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怎么退出top命令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23:37

【1】RDB是什么

RDB:Redis Database。

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也就是行话讲的Snapshot快照,它恢复时是将快照文件直接读到内存里。

Redis会单独创建(fork)一个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会先将数据写入到
一个临时文件中,待持久化过程都结束了,再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好的文件。

fork的作用是复制一个与当前进程一样的进程。新进程的所有数据(变量、环境变量、程序计数器等)

数值都和原进程一致,但是是一个全新的进程,并作为原进程的子进程
整个过程中,主进程是不进行任何IO操作的,这就确保了极高的性能。如果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的恢复,且对于数据恢复的完整性不是非常敏感,那RDB方式要比AOF方式更加的高效。

RDB 保存的是dump.rdb文件,RDB的缺点是最后一次持久化后的数据可能丢失。


【2】SNAPSHOTTING

快照配置文件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也就是说,三条save规则,匹配其中之一,redis就会保存数据到dump.rdb文件中。

如果设置save “”,则表示禁用备份。


数据库文件名与保存路径配置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建议,启动Redis在/usr/local/bin路径下启动或者设置dir路径,这样,备份的数据文件也在该路径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如果设置了Redis开机启动或有自己数据备份指定目录,可自行处理。


为了测试数据备份,这里将save第二条改为如下:

save 120 10

连续进行10条数据写操作,查看/usr/local/bin目录下dump.rdb文件生成。

  • 写操作

这里写图片描述


  • dump.rdb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都会将该文件复制一份到备份目录或主机上,一旦宿主发生宕机情况 ,会将copy的dump.rdb复制并重命名为dump.rdb,进行数据恢复。

这里写图片描述


每次启动,Redis都会从硬盘上读该文件到内存中。

将备份文件 (dump.rdb) 移动到 redis 安装目录(这里为/usr/local/bin)并启动服务即可

这里写图片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FLUSHDB FLUSHALL同样会生成dump.rdb文件,只是该文件为数据错误文件(前者清除了当前库,后者清除了所有库)。

这里写图片描述


如果有重要键值,需要立即备份,可以使用save命令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save有个缺陷,save时只管保存,其它不管,全部阻塞。故而,你可以使用bgsave来替代它。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save时,主机显示时间为 15:33,命令查看文件显示dump.rdb时间为15:34。

bgsave时,主机显示时间为 15:45,命令查看文件显示dump.rdb时间为15:46。

也就是说,执行save命令或bgsave会立即进行数据备份。


综上,有三种方式可以触发RDB快照:

① 配置文件中的save配置;

② 使用save或bgsave命令;

③ FLUSHDB FLUSHALL SHUTDOWN等命令(前二者错误数据)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如果后台save出错,前台要停止写操作。默认为yes,如果配置成no,表示你不在乎数据不一致或者有其他的手段发现和控制。


rdbcompression

rdbcompression:对于存储到磁盘中的快照,可以设置是否进行压缩存储,默认为yes。

如果是的话,redis会采用LZF算法进行压缩。如果你不想消耗CPU来进行压缩的话,可以设置为关闭此功能。


rdbchecksum

rdbchecksum:默认为yes。

在存储快照后,还可以让redis使用CRC64算法来进行数据校验,但是这样做会增加大约10%的性能消耗,如果希望获取到最大的性能提升,可以关闭此功能。


【3】RDB的优劣

[1]优势

① 适合大规模的数据恢复;
② 对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要求不高。


[2]劣势

① 在一定间隔时间做一次备份,所以如果redis意外down掉的话,就
会丢失最后一次快照后的所有修改;

② fork的时候,内存中的数据被克隆了一份,大致2倍的膨胀性需要考虑。


动态停止

动态所有停止RDB保存规则的方法:redis-cli config set save “”

这里写图片描述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