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SE 2.面向对象

来源:互联网 发布:沈世钊 三大弟子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1 01:55

面向对象编程的三条主线:
1)类及类的构成成分:属性 方法 构造器 代码块 内部类
2)面向对象编程的特征:封装性 继承性 多态性 (抽象性)
3)其它的关键字:this super package import static final abstract interface

1.关注于类的设计

2.类的组成成分:
1) 属性(成员变量,Field)
2)方法(成员方法,函数,Method)

2.1属性:
* 成员变量 vs 局部变量
* 相同点:1.遵循变量声明的格式: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初始化值
* 2.都有作用域
* 不同点:1.声明的位置的不同 :成员变量:声明在类里,方法外
* 局部变量:声明在方法内,方法的形参部分,代码块内
* 2.成员变量的修饰符有四个:public private protected 缺省
* 局部变量没有修饰符,与所在的方法修饰符相同。
* 3.初始化值:一定会有初始化值。
* 成员变量:如果在声明的时候,不显式的赋值,那么不同数据类型会有不同的默认初始化值。
* byte short int long ==>0
* float double ==>0.0
* char ==>空格
* boolean ==>false
* 引用类型变量==>null
* 局部变量:一定要显式的赋值。(局部变量没有默认初始化值)
* 4.二者在内存中存放的位置不同:成员变量存在于堆空间中;局部变量:栈空间中
*
* 总结:关于变量的分类:1)按照数据类型的不同:基本数据类型(8种) & 引用数据类型
* 2)按照声明的位置的不同:成员变量 & 局部变量

2.2 方法:提供某种功能的实现
* 1)实例:public void eat(){//方法体}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
* 格式:权限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void:无返回值/具体的返回值) 方法名(形参){}
*
* 2)关于返回值类型:void:表明此方法不需要返回值
* 有返回值的方法:在方法的最后一定有return + 返回值类型对应的变量
* 记忆:void 与return不可以同时出现一个方法内。像一对“冤家”。
*
* 3)方法内可以调用本类的其他方法或属性,但是不能在方法内再定义方法!

3.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的落地法则一
1)设计并创建类及类的成分
2)实例化类的对象
3)通过“对象.属性”或”对象.方法”的形式完成某项功能

4.类的初始化的内存解析
4.1 内存划分的结构:
(stack):局部变量 、对象的引用名、数组的引用名
(heap):new 出来的“东西”(如:对象的实体,数组的实体),含成员变量
方法区:含字符串常量
静态域:声明为static的变量

4.2 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创建的类的对象在内存中的运行。

* 方法的重载(overload)
* 要求:1.同一个类中 2.方法名必须相同 3.方法的参数列表不同(①参数的个数不同②参数类型不同)
* 补充:方法的重载与方法的返回值类型没有关系!

* 可变个数的形参的方法
* 1.格式:对于方法的形参: 数据类型 … 形参名
* 2.可变个数的形参的方法与同名的方法之间构成重载
* 3.可变个数的形参在调用时,个数从0开始,到无穷多个都可以。
* 4.使用可变多个形参的方法与方法的形参使用数组是一致的。
* 5.若方法中存在可变个数的形参,那么一定要声明在方法形参的最后。
* 6.在一个方法中,最多声明一个可变个数的形参。

5.Java的值传递机制

* 1.形参:方法声明时,方法小括号内的参数
* 实参:调用方法时,实际传入的参数的值
*
* 2.规则:java中的参数传递机制:值传递机制
* 1)形参是基本数据类型的:将实参的值传递给形参的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
* 2)形参是引用数据类型的:将实参的引用类型变量的值(对应的堆空间的对象实体的首地址值)传递给形参的引用类型变量。

6.面向对象的特征一:封装与隐藏

* 问题:当创建了类的对象以后,如果直接通过”对象.属性”的方式对相应的对象属性赋值的话,可能会出现不满足实际
* 情况的意外,我们考虑不让对象来直接作用属性,而是通过”对象.方法”的形式,来控制对象对属性的访问。实际
* 情况中,对属性的要求就可以通过方法来体现。

