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复习1

来源:互联网 发布:berkeley db java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9:30

先打一发广告,我这个博客一开始就是用于记录算法的学习过程的,后来干脆想着把课堂笔记也整理整理放上来。想想这学期快结束了,下学期开始又要开始学习算法啦。我是准备从0开始学习的,借助于高中生信息学竞赛的平台。欢迎各位各类同学加进来,笑着问我为什么刷那么慢,或者跟我一起从0开始。欢迎对照对边导航栏,对准“算法向”的“洛谷”查看进度,刷完这个之后会继续刷USACO。

群号是⑥⑥①⑨②2025,这是我设置的一道很低的门槛用来阻止广告的。入群的验证暗号是:我爱编译原理


第1章 认识Linux系统

1.1 Linux系统简介

1.2 Linux系统的特点和组成

1.3 Linux版本介绍

1.3.1 Linux内核版本

Linux的版本号分为两部分,即内核版本与发行版本。内核版本号由3个数字组成:r.x.y。

r:目前发布的内核主版本。
x:偶数表示稳定版本;奇数表示开发版本。

y:错误修补的次数。

1.3.2 Linux发行版本

  1. 一些组织和厂家,将Linux系统的内核、应用软件和文档包装起来,并提供一些系统安装界面、系统配置设定管理工具,就构成了Linux发行版本。

  2. 主流发行版本:

    Debian、Kali、Ubuntu

    Fedora、Red Hat、Centos

    Red Flag、SteamOS

1.4 Fedora Core系统概述

第2章 Fedora 17系统的安装和删除

2.1 准备安装Fedora 17系统

2.1.1 安装Fedora 17系统的硬件要求

2.1.2 Linux系统下硬盘的基本知识

  1. 分区命名方案:

    Linux系统使用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来指代硬盘分区;

    Linux系统使用一种更加灵活的命名方案,该命名方案是基于文件的,文件名的格式为
    /dev/xxyN。

    /dev/:这是Linux系统下所有设备文件所在的目录名。

    xx:分区名的前两个字母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通常是hd(IDE硬盘)或sd(SCSI硬盘)。

    y:这个字母表示分区所在的设备。

    N:最后的数字N代表分区。

  2. 磁盘分区和挂载目录

  3. 硬盘分区方案

    (1)最简单的分区方案。

    SWAP分区:即交换分区,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1~2倍。

    /分区:建议大小在10GB以上。

    使用以上的分区方案,所有的数据都放在 /分区上,对于系统来说不安全,数据不容易备份。

    (2)合理的分区方案。

    SWAP分区:实现虚拟内存,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1~2倍。

    /分区:Linux系统的根目录,所有的目录都挂在这个目录下面,建议大小为2GB。

    /boot分区:用来存放与Linux系统启动有关的程序,比如启动引导装载程序等,建议大小为100MB。

    /usr分区:用来存放Linux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其相关数据较多,建议大于9GB。

    /var分区:用来存放Linux系统中经常变化的数据以及日志文件,建议大小为1GB。

    /home分区: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建议大小为剩下的空间。

2.2 安装Fedora 17系统

普通用户:

[zhangsan@PC-LINUX ~]$

使用以下命令:

su - root

切换到root账户

[root@PC-LINUX ~]#

2.3 删除Fedora 17系统

第3章 走进Linux图形界面

3.1 登录、注销和关闭系统

3.1.1 登录系统

3.1.2 注销系统

3.1.3 关机和重新启动系统

在切断计算机电源之前必须首先关闭Fedora 17系统。不执行关闭Fedora 17系统就直接切断计算机的电源,会导致未存盘数据的丢失或者系统的损害。

3.2 GNOME基本使用

3.3 系统设置

3.4 Fedora 17应用软件使用

第4章 Linux字符界面操作

4.1 字符界面简介

4.1.1 进入Linux命令行界面

4.1.2 关闭和重启系统

  1. shutdown:

    shutdown [选项] [时间] [警告信息] 

    例1:立即关闭系统。

    [root@PC-LINUX ~]# shutdown -h now

    例2:定时45分钟后关闭系统。

    [root@PC-LINUX ~]# shutdown -h 45

    例3:重新启动系统,并发出警告信息。

    [root@PC-LINUX ~]# shutdown -r now "system will be reboot now." 
  2. halt:

    等价于

    shutdown -h
  3. reboot:

    用于重启计算机

  4. init:

    “init”命令是所有进程的祖先,它的进程号始终为“1”,所以发送“TERM”信号给 “init”会终止所有的用户进程和守护进程等。 “shutdown”命令就是使用这种机制。“init” 定义了7个运行级别,其中“init 0”为关闭系统,“init 6”为重启。 详见4.1.3

4.1.3 系统运行级别

0:停止运行,所有进程中止,关闭系统。
1:单用户模式,用于维护系统,只有少数进程运行。
2:多用户模式,除了NFS服务没有启动外,其他和运行级别3一样。
3:完整的多用户模式,进入Linux系统的字符界面。
4:没有使用(可由用户定义)。
5:完整的多用户模式(带有基于X Window的图形界面)。
6:重新引导计算机。

4.2 在Linux下获取帮助

4.2.1 使用man手册页

语法:

man [选项] [命令名称] 

