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mac看nba直播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0:10

我觉得以我现在的水平,还不够对这个模式了解的足够深刻,虽然我知道这个模式是什么了,但是可能理解上还有一些欠缺,建议大家看完这篇博客还能再去搜一些资料来使自己对这个模式了解的更为深刻一些。

我们现在说说什么是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使他们能够自动的更新自己。

Subject类,可翻译为主题或抽象通知者,一般用一个抽象类或者一个接口实现。它把所有对观察者对象的引用保存在一个聚集里,每个主题都可以有任何数量的观察者。抽象主题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对象。

Observer类,抽象观察者,为所有的具体观察者定义一个接口,在得到主题的通知时更新自己。这个接口叫做更新接口。抽象观察者一般用一个抽象类或者一个接口实现。更新接口通常包含一个Updata()方法,这个方法叫做更新方法。

ConcreteSubject类,叫做具体主题或者具体通知者,将有关状态存入具体观察者对象:在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改变时,给所有登记过的观察者发出通知。具体主题角色通常用一个具体子类实现。

ConCreteObserver类,具体观察者,实现抽象观察者角色所要求的更新接口,以便使本身的状态与主题的状态相协调。具体观察者角色可以保存一个指向具体主题对象的引用。具体观察者角色通常用一个具体子类实现。

观察者模式的动机是什么呢?

将一个系统分割成一系列相互协作的类有一个很不好的副作用,那就是需要维护相关对象间的一致性。我们不希望为了维持一致性而使各类紧密耦合,这样会给维护、扩展和重用都带来不便。而观察者模式的关键对象是主题Subject和观察者Observe,一个Subject可以有任意数目的依赖他的Observe,一旦Subject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所有的Observe都可以得到通知。Subject发出通知时并不需要知道谁是他的观察者,也就是说,具体观察者是谁,他根本不需要知道。而任何一个具体观察者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其他观察者的存在。

那么什么时候使用观察者模式呢?

应该是当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他对象,而且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对象需要改变的时候,应该考虑使用观察者模式。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