7.面向对象思想的落地法则二:

(封装性的思想)①将类的属性私有化,②提供公共的方法(setter & getter)来实现调用。

8.四种权限修饰符
1.权限从大到小为:public protected 缺省 private
2.四种权限都可以用来修饰属性、方法、构造器
3.修饰类的话:public 缺省

9.构造器

* 构造器的作用:①创建对象给创建的对象的属性赋值
*
* 1.设计类时,若不显式声明类的构造器的话,程序会默认提供一个空参的构造器.
* 2.一旦显式的定义类的构造器,那么默认的构造器就不再提供。
* 3.如何声明类的构造器。格式:权限修饰符 类名(形参){ }
* 4.类的多个构造器之间构成重载

* 类对象的属性赋值的先后顺序:
* ①属性的默认初始化
* ②属性的显式初始化
* ③通过构造器给属性初始化
* ④通过”对象.方法”的方式给属性赋值

10.this
1.使用在类中,可以用来修饰属性、方法、构造器
2.表示当前对象或者是当前正在创建的对象
3.当形参与成员变量重名时,如果在方法内部需要使用成员变量,必须添加this来表明该变量时类成员
4.在任意方法内,如果使用当前类的成员变量或成员方法可以在其前面添加this,增强程序的阅读性
5.在构造器中使用“this(形参列表)”显式的调用本类中重载的其它的构造器
>5.1 要求“this(形参列表)”要声明在构造器的首行
>5.2 类中若存在n个构造器,那么最多有n-1构造器中使用了this。

11.package & import

* package:声明源文件所在的包,写在程序的第一行。
* 每“.”一次,表示一层文件目录。
* 包名都要小写。

* import:
* 1)显式导入指定包下的类或接口
* 2)写在包的声明和源文件之间
* 3)如果需要引入多个类或接口,那么就并列写出
* 4)如果导入的类是java.lang包下的,如:System String Math等,就不需要显式的声明。
* 5)理解.*的概念。比如java.util.*;
* 6)如何处理同名类的导入。如:在util包和sql包下同时存在Date类。
* 7)import static 表示导入指定类的static的属性或方法
* 8)导入java.lang.*只能导入lang包下的所有类或接口,不能导入lang的子包下的类或接口

11.面向对象的特征二:继承性

* 1.通过”class A extends B”类实现类的继承。
* 子类:A 父类(或基类 SuperClass):B
*
* 2.子类继承父类以后,父类中声明的属性、方法,子类就可以获取到。
* 明确:当父类中有私有的属性或方法时,子类同样可以获取得到,只是由于封装性的设计,使得子类不可以直接
* 调用
罢了。
* 子类除了通过继承,获取父类的结构之外,还可以定义自己的特有的成分
*
* extends:子类是对父类功能的“扩展”,明确子类不是父类的子集。
*
* 3.java中类的继承性只支持单继承: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父类。反之,一个父类可以有多个子类。
* 4.子父类是相对的概念。

12.super

*1.super,相较于关键字this,可以修饰属性、方法、构造器

*2.super修饰属性、方法:在子类的方法、构造器中,通过super.属性或者super.方法的形式,显式的调用父类的指定
属性或方法。尤其是,当子类与父类有同名的属性、或方法时,调用父类中的结构的话,一定要用“super.”

*3.通过“super(形参列表)”,显式的在子类的构造器中,调用父类指定的构造器!
>任何一个类(除Object类)的构造器的首行,要么显式的调用本类中重载的其它的构造器“this(形参列表)”或显式的调用父类中
指定的构造器“super(形参列表)”,要么默认的调用父类空参的构造器”super()”
>建议在设计类时,提供一个空参的构造器!

