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olittle分解法(LU分解)详细分析以及matlab的实现

来源:互联网 发布:手机淘宝微淘在哪里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09:19

一、基本介绍

    前面介绍的Gauss消去法实际上做的事情是将系数矩阵A做了一个三角分解,即:

A=LU     式(1)

    其中,L为单位下三角阵,U为上三角阵,该分解唯一。若A为非奇异,则U也非奇异。

    实际消元过程如下所示:

    第1步对应将系数矩阵和右端项左乘一个初等变换阵,即

   式(1.1)

    其中,有

式(1.2)

        式(1.3)

    消元的第2步对应为

  式(1.4)

    其中,有

  式(1.5)

     式(1.6)

    以此类推,第n-1步消元后,有:

  式(1.7)

    则消去过程对应的矩阵变换为

    式(1.8)

    由式(1.8)可导出LU分解式(1),此处L=L1L2...Ln-1仍然是单位下三角阵,U为上三角阵,具体形式为:

, 式(1.9)

    在实际编程计算的时候,只需要最终的两个矩阵LU,此时,原方程Ax=b的求解就转化为了两个三角形方程组的求解

式(1.10)

    采用回代的方式即可求出中间y和结果x。

     式(1.11)

  式(1.12)

   

    Doolittle分解可直接通过矩阵乘法导出计算过程。设A=LU,即

   式(1.13)

    由矩阵乘法及两矩阵相等,可得

    第一步,应l11=1,故u1j = a1j(j=1,2,...,n),且ai1 = li1u11,则li1= ai1/u11(i=2,3,...,n),由此计算出U的第1行及L的第1列元素。

    一般地,若U的前i-1行及L的前i-1列元素已计算出来,则

    第i步,由

   式(1.14)

    得

    式(1.15)

    又由

   式(1.16)

    得

   式(1.17)

    综上可得,ALU分解公式如下

    对i = 1,2,...,n

  式(1.18)

二、算法分析

    在编程实现的时候,真正需要主要的公式并不多,很多看似复杂的推到,实际上只是举例几步,使得我们能够举一反三,更加清楚地理解推导式的由来。那么在这个代码中,我们需要使用到的公式包括:(1.11)、(1.12)和(1.18)。而其他公式如果无法理解其实并不影响代码的实现,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该知识点,还是建议大家自己动手推导一两步,可能会花一些时间,但肯定都是值得的。

    代码实现具体步骤:

    第一步:

    初始化u1i,其中i = 1,2,...,n。这里初始化上三角阵的第一行的原因是在式(1.18)的累加求和中使用到i-1,当i=1时,对于uk0我们并不能找到这样的一个值。同理也需要对下三角阵的第一列进行初始化。(如果哪位小伙伴有更好的方法,欢迎留言讨论)

    第二步:

    采用式(1.18)递推得到整个上三角阵和下三角阵。

    第三步:

    采用式(1.11)回代求解中间矩阵y

    第四步:

    采用式(1.12)回代求解最终结果x


注:或许有些小伙伴对于中间复杂公式怎么求解,其实这只是一个迭代过程,只不过在迭代地过程中需要理解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循环,所使用的循环初始值是多少,结束是多少,是否需要中间变量。如果理解清楚这几点,相信对于同类型的问题应该是没有任何难度问题了。如果还是没有理解清楚,欢迎私信我。

    本文只给出了matlab语言的实现,不同语言实现的有一定的区别,欢迎大家使用更多不同语言来编写程序。

三、代码实现

    matlab代码实现如下:

function [L_matrix,U_matrix,y_matrix,x_matrix] = LU_separetion(A_matrix, B_matirx) % LU系数矩阵分解% 2017-11-09  xh_scu% inputs:%        A_matrix:输入的系数矩阵,尺寸为[n,n]%        B_matrix:输入的乘积矩阵,尺寸为[n,1]% outputs:%        L_matrix:下三角阵,尺寸为[n,n]%        U_matrix:上三角阵,尺寸为[n,n]%        y_matrix:中间矩阵,尺寸为[n,1]%        x_matrix:结果矩阵,尺寸为[n,1]%% 第一步:初始化% 获取n值[row_a, col_a] = size(A_matrix);% 初始化上三角阵的第一行for j = 1:col_a % for-1    U_matrix(1,j) = A_matrix(1,j);end % for-1% 初始化下三角阵的第一列L_matrix(1,1) = 1;for i = 2:row_a % for-2-s    L_matrix(i,1) = A_matrix(i,1)/A_matrix(1,1); % 对应式(1.3)end % for-2-e%% 第二步:前向分解计算for i = 2:row_a  % for-3-s    for j = i:col_a % for-4-s        temp_sum = 0;        for k = 1:i-1 % for-5-s            temp_sum = temp_sum + L_matrix(i,k)*U_matrix(k,j); %对应式(1.18)-上部分的求和部分        end % for-5-e        U_matrix(i,j) = A_matrix(i,j) - temp_sum; % 对应式(1.18)-上部分的求差部分        temp_sum_1 = 0;        for p = 1:i-1 % for-6-s            temp_sum_1 = temp_sum_1 + L_matrix(j,p)*U_matrix(p,i); % 对应式(1.18)-下部分的求和部分        end %for-6-e        L_matrix(j,i) = (A_matrix(j,i) - temp_sum_1)/U_matrix(i,i); % 对应式(1.18)-下部分的求差再求商部分    end % for-4-eend % for-3-e%% 第三步:回代计算yx_matrix = zeros(row_a,1);% 后向回代% 下三角回代----计算中间矩阵Yy_matrix(1,1) = B_matirx(1,1);for i = 2:row_a % for-7-s    temp_sum_2 = 0;    for j = 1:i-1 % for-8-s        temp_sum_2 = temp_sum_2 + L_matrix(i,j)*y_matrix(j,1);    end % for-8-e    y_matrix(i,1) = B_matirx(i) - temp_sum_2;end % for-7-e%% 第四步:回代计算x% 上三角回代----计算结果矩阵Xx_matrix(row_a,1) = y_matrix(row_a,1)/U_matrix(row_a,col_a);for i=row_a-1:-1:1 % for-9-s    temp_sum_3 = 0;    for j = i+1:row_a % for-10-s        temp_sum_3 = temp_sum_3 + U_matrix(i,j)*x_matrix(j,1);    end % for-10-e    x_matrix(i,1) = (y_matrix(i,1) - temp_sum_3)/U_matrix(i,i);end % for-9-eend


四、测试分析

    1)算法的准确性测试

    设输入矩阵A = [2,2,3;4,7,7;-2,4,5], B= [3,1,-7]

    测试代码为:

A = [2,2,3;4,7,7;-2,4,5];B = [3;1;-7];[L,U,Y,X] = LU_separetion(A,B);

    计算结果为:

    L = [1,0,0;2,1,0;-1,2,1]

    U = [2,2,3;0,3,1;0,0,6]

    Y = [3;-5;6]

    X = [2;-2;1]

    与参考结果完全相等。

    2)Gauss消去法、列主元素消去法以及LU分解法性能对比

    设参数矩阵A为的元素为随机数,取值范围为[1,100],在相同输入下测试各算法的时间代价。

    测试函数如下:

function [result] = test_function()% 初始化结果矩阵[3,10]result = zeros(3,10);for i = 100:100:1000    % 产生随机矩阵    A = randint(i,i,[1 100]);    B = randint(i,1,[1,100]);    % 分别调用三个函数    [~,time_1] = GaussElimination(A,B);    [~,time_2] = MainElementElimination(A,B);    [~,~,~,~,time_3] = LU_separetion(A,B);    % 将得到的计算时间结果送入结果矩阵    j = i/100;    result(1,j) = time_1;    result(2,j) = time_2;    result(3,j) = time_3;endend

    注:测试函数只是进行示例说明,可能中间还存在不严谨的地方,如果有相关的意见或想法,可以留言一起探讨。

    测试结果(取四位小数(四舍五入))如下表所示:

计算时间统计结果维数100200300400500600
7008009001000Gauss消去法0.02500.19100.68201.56803.20105.41008.468014.507021.494029.5890列主元素消去法0.02700.19700.67301.58603.20004.49708.717013.661021.068030.0600LU分解法0.02000.14800.50001.17502.53204.21607.038010.844014.141022.4300  

    测试结果图例:

                

五、总结

     1、本文分析了LU分解法的详细实现,并对编程实现进行了主要步骤的说明,给出了matlab语言的实现代码。

     2、测试了Gauss消去法、列主元素消去法以及LU分解法的计算效率,从测试结果可以得出:在相同的输入情况下,LU分解法比前两者效率更高。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