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哪有没时间这回事》有感

来源:互联网 发布:省市区级联sql查询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22:37

在写这篇博客之前,“没有时间”是我的口头禅


伙伴问我,项目怎么又延期,我说“没有时间”;

伙伴问我,怎么不学习英语,我说“没有时间”;

伙伴问我,一起去操场跑步,我说“没有时间”。


小伙伴眼里,我是一个大忙人,而我自己却觉得我忙的一点收获也没有,或者说忙的没有效率。我在想我把自己的时间都忙去哪了?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的地方做的不好,但是总是不能抓住一个去改正。读了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提示,也是时间管理过程中我们容易忽略的一个重要的点,那就是——早睡早起。


强势方式


我们的病: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起得早困!


处方:


要质量不要时长

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天没事,在宿舍躺着躺着,看看电视剧、打打游戏,一上午过去了。这时候感觉身体疲惫,眼睛酸痛,肚子也饿得不行,草草吃点东西,坚持不了了,就又睡了一下午。看这一天,也玩了,也睡了,但是就是难受的不行。这就是没有质量。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该睡是不睡,不该睡时睡起来没完。自己想想对身体好吗?


碎片化休息

首先,晚上的睡眠充足与否,白天都会有犯困的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其次,白天根据自己的工作节奏给自己安排几次小憩(记住是小憩,别睡过去),小憩可以是18分钟,可以上闹钟,不要进入深度睡眠,影响晚上入睡。几十分钟的效果远远大于晚上的三个小时。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早上和中午睡醒之后,大家都有一种念头,就是困,要接着睡。这时候你一不要让你的大脑欺骗了你,在你清醒几十秒之后,你就会神清气爽了!


早起倒逼早睡

晚上入睡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一般我们感觉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晚上就会打打游戏,看看电视剧,一发不可收拾。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效率,也影响自己的健康。如果自制力特别差,管不住自己。方法只有一种,就是早起。不管自己是几点睡的,就定早上5点起床,白天困得不行,想你晚上也不接着玩了。几回就长记性了!



可是又有谁想逼着自己去早睡早起呢!虽然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

那怎么办呢?那就用自己的内驱力驱动自己去早睡早起!


温柔方式


把最想做的事情放在早起后


说到

1、为早起做准备

确定靠谱的起床时间——设置好wake和up闹钟——为清醒做准备

(为清醒做准备:床头放好一杯水,关掉闹钟一杯水下肚)

2、准备好明天需要的东西,安排好明天要做的事情

3、在脑袋里提前过一遍起床后要做的事情


wake up

wake闹钟,设置在起床时间前3分钟,给自己缓冲和清醒的时间,避免下床过猛,也避免再次睡过,目的是叫醒自己,声音可以轻柔。

up闹钟,目的是叫起自己,声音可以大些。如果清醒了就可以提前关了,如果睡过去了,就把自己轰炸醒。



做到

早起可以做任何事:不一定要做什么跑步锻炼,学习英语等高大上的东西,你可以把打游戏,可以看做完想看的电视剧或者电影,总之做自己喜欢做,有兴趣的就好。无趣不起早嘛!


早起好处(错峰)


一、不用挤就多出一个小时

1、你可以好好吃早餐

2、你可以躲开拥堵的交通

3、可以看到东方的鱼肚白

4、可以给自己无尽的开心和信心!


二、把闹心的工作做完,去闹别人的心

1、你可以早早进入工作状态,少人打扰,时间充裕,效率自然提高。

2、主动出击“打扰”同事

   1)汇报:汇报进度,完成情况,接受新任务,避免他们在你不期望的时候催促你

   2)督促:询问下属进度,明确截止时间,教授经验教训。

   3)闲聊:和同事聊聊天,增进沟通,培养感情。占用了他们的工作时间,也避免了他们来干扰你。


三、吃好喝好,有多了半小时

1、午饭早,不用扎堆排队,吃的清净心情好

2、总结上午工作,安排下午计划

3、午休时间更充裕了,下午又有精神了


四、午休后,新一轮搅和

1、安排会议,同事工作还很繁忙,而你精力充沛,逻辑清晰,用交流实现产出。提升自己魅力,给同事施压(这样下午,他们又得加班了)



晚间时间争夺战


1、到点就走,保护自己的时间

晚上是收获成就感的最佳阶段:人的差别就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时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义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成功会向你招手。


2、加班要在早上加

晚上完不成的任务继续加班做,尤其是拿回家做,做备好水,准备吃的,在再摸摸这个,动动那个,把自己弄得紧张兮兮,做不好,还影响明天的工作,所以不如明天早起做。


3、不要精神加班

不要纠结于自己未完成的工作,永远给自己留一块自留地,让工作远离它。

1)晚上的时间完全可以给家人打打电话,你已经很久没有关心家人了!

2)准备第二天的事情,良性循环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