13.面向对象的特征二:多态性

1.多态性的表现:①方法的重载与重写子类对象的多态性
2.使用的前提:①要有继承关系 ②要有方法的重写
3.格式:Person p = new Man();//向上转型
// 虚拟方法调用通过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对象实体,当调用方法时,实际执行的是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
p1.eat();
p1.walk();
// p1.entertainment();

4.>编译时,认为p是Person类型的,故只能执行Person里才有的结构,即Man里特有的结构不能够调用
>子类对象的多态性,并不适用于属性

5.关于向下转型:
①向下转型,使用强转符:()
②为了保证不报ClassCastException,最好在向下转型前,进行判断: instanceof
// 若a是A类的实例,那么a也一定是A类的父类的实例。
if (p1 instanceof Woman)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man w1 = (Woman) p1;
w1.shopping();
}

if (p1 instanceof Man) {
Man m1 = (Man) p1;
m1.entertainment();
}

14.Object类

1.java.lang.Object 类,是所有类的根父类!

2.Object类仅有一个空参的构造器 public Object(){ }

3.关于方法:
① equals(Object obj)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his == obj);
}

// ==
// 1.基本数据类型:根据基本数据类型的值判断是否相等。相等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
// 注:两端数据类型可以不同,在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返回true。
// 2.引用数据类型:比较引用类型变量的地址值是否相等。

//equals():
>①只能处理引用类型变量②在Object类,发现equals()仍然比较的两个引用变量的地址值是否相等
>像String 包装类 File类 Date类这些重写Object类的equals()方法,比较是两个对象的
//”实体内容”是否完全相同。
>若我们自定义一个类,希望比较两个对象的属性值都相同的情况下返回true的话,就需要重写Object类的
equals(Object obj)方法

② toString()方法
当我们输出一个对象的引用时,会调用toString()方法。
1.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getClass().getName() + “@” + Integer.toHexString(hashCode());
}
当我们没有重写Object类的toString()方法时,打印的就是对象所在的类,以及对象实体在堆空间的位置
2.一般我们需要重写Object类的toString()方法,将此对象的各个属性值返回。
3.像String类、Date、File类、包装类都重写了toString()方法。

15.包装类

基本数据类型由于不是类,不能够使用java类库里提供的大量的方法。所有在设计上,我们让每一个基本数据类型都对应一个类,同时数据存储的范围还不变。此时相当于基本数据类型就具有了类的特点。这些类即为包装类(wrapper 或封装类)

基本数据类型、包装类、String类之间的转换如下:

基本数据类型、包装类、String类之间的转换

16.static关键字

1.static:静态的,可以用来修饰属性、方法、*代码块(或初始化块)、*内部类

2.static修饰属性(类变量):
* 1.由类创建的所有的对象,都共用这一个属性
* 2.当其中一个对象对此属性进行修改,会导致其他对象对此属性的一个调用。vs 实例变量(非static修饰的属性,各个对象各自拥有一套副本)
* 3.类变量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的,而且独一份
* 4.静态的变量可以直接通过“类.类变量”的形式来调用
* 5.类变量的加载是要早于对象。所以当有对象以后,可以“对象.类变量”使用。但是”类.实例变量”是不行的。
* 6.类变量存在于静态域中。
*
* static修饰方法(类方法):
* 1.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在内存中也是独一份
* 2.可以直接通过“类.类方法”的方式调用
* 3.内部可以调用静态的属性或静态的方法,而不能调用非静态的属性或方法。反之,非静态的方法是可以调用静态的属性或静态的方法
* >静态的方法内是不可以有this或super关键字的!
* 注:静态的结构(static的属性、方法、代码块、内部类)的生命周期要早于非静态的结构,同时被回收也要晚于非静态的结构

17.单例模式
解决的问题:如何只让设计的类只能创建一个对象
如何实现:饿汉式 & 懒汉式
//饿汉式1
class Bank{
//1.私有化构造器
private Bank(){}
//2.创建类的对象,同时设置为private的,通过公共的来调用,体现封装性
//4.要求此对象也为static的
private static Bank instance = new Bank();
//3.此公共的方法,必须为static
public static Bank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饿汉式2
class Bank{
//1.私有化构造器
private Bank(){}
//2.创建类的对象,同时设置为private的,通过公共的来调用,体现封装性
//4.要求此对象也为static的
private static Bank instance = null;
static{
instance = new Bank();
}
//3.此公共的方法,必须为static
public static Bank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懒汉式
class Bank{
private Bank(){}

private static Bank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atic Bank get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可能存在线程安全问题的!
instance = new Bank();
}
return instance;
}
}

