三十以后,四十以后怎么办?关注未来,才能持续发展

来源:互联网 发布:containerd 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0:08

 “过去”是所有人的未来。没有人能够改变。计划好了“死法”,就是计划好了“活法”。最终的归宿是决定今天要做什么事情的着眼点。企业也是如此,好像也有“命”。IT正在死去,就像自然界生命的故去,最终滋润万物一样,渗透到了每一个行业、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佛家的观点相像,佛家就是在关注自己死后去哪里这个问题。由此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个活法儿。

每个企业都必将死去,好像正规的说法应该叫做“资本退出”。上市、被收购都是很好的资本退出方式。

资本可以退出,创业者也可以退出,只怕到时候欲罢不能啊!还有,员工怎么办呢?中国的IT起步晚,都比较年轻,作为企业发展需要肯定要“推陈出新”,四十岁以后在外企很难继续混下去,所以HW也有个全体辞职的做法。有的可以创业、有的可以做管理、有的可以做咨询,这都算是比较好的,大部分恐怕没有这个机会。IT尤其是软件人员早晚会过剩,象现在国外一样,这对于企业和员工都是一个噩梦。解决员工的发展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也就真正解决了企业的发展问题。最近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这对于现在很多事情做法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不知这里的“大家”有何高见?

"IT大潮中的浮游植物,将会漂流到哪里呢?",这句话涉及的就是职业规划问题。 只有对自己人生有个好的规划,同时再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如果被入股收购也算死,那我们已经死了.呵呵.

咱现在还是处于生存状态,发展空间还很大,所以还没考虑“死去”后的事情......

如果想解决所有IT人员的四十后问题,确实不太可能。我能想到的几个比较好的出路:
1.走向管理。虽然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快,换代迅速,但管理知识五千年来一直是相通的。做管理无疑是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
2.走向讲堂。学校/培训机构讲述的知识一般都要落后于实际一代两代乃至三代,学生渴求实际经验丰富的人。进了学校就是另外的评价指标了。
3.咨询,包括售前咨询等,或者当顾问。
4.喜欢钻研架构的,可以做架构师
5.创业,需要商业头脑。不过,中国的创业环境不太好。
队伍很稳定吗?我第一发愁的是技术人员跳槽转行的问题呢。还没等你说的问题浮现,相当部分的人已经不在IT开发行业做了....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机遇,IT及各种软件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宏观地说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问题是:我们是否抱着探索者的态度去看了,或者都看到了吗?IT、网络或说软件时代的辉煌才刚刚到来,我们需要持开放的态度面对未来。一个很简单的方式可以验证我们是否足够开放:你知道Stanford,MIT,CMU,以及IEEE、ACM这些学术研究机构里面的人都在干吗?IT领哪些前沿的标准化组织正在做什么?为什么欧美能掌控IT和软件业?就是因为他们总是游刃有余地把握了最新和最尖端的技术,而我们在低端,吃着那么些微不足道的面包屑,很难走向国际市场,保障公司和产品的利润率。

我觉得国内软件真正要走向国际化,必须依靠三十后,至少十年以上干开发的技术人员撑起来。没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不太可能承担难度和复杂度高的产品设计开发工作。像微软、IBM里面的杰出工程师,基本上都是四十以上的,少说也得三十好几的。所以我觉得精英技术人员会在三十几以后从普通技术人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软件业真正的中坚,而大部分技术人员只能依靠原有资本在相关领域里“混”。关于外企年龄大了不好混的事,我觉得关键在于很多外企国内的“技术高管”技术含量太低,所以被选掉的随意性就比较大了,微软会花几千万美元的年薪去聘请一个四十几岁的平台开发主管,足可以说年龄不是主要问题。另外大部分外企在国内设的研发部门都是比较“次级的”,其真正原因无非是国内的软件"人才"数量虽然几乎世界第一,但达到精英级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国研发部始终无法达到和欧美公司同等级别的水准。

人活着为了什么呢?我们这样苦苦创业又是在追求什么呢?只是为了更多的钱吗?个人认为,人所能追求的无非是两方面:生时的幸福感,与死后生命的延续.

当我们谈起intel会不由提起Gates;当我们谈起apple会不由谈起Jobs;当我们谈起台塑会不由谈起王永庆;当我们毕生的努力聚集于某一个事业中的时候;即使有一天我们死去了,但我们毕生的精力注入其中且得到发扬光大,这便是生命得到了延续.

确实,我也见过国外像Oracle、Microsoft的,确实有很多人年龄不老小了,还在做技术,或者说还在写代码。国内好像这个难度非常大。听到有的人经常讨论是否还在写代码,好像到了一定年龄,还在写代码,说明就没有出息...其实我倒是喜欢写代码,现在确实是因为没有时间,有时候写点代码当成休闲了。虽然年轻人写代码可能论行数更快一些,但经验丰富的人写出的代码和经验较少的人写出来的代码质量、效率方面差别其实是很大的。但无论怎么说,没有老板愿意雇佣一个四十岁以上的程序员,包括在座的各位,也会这样的吧?

其实每一个人(上至老板下至最基层员工)每时每刻肯定都会考虑这个问题的,只是解决的方法不同,解决了未来发展的问题,员工是不会离职的。我们也在做职业规划,但离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有客观环境的原因、也有员工本身意愿的问题。我觉得很多人不再继续这个行业里做,就是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了,而且感觉在现有的状态下难以改变,所以选择了其它的道路。如果能够持续发展,就没有理由跳槽转行了。我们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总体上还比较年轻,这个问题也不突出,但是下一步如果我们不提前考虑的话,这肯定会成为一个大的问题,这也是向各位讨教的原因。


我喜欢用三十以后的弟兄做技术负责人,主要原因是:
1.三十以后的人都是过来人了,心比较稳,遇到点挫折和不顺的事情自己都能抗过来;
2.三十以后的人在架构设计,需求理解,以及编程经验上比较老道,年轻些的很难搞定,所谓“谁吃的盐比谁吃的饭还多”,对于上进的老程序员,年轻人是很难短时间望其项背的

至于四十以后的程序员,我觉得回顾实际国情,他们更像是半道出家的,而非职业程序员。国内软件业有一定普及基本上是97-98年以来的事,也就是说四十岁以上的大部分程序员是在失去年轻优势,背着家庭的重担情况下,土学土长出来的(他们那是互联网没普及,又由于年龄和家庭压力因素,接受速度慢),这种情况下,四十岁的程序员职业素质甚至很难达到现在二十几岁新生代程序员的水平。

我尝试引进四十多岁的程序员,虽然是著名跨国公司出来的,但是发现他们的职业水准相当低(相对来说为人处事是很老成的,但这对开发来说不是关键能力)。

我们现在互联网信息这么发达,事实上我们完全具备通过搜索学习,达到国际同行最前端技术水平的条件。如果技术水准达到国际前沿水平,恰巧遇到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汇聚一批优秀管理人才,那就会在国内诞生国际一流的软件公司了。在这一点上,无论社会舆论上说华为如何有问题,我是十分敬佩任正非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