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知识

来源:互联网 发布:知我药妆产品是正品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6:10
1、VI文本编辑器
命令模式(command mode):一般模式
插入模式(insert mode):编辑模式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命令行模式


基本用法:vi 文件名 底行命令模式下,输入wq保存
移动光标:
单个字符移动: ↑↓←→上下左右、hjkl左下上右
单个单词移动: w e b W E B
单个句子移动: ( ) 0 $
单个段落移动: { }
一页一页移动: H顶端 L底端 M中间
直接到文首和文尾:G文尾 gg文首
最强匹配: % 匹配括号
* 匹配单词,移动下一个
# 匹配单词,移动上一个
查找并替换:(在底行命令模式)
显示行号: :set nu
隐藏行号: :set nonu
查找关键字: :/关键字
直接跳转到N行: :N
2、网络管理
2.1、ifconfig命令
Linux的设计是以网络为核心

Linux核心思想
1.一切皆文件
2.每个软件都有它唯一的确定用途
一般来说,在一台服务器正常使用过程中,一个服务器IP地址基本上是不动。

获取一个服务器获取IP的方式
1.DHCP动态获取 范围:128-254
2.static静态获取,手动绑定

ifconfig命令:
-a 显示所有网络接口,包括停用的
-s 短格式显示网络信息,
-v 显示详细信息,在网络出错时使用
interface 指定网络接口
up 启动网络接口
down 关闭网络接口

2.2、网络配置
三种网络连接模式
1.桥接(Bridged)
原理:桥接模式下的虚拟机软件给win7虚拟出一个虚拟网卡
配置简单,但会跟宿主机进行IP竞争
2.NAT模式

3.Host-Only(仅主机模式)宿主
仅能访问主机,不能连接外网。

2.3、修改主机名
查看主机名:hostname
暂时修改一次主机名:hostname 名
永久修改主机名:vi /etc/sysconfig/network(重启生效)

2.4、配置主机映射(域名和IP映射)
编辑配置文件:vi /ect/hosts
添加映射关系


2.5、其他常用网络管理命令
ping命令:常用来测试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host命令:host命令用来进行DNS查询
netstat命令:netstat 命令可以显示网络接口的很多统计信息
-a(all) 显示所有选项,默认不显示listen相关
-nltp 列出所有监听状态的 TCP 端口:该命令最重要用来查看哪个程序占用了哪个网络端口号

2.6、防火墙
查看防火墙状态 service iptables status
开启防火墙 service iptables start
关闭防火墙 service iptables stop
关闭防火墙开机自启 chkconfig iptables off
设置防火墙开机自启 chkconfig iptables on

3、Linux系统启动级别管理
查看系统运行级别:runlevel
修改系统默认启动级别: vi /etc/inittab
# Default runlevel. The runlevels used are:
# 0 - hal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 1 - Single user mode
# 2 - Multiuser, without NFS (The same as 3, if you do not have networking)
# 3 - Full multiuser mode ## 没有图形界面的全功能的多用户的启动级别
# 4 - unused
# 5 - X11 ## 有图形界面的启动级别
# 6 - reboo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id:3:initdefault: ## 配置默认启动级别
通常将默认启动级别设置为3

4、CRT使用
远程终端工具

5、用户和组
5.1、用户和组的概念

apps:表示文件或者目录,具体的文件类型是由该行最前面的那个符号表示
drwxrwxr-x :该文件的类型和权限信息
6 :链接数 ,如果是文件则是 1 , 如果是文件夹则表示该文件夹下的子文件夹个数
第一个 hadoop :文件或者目录的所属者
第二个 hadoop :所属用户组
4096 :文件或者目录的大小,是目录的话一般都是 4096
Mar 24 11:20:文件的最后编辑时间

PS:
rwx:read write execute 可读可写可执行




Linux用户类型
管理员root 系统用户 普通用户
Linux用户组类型
系统组 普通用户组 私有组/基本组
5.2、用户操作
添加用户:
useradd -G(##设置组) -c(##添加备注信息) 名
设置密码:
passwd 名
修改用户:
修改 spark 登录名:usermod -l spark storm
将 spark 添加到 bigdata 和 root 组:usermod -G root,bigdata spark
查看 spark 的组信息:groups spark
删除用户:
userdel -r spark
加一个-r 就表示把用户及用户的主目录都删除
5.3、组操作
添加一个叫 bigdata 的组
groupadd bigdata
查看系统当前有那些组
cat /etc/group
将spark 用户添加到 bigdata 组中
usermod -g bigdata spark 或者 gpasswd -a spark bigdata
将 spark 用户从 bigdata 组删除
gpasswd -d spark bigdata
将 bigdata 组名修改为 bigspark
groupmod -n bigspark bigdata
删除组
groupdel bigdata

5.4、为用户配置sudoer权限
用 root 编辑 vi /etc/sudoers
在文件的如下位置,为 hadoop 添加一行即可
root ALL=(ALL) ALL
hadoop ALL=(ALL) ALL
spark ALL=(ALL) ALL
然后,hadoop 用户就可以用 sudo 来执行系统级别的指令

5.5、切换用户
切换用户:su 用户名
从root转普通用户不需要密码,从普通用户转普通用户或root需要密码
6、文件权限
Linux文件权限的描述格式:

d rwx r-x r-x
d:文件夹 -:文件 |:链接
rwx r-x r-x 也可以用二进制表示 111 101 101 转十进制 775
r:可读 w:可写 x:可执行

u 第一组 rwx:表示这个文件的拥有者对它的权限:可读可写可执行
g 第二组 r-x:表示这个文件的所属组用户对它的权限:可读,不可写,可执行
o 第三组 r-x:表示这个文件的其他用户(相对于上面两类用户)对它的权限:可读,不可写,可执行

修改文件权限:

修改文件所有权
<只有root用户才能执行>
chown angela aaa 改变所属用户
chown:angela aaa 改变所属组
chown angela:angela aaa/ 同时修改所属用户和所属组


7、压缩打包
  1. gzip压缩 gzip 文件
  2. gzip解压缩 gzip -d 文件gunzip 文件
  3. bzip2压缩 bzip2 文件
  4. bzip2解压缩 bzip2 -d 文件bunzip2 文件
  5. 打包 tar -cvf 文件 追加打包:tar -rvf 文件
  6. 解包 tar -xvf 文件
  7. 打包并压缩 tar -zcvf 文件 解压路径
  8. 解包并解压缩 tar -zxvf 文件

8、Linux开关机和重启
开机:开机键
关机:shutdown,halt,init 0,poweroff
重启:reboot,init 6

shutdown 命令:
shutdown -h now ## 立刻关机
shutdown -h +10 ## 10 分钟以后关机
shutdown -h 12:00:00 ##12 点整的时候关机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