18.main()方法

main()是一个方法,是主方法,为程序的入口

19.代码块

代码块:是类的第4个成员
作用:用来初始化类的属性
分类:只能用static来修饰。

* 静态代码块:
* 1.里面可以有输出语句
* 2.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而且只被加载一次
* 3.多个静态代码块之间按照顺序结构执行
* 4.静态代码块的执行要早于非静态代码块的执行。
* 5.静态的代码块中只能执行静态的结构(类属性,类方法)
*
* 非静态代码块:
* 1.可以对类的属性(静态的 & 非静态的)进行初始化操作,同时也可以调用本类声明的方法(静态的 & 非静态的)
* 2.里面可以有输出语句
* 3.一个类中可以有多个非静态的代码块,多个代码块之间按照顺序结构执行
* 4.每创建一个类的对象,非静态代码块就加载一次。
* 5.非静态代码块的执行要早于构造器
*
* 关于属性赋值的操作:
①默认的初始化
②显式的初始化或代码块初始化(此处两个结构按照顺序执行)
③构造器中;
—————————以上是对象的属性初始化的过程—————————————
④通过方法对对象的相应属性进行修改

20.final关键字

* final:最终的 ,可以用来修饰类、属性、方法
*
* 1.final修饰类:这个类就不能被继承。如:String类、StringBuffer类、System类
*
* 2.final修饰方法:不能被重写。如:Object类的getClass()
*
* 3.final修饰属性:此属性就是一个常量,一旦初始化后,不可再被赋值。习惯上,常量用大写字符表示。
* 此常量在哪里赋值:①此常量不能使用默认初始化 ②可以显式的赋值、代码块、构造器。
*
* 变量用static final修饰:全局常量。比如:Math 类的PI

21.抽象:abstract

abstract:抽象的,可以用来修饰类、方法

* 1.abstract修饰类:抽象类
* 1)不可被实例化
* 2)抽象类有构造器 (凡是类都有构造器)
* 3)抽象方法所在的类,一定是抽象类。
* 4)抽象类中可以没有抽象方法。
* >当我们设计一个类,不需要创建此类的实例时候,就可以考虑将其设置为抽象的,由其子类实现这个类的抽象方法以后,就行实例化
*
* 2.abstract修饰方法:抽象方法
* 1)格式:没有方法体,包括{}.如:public abstract void eat();
* 2)抽象方法只保留方法的功能,而具体的执行,交给继承抽象类的子类,由子类重写此抽象方法。
* 3)若子类继承抽象类,并重写了所有的抽象方法,则此类是一个”实体类”,即可以实例化
* 4)若子类继承抽象类,没有重写所有的抽象方法,意味着此类中仍有抽象方法,则此类必须声明为抽象的!

22.接口interface

* 接口(interface) 是与类并行的一个概念
* 1.接口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抽象类。是常量与抽象方法的一个集合,不能包含变量、一般的方法。
* 2.接口是没有构造器的。
* 3.接口定义的就是一种功能。此功能可以被类所实现(implements)。
* 比如:class CC extends DD implements AA
* 4.实现接口的类,必须要重写其中的所有的抽象方法,方可实例化。若没有重写所有的抽象方法,则此类仍为一个抽象类
* 5.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java 中的类的继承是单继承的
* 6.接口与接口之间也是继承的关系,而且可以实现多继承
* >5,6描述的是java中的继承的特点。
* 7.接口与具体的实现类之间也存在多态性

