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数据库教案(3)-原创

来源:互联网 发布:python 获取当前行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2:25

五、分布式数据库开发实例(参考上海交通大学CIM所开发的SIPM系统资料)

SIPM是一个面向工艺设计师和工艺过程管理的集成化CAPP系统,具有强大的工艺设计、工艺设计过程管理、工艺签审、工艺版本管理、管理用工艺文件自动生成等功能。

由于我们主要介绍分布式数据库,所以就其信息传输过程进行论述。

其在数据处理的特点,批量单向发布信息由工艺任务进展情况监测程序触发实现数据交换,一旦工艺发布且网络传送许可,就一次性传送所有工艺信息;而及时信息需进行实时交换,由于信息存放在各场地的分散的数据库中(不仅是物理上而且是逻辑上),采用主动激发应用程序非常困难,故采用了公用数据区被动激发的方法,即在分散的数据库上开辟公用数据区,需及时交换的信息动态地对公用数据区的内容进行更新,应用程序动态扫描各公用数据区的更新情况,一旦发现有新数据就立即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并更新公用数据区的状态。

为了能实现以上的目标,采用了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计算环境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各场地的客户机通过远程过程调用(RPC)SQL形式请求服务程序提供服务,服务器执行所需的处理,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客户机,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通过局域网实现无缝协同计算;在整个系统中,各局域网之间采用TCP/IP协议通讯,通过数据复制技术、两阶段递交协议等来确保分布在网络各个场地上的同构或异构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为了便于应用系统的扩展及数据交换,可采用层次递阶控制型信息集成方式,见图5。结构BOM、工艺BOM、企业基础数据等子系统间交换数据存放在企业中心数据库中(企业中心数据库中的信息经过重新整理分类,更具有完整性);各子系统间的信息交换通过数据存取控制接口向企业中心数据库发送和读取实现;各子系统可以再通过层次递阶控制结构实现信息交换。数据存取接口可以通过程序控制或通过数据属性的方式来实现(如有效性控制可以通过程序比较文件的时间,也可以在数据库中增加时间戳字段等方法来实现)。这种方式降低了各子系统之间接口的复杂性,增强了整个集成方案的可扩充性;数据的交换集中在各子系统与中心数据库之间,提高了系统集成的可靠性;数据交换的功能在企业中心数据库与各子系统间进行,企业中心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分担大部分数据交换所需的计算时间,可减少子系统对数据交换的被动响应。

5

六、结论

   引入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后,有效的解决了数据分散和集中管理的矛盾,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交换。事实证明,分布式技术在远程数据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其前景越来越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