例1:显示ls命令的man手册页。

[root@PC-LINUX ~]# man ls

4.2.2 使用help命令

语法:

[命令] ––help

例1:查看mkdir命令帮助。

[root@PC-LINUX ~]# mkdir --help

4.2.3 whereis命令

语法:

whereis [选项] [命令名] 

例1:查找ls命令在什么目录下。

[root@PC-LINUX ~]# whereis ls 

4.3 Shell基础

4.4 Shell实用功能

4.4.1 命令行自动补全

4.4.2 命令历史记录

  1. 编辑命令行
[Ctrl+k]:删除从光标到行尾的部分。 [Ctrl+u]:删除从光标到行首的部分。[Ctrl+a]:将光标移到行首。 [Ctrl+e]:将光标移到行尾。[!$]:重复前一个命令最后的参数。

例1:使用命令行记录功能键。

[root@PC-LINUX ~]# mkdir /root/aaa //创建目录/root/aaa[root@PC-LINUX ~]# cd !$ cd /root/aaa //!$是指重复前一个命令最后的参数,参数是/root/aaa[root@PC-LINUX aaa]# pwd/root/aaa //显示用户当前目录是/root/aaa

4.5 vi编辑器基本使用

4.5.1 vi的基本概念

vi编辑器有3种基本工作模式,分别是命令行模式、插入模式和末行模式。

Markdown

4.5.2 vi的基本操作

4.5.3 命令行模式操作

加粗的部分需要看一看

  1. 进入插入模式

按“i”:从光标当前位置开始输入文件。

按“a”:从目前光标所在位置的下一个位置开始输入文字。

按“o”:在光标所在的行的下面插入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文字。

按“I”:在光标所在行的行首插入。

按“A”:在光标所在行的行末插入。

按“O”:在光标所在的行的上面插入一行。

按“s”:删除光标位置的一个字符,然后进入插入模式。

按“S”:删除光标所在的行,然后进入插入模式。

  1. 从插入模式切换为命令行模式

    从插入模式切换为命令行模式只需按 “Esc”键。

  2. 移动光标

    vi可以直接用键盘上的光标来上下左右移动,但正规的vi是用小写英文字母“h”,“j”,“k”及“l”,分别控制光标左、下、上、右移一格。

    按[Ctrl+b]:屏幕往前移动一页。

    按[Ctrl+f]:屏幕往后移动一页。

    按[Ctrl+u]:屏幕往前移动半页。

    按[Ctrl+d]:屏幕往后移动半页。

    按数字“0”:光标移到所在行的行首。

    按“G”:移动到文本的最后一行。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尾。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首。

    按“w”: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开头。

    按“e”: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字尾。

    按“b”:光标回到上个字的开头。

    4.删除文字

    “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一个字符。

    “nx”:例如,“6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开始的6个字符。

    “X”:大写的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一个字符。

    “nX”:例如,“20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前面20个字符。

    “dd”:删除光标所在行。

    “ndd”:从光标所在行开始删除n行。例如,“4dd”表示删除从光标所在行开始的4行字符。

    5.复制

    “yw”:将光标所在之处到字尾的字符复制到缓冲区中。

    nyw”:复制n个字到缓冲区。

    “yy”:复制光标所在行到缓冲区。

    “nyy”:例如,“6yy”表示复制从光标所在行开始的6行字符。

    “p”:将缓冲区内的内容写到光标所在位置。

    6.替换

    “r”:替换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R”:替换光标所到之处的字符,直到按下“Esc”键为止。

    7.撤销上一次操作

    “u”:如果误执行一个命令,可以马上按下“u”,回到上一个操作。按多次“u”可以执行多次撤销。

    8.跳至指定的行

    跳至指定行的操作如下。
    [Ctrl+g]:列出光标所在行的行号。 “nG”:例如,“15G”,表示移动光标至该文本的第15行行首。

    9.存盘退出

    “ZZ”:存盘退出。

    10.不存盘退出

    “ZQ”:不存盘退出。

    4.5.4 末行模式操作

    1.列出行号

    “set nu”:输入“set nu”后,会在文件中的每一行前面列出行号。

    2.取消列出行号

    set nonu”:输入“set nonu”后,会取消在文件中的每一行前面列出行号。

    3.跳到文件中的某一行

    “n”:“n”号表示一个数字,在冒号后输入一个数字,再按“回车”键就会跳到该行了,如输入数字15,再按“回车”键就会跳到文本的第15行。

    4.查找字符

    “/关键字”:先按“/”键,再输入想查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查找的关键字不是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会往后查找下一个关键字。

    “?关键字”:先按“?”键,再输入想查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查找的关键字不是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往前查找下一个关键字。

    5.运行Shell命令

    “!命令”:运行Shell命令。

    6.替换字符

    “s /a/b”:将光标所在行第一个a替换为b。

    “s /a/b/g”:将光标所在行所有的a替换为b。

    7.保存文件

    “w”:在冒号后输入字母“w”就可以将文件保存起来。

    8.退出vi编辑器

    “q”:按“q”即退出vi,如果无法离开vi,可以在“q”后跟一个“!”强制符离开vi。

    wq”:一般建议离开时,搭配“w”一起使用,这样在退出的时候还可以保存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