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平衡车百亿蛋糕 你想怎么吃

来源:互联网 发布:mac可以玩梦幻西游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6 23:51

智能平衡车百亿蛋糕 你想怎么吃

现在的平衡车有点像《这个杀手不太冷》中12岁的娜塔莉-波特曼。你知道她以后必然会成为一个美人,但是你没法确认她能否惊艳世界,你在等这一天到来,但是却又不知道这一天是否真的能到来——这美妙的勾人心痒痒的感觉,就是平衡车带给人们的希望。

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2015年平衡车行业产量将达到15-20万台,市场空间将达百亿元。巨大的蛋糕吸引着各种类型的企业鱼贯而入。虽然做个平衡车产品看起来很简单,但背后其实有一系列的艰难路程要走,越过一个山头还有另一个山头,前路在何方?

互联网思维or华为模式?

智能平衡车百亿蛋糕 你想怎么吃

通常,互联网企业会喜欢用一种格调不高,但颇具成效的方法来招揽顾客:他们在发布会上大张旗鼓(不管逻辑如何,反正是要弄出些动静),裹挟着腹黑的老板,挤眉弄眼的销售人员,你无法拒绝的价格,热切等待头条新闻的媒体,以及身旁站着的 “十分科幻”的产品……一切的一切,都试图造成一种“我将点燃整个市场”的假象,让你兽血沸腾,觉得平衡车的明天将美妙无比。可是,顺着瓜藤往上一摸,一切就都露馅了。

从2014年开始,智能硬件开始进入混沌期,曾经一度风靡大江南北的智能手环现在已经趋渐疲软,在“互联网思维”进驻后,厂家已陷入低价的恶性竞争。笔者以为,产品在没有做到极致之前,一味的“低价爆炒”,只会让初生的婴儿更快的走向死亡。毕竟平衡车还在“概念发酵期”,与手机市场更是无可比性。

平衡车是中国高端制造业逆袭的典范,如今受到法律、用户习惯等掣肘,暂时没有进入“市场爆发期”,获救的希望绝不是复制“互联网思维”的“低价”模式。平衡车应该走华为模式,只有华为手机才有实力和苹果、三星在欧美短兵相接的展开竞争,因为华为多年来在欧美都是最大专利申请公司之一,在和欧美科技大公司的专利诉讼较量中几乎从未落下风。其实,不可忽视的是专利背后华为那硬邦邦的研发能力。

德国制造光环背后的积累与沉淀

智能平衡车百亿蛋糕 你想怎么吃

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人知耻后勇,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向英国人学习,从山寨式的偷工减料、单纯拷贝,到开始尝试做正向的产品研发,提升质量。

历史的车轮总是惊人的相似。企业要追求领先,那就要尊重创新和品质,越尊重越能激励企业由弱到强;如果只是满足于跟随,则在低价上随波逐流反而是“较好的选择”。平衡车产业的分水岭也将由此产生。德国工业的成就源自于一百多年工业革命的悠久积累与深厚沉淀。对于平衡车而言,除了技术投资、创新意识之外,平衡车市场最需要的恰恰是“积累”与“沉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

 “专利没有,去买”、“技术不过关、去抄”,这种小聪明、小机灵通常只在小作坊模式下有用,当市场规模扩大了、技术级别提高了,各种问题自然接踵而至,这些小伎俩又能够支撑多久呢?只有持之以恒的进行迭代开发,快速试错,培养用户习惯,并不断地调整产品,进而借助互联网强大的用户反馈获取能力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进而再一次改进、提升产品,并让用户心甘情愿的为产品的提升付费,只有他们心甘情愿的付费。这个产业的厂商才能够持续的生存下去,进行下一步的开发。形成良性循环。

造平衡车是需要勇气的

智能平衡车百亿蛋糕 你想怎么吃

自2011年以来,中国平衡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中国共有平衡车相关研发、制造企业将近200家。

但是!笔者在从一些平衡车业内人士的交流中了解到了部分平衡车商家的成长之路——投资一两百万,租个厂房,上游联系好元器件供应商,就开始“闭门造车”。别说研发了,专利在他们眼里都是形同虚设。平衡车产业真的没什么门槛吗?要知道,造一辆具有“较高品质”的平衡车行业技术跨度十分巨大,横跨机械、IT、通信、动力学、音视频、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多个行业。研发设计成本便是一笔十分巨大的开支,并不是一些中小规模企业可以承担得起的。

举个例子,业界自主专利拥有量最大的是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旗下的i-ROBOT,累计拥有一百多项国家专利。累积研发投入已达一亿元。每年按照企业产值25%的比例进行持续投入。拥有“坐立式平衡车”“双操控平衡车”“直插式手把”等多种平衡车概念。当然,过万元的售价也曾让i-ROBOT的产品一度有些“曲高和寡”。但很明显i-ROBOT走的是一条“德国制造”式的道路,如今上海新世纪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已高达30%,高品质、高价值的产品终究会得到市场认可,用户会心甘情愿掏腰包的。高品质的产品就不应该很廉价,不是吗?

高品质听起来很简单,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前提是,需要长期的坚定投入和以笨拙精神自我改进。就像有些东西收购不来的,比如专利;有些精神是收购不来的,比如“工匠精神”;有些东西不是你想造,想造就能造的,比如平衡车。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