23. 内部类

* 类的第5个成员:内部类
* 1.相当于说,我们可以在类的内部再定义类。外面的类:外部类。里面定义的类:内部类
* 2.内部类的分类:成员内部类(声明在类内部且方法外的) vs 局部内部类(声明在类的方法里)
* 3.成员内部类:
* 3.1是外部类的一个成员:①可以有修饰符(4个)②static final ③可以调用外部类的属性、方法
*
* 3.2具体类的特点:①abstract ②还可以在其内部定义属性、方法、构造器
*
* 4.局部内部类:
*
* 5.关于内部类,掌握三点:
* ①如何创建成员内部类的对象(如:创建Bird类和Dog类的对象)
* ②如何区分调用外部类、内部类的变量(尤其是变量重名时)
* ③局部内部类的使用

总结:

summary

面向对象的三条主线
1.类及类的成分
2.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
3.其他的关键字:this super import package abstract static final interface等

1.java程序是关注于类的设计。类从代码的角度:并列关系! 从执行、设计的角度:关联关系、继承关系、聚合关系
class A{

}

class B{
A a = new A();
}
2.类的成分:属性 方法 构造器 代码块 内部类
2.1 属性:①变量的分类:成员变量(属性 Field) vs 局部变量(方法的形参、方法内部、代码块内部)
基本数据类型(8种,不同的数据类型对应不同的默认初始化值) vs 引用数据类型(数组、类、接口 默认初始化值为null)
②属性的声明格式:修饰符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初始化值;//java是强数据类型的语言
③对属性的赋值的操作:1.默认初始化 2.显式的初始化 3.代码块的初始化 4.构造器的初始化;5.调用方法、属性进行赋值
2.2 方法 ①格式:修饰符 (其它的关键字:static/final/abstract)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参列表){ //方法体 }
②方法的重载(overload) vs 方法的重写(override overwrite)
③ 方法的参数传递机制:值传递(难点)
2.3构造器 ①构造器的作用:1.创建类的对象 2.初始化对象的成员变量
②构造器也是可以重载的。
2.4 代码块 主要作用:用来初始化类的成员变量
分类:静态的代码块 vs 非静态的代码块
2.5 内部类 ①分类:成员内部类(static的成员 vs 非static的成员) vs 局部内部类(方法内部声明的类)
②掌握 :①如何创建成员内部类的对象(如:创建Bird类和Dog类的对象)
②如何区分调用外部类、内部类的变量(尤其是变量重名时)
③局部内部类的使用 (见TestInnerClass1.java)
3. 类的初始化(创建类的对象)
3.1 如何创建类的对象。如: Person p = new Person(); Date d = new Date();
3.2 内存解析:

栈:局部变量、对象的引用名、数组的引用名
堆:new 出来的“东西”
方法区:(字符串常量池)
静态域:存放类中静态的变量
②如何理解创建的对象在内存中加载的过程(理解)
3.3 子类对象实例化的全过程: SubClass sc = new SubClass();
4.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4.1 封装性:
① 通过私有化类的成员变量,通过公共的getter和setter方法来调用和修改
② 还可以对类的其他结构进行“封装”
③ 权限修饰符:public protected 缺省 private
4.2 继承性:
通过让一个类A继承另一个类B,就可以获取类B中的结构(主要的:属性、方法、构造器)。子类:类A 父类:类B
>java中的类的继承性:单继承的。
4.3 多态性:
①体现:方法的重载与重写 ; 子类对象的多态性 Person p = new Student();
②子类对象多态性的使用:虚拟方法调用。
③向上转型 向下转型 Student s = (Student)p; //建议在向下转型之前: if ( p instanceof Student)避免出现ClassCastException的异常

5.其它关键字:
5.1 this:修饰属性、方法、构造器 。表示:当前对象或当前正在创建的对象
5.2 super:修饰属性、方法、构造器。显式的调用父类的相应的结构,尤其是子父类有重名的方法、属性
5.3 static : 修饰属性、方法、代码块、内部类。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
5.4 final:修饰类、属性、方法。表示“最终的”
5.5 abstract : 修饰类、方法
5.6 interface:表示是一个接口,(接口是与类并列的一个结构)。类与接口之间同时“implements”发生关系。
5.7 package import 。。。
>abstract不能修饰属性、构造器、不能与final static private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