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学习笔记_匿名函数/装饰器

来源:互联网 发布:广发证券交易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11:52

当文章一开篇,廖老师就说明一点-----我们在传入函数时,有些时候,不需要显式地定义函数,直接传入匿名函数更方便。


所以我们要学会使用匿名函数,他的优点有很多,最重要的亮点好处就是:

因为函数没有名字,不必担心函数名冲突

二 因为匿名函数也是一个函数对象,所以可以把匿名函数赋值给一个变量,再利用变量来调用该函数

当然有长处也就一定有限制:,但是说实话,个人觉得这个限制不算真正的限制,因为阿是限制我们让我们简化精炼代码用的,所以没有什么缺点

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我们可以把匿名函数作为返回值返回,比如:

def build(x, y):    return lambda: x * x + y * y

至于后面的练习题,我看了看总感觉词不达意,因为这一节课讲的就是简单的返回匿名参数,所以,我考虑之后答案如下



装饰器方面我特别推崇一个人的文章,现在借鉴转载,我觉得他比廖雪峰老师讲的更细致

 装饰器本质上是一个函数,该函数用来处理其他函数,它可以让其他函数在不需要修改代码的前提下增加额外的功能,装饰器的返回值也是一个函数对象。它经常用于有切面需求的场景,比如:插入日志、性能测试、事务处理、缓存、权限校验等应用场景。装饰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绝佳设计,有了装饰器,我们就可以抽离出大量与函数功能本身无关的雷同代码并继续重用。概括的讲,装饰器的作用就是为已经存在的对象添加额外的功能。

 

先来看一个简单例子:

现在有一个新的需求,希望可以记录下函数的执行前后的时间,于是在代码中添加日志代码:

bar()、bar2()也有类似的需求,怎么做?再在bar函数里调用时间函数?这样就造成大量雷同的代码,为了减少重复写代码,我们可以这样做,重新定义一个函数:专门设定时间 

逻辑上不难理解,而且运行正常。 但是这样的话,我们每次都要将一个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show_time函数。而且这种方式已经破坏了原有的代码逻辑结构,之前执行业务逻辑时,执行运行bar(),但是现在不得不改成show_time(bar)。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的呢?当然有,答案就是装饰器。

简单装饰器

   if  bar()==show_time(bar) :问题解决!  

   所以,我们需要show_time(bar)返回一个函数对象,而这个函数对象内则是核心业务函数:func()与装饰函数:两个时间函数,修改如下:


函数show_time就是装饰器,它把真正的业务方法func包裹在函数里面,看起来像bar被上下时间函数装饰了。在这个例子中,函数进入和退出时 ,被称为一个横切面(Aspect),这种编程方式被称为面向切面的编程(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

@符号是装饰器的语法糖,在定义函数的时候使用,避免再一次赋值操作

 

如上所示,这样我们就可以省去bar = show_time(bar)这一句了,直接调用bar()即可得到想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有其他的类似函数,我们可以继续调用装饰器来修饰函数,而不用重复修改函数或者增加新的封装。这样,我们就提高了程序的可重复利用性,并增加了程序的可读性。

conclusion:

                   

 

@show_time帮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当我们执行业务逻辑bar()时,执行的代码由红框部分转到绿框部分

 

装饰器在Python使用如此方便都要归因于Python的函数能像普通的对象一样能作为参数传递给其他函数,可以被赋值给其他变量,可以作为返回值,可以被定义在另外一个函数内。

带参数的被装饰函数

带参数的装饰器

装饰器还有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带参数的装饰器:在上面的装饰器调用中,比如@show_time,该装饰器唯一的参数就是执行业务的函数。装饰器的语法允许我们在调用时,提供其它参数,比如@decorator(a)。这样,就为装饰器的编写和使用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复制代码
def cal_time(flag):    def show_time(func):            def wrapper(*args,**kwargs):                before_time=time.ctime()                print("Begin:",before_time)                func(*args,**kwargs)                time.sleep(2)                after_time=time.ctime()                print("End:",after_time)                if flag=="true":                    print("expend_time:",time.mktime(time.strptime(after_time))-time.mktime(time.strptime(before_time)))            return wrapper    return show_time@cal_time("true") #add = show_time(add)def add(*args,**kwargs):    sum=0    for i in args:        sum+=i    print(sum)add(2,7,9)
复制代码

 

  上面的cal_time是允许带参数的装饰器。它实际上是对原有装饰器的一个函数封装,并返回一个装饰器。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个含有参数的闭包。当我 们使用@cal_time("true")调用的时候,Python能够发现这一层的封装,并把参数传递到装饰器的环境中。

类装饰器

再来看看类装饰器,相比函数装饰器,类装饰器具有灵活度大、高内聚、封装性等优点。使用类装饰器还可以依靠类内部的__call__方法,当使用 @ 形式将装饰器附加到函数上时,就会调用此方法。

复制代码
class Foo(object):
def __init__(self, func):
self._func = func

def __call__(self):
print ('class decorator runing')
self._func()
print ('class decorator ending')

@Foo
def bar():
print ('bar')

bar() #bar=Foo(bar)()>>>>>>>active __call__方法


# class decorator runing
# bar
# class decorator ending
复制代码

functools.wraps

使用装饰器极大地复用了代码,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原函数的元信息不见了,比如函数的docstring、__name__、参数列表,先看例子:

装饰器

复制代码
def sb():    print("alex")print(sb.__name__)def logged(func):    def with_logging(*args, **kwargs):        print (func.__name__ + " was called")        return func(*args, **kwargs)    return with_logging@loggeddef ft(x):   return x + x * xprint(ft.__name__)######### sb# with_logging
复制代码

函数

@loggeddef f(x):   return x + x * x

该函数完成等价于:

def f(x):    return x + x * xf = logged(f)

不难发现,函数f被with_logging取代了,当然它的docstring,__name__就是变成了with_logging函数的信息了。

print f.__name__    # prints 'with_logging'print f.__doc__     # prints None

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的,好在我们有functools.wraps,wraps本身也是一个装饰器,它能把原函数的元信息拷贝到装饰器函数中,这使得装饰器函数也有和原函数一样的元信息了。

复制代码
from functools import wrapsdef sb():    print("alex")print(sb.__name__)def logged(func):    @wraps(func)        def with_logging(*args, **kwargs):        print (func.__name__ + " was called")        return func(*args, **kwargs)    return with_logging@loggeddef ft(x):   return x + x * xprint(ft.__name__)######### sb# ft
复制代码

 

内置装饰器

@staticmathod、@classmethod、@property

装饰器的顺序

@a@b@cdef f ():

等效于

f = a(b(c(f)))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739654/how-can-i-make-a-chain-of-function-decorators-in-python/1594484#1594484



一、函数基础

1.函数基础

定义函数,未调用,函数内部代码块不会被执行

函数名即不带括号,代指函数

函数名+(),即f1() ,表示执行f1()函数

复制代码
'''例1'''def foo():    print('foo')foo    #表示是函数,函数名指函数所在内存中的位置,如果带后面括号表示执行函数foo()   #表示执行函数'''例2:'''def foo():    print('foo')foo = lambda x=1: x+1foo()  #执行下面的lambda表达式,而不再是原来的foo函数,因为函数foo被重新定义
复制代码

 以上code说明:从成晨博客里看到的。引用一下。

1.在def 函数时,以顺序执行,如果相同的函数名,会被最后函数覆盖以前的

2.如果直接func名而没有后面的圆括号的话,只指向函数在内存中的位置

3.lambda表达式会自动return结果,而def需要定义return值

2.把函数作为参数传递

复制代码
def f1():    print('123')def f2(xx):    xx()f2(f1)

输出结果:
12
复制代码

将函数名称f1作为参数,传递给f2()函数,此时f1== xx  ,xx() == f1,  函数f2()内执行xx()  实际上是执行函数f1()

 

二、装饰器

1.

复制代码
def outer(func):       return "132"@outerdef f1():    print("F1")
复制代码

@ + 函数名

功能:

1.自动执行outer函数并且将其下面的函数名f1当作参数传递

2.将outer函数的返回值,重新赋值给f1,  相当于把函数f1重写了,即  f1 = "123" 

 下面证明一下上面的结论:

复制代码
def outer(func):    def inner():        print('before')    return inner@outerdef f1():    print("F1")f1()

输出结果:
before

复制代码

函数f1() 被装饰器装饰之后,如果执行f1() 那么不再是执行print("F1")了,而是执行的是inner()函数。因为装饰器outer返回了inner,即把inner整个函数返回给了f1,此时也就是把f1函数重写为inner函数了,也就是把原来的f1()函数用inner()函数给覆盖掉了。。所以执行的结果是 :  before   而不是 F1

 

2.深入理解装饰器

复制代码
def outer(func):    def inner():        print('before')        func()        print('after')    return inner@outerdef f1():    print("F1")f1()
输出结果:
before
F1
after
复制代码

@ + 函数名

功能:

1.自动自行outer函数并且将其下面的函数名f1当作参数传递,即f1 = func  如果执行  func()  那么执行的就是f1()函数,即print("F1")

2.将outer函数的返回值,重新赋值给f1,即把函数f1重写了。即 f1函数变成了inner函数。

3.一个函数f1一旦被装饰器装饰之后,那么这个函数f1将会被重新赋值,赋值为装饰器的内层函数,即:,如果执行f1()函数的时候,实际上是执行函数,又因为inner()函数里面的 func ==原来的 f1 即func() 为print("F1"),所以执行func()函数,就是执行原来的f1()函数,即执行print("F1")

 

三、装饰器python解释的步骤:

装饰器执行之前首先是pyhton解释器解释代码:

步骤如下:

解释器解释的步骤:
第一步:遇到了def outer()  不会执行outer()函数的内容,此时只是把outer()函数的整体代码放到内存中;
 
第二步:会把  @outer和函数f1()作为一个整体作为第二步,即执行:
1.自动自行outer函数并且将其下面的函数名f1当作参数传递,即f1 = func  如果执行  func()  那么执行的就是f1()函数,即print("F1")

 

  第三步:执行到def inner(),解释遇到def 表示遇到了函数,此时不会执行函数里的代码,只是把函数整体代码放到内存中
第四步:直接执行return inner了,将outer函数的返回值,重新赋值给f1,即把函数f1重写了。即 f1函数变成了inner函数。
经过以上步骤后,得到的结果就是 f1函数 成为了 即成为了inner函数。如果没有调用f1函数的时候,相当于在内存中定义了个函数f1,函数f1等于inner函数,一直在内存中存放着,直到别人调用的时候才会执行。
 

四、装饰器执行步骤

调用f1函数:
开始有人调用f1函数了,即执行f1()了
当别人调用f1函数的时候,即f1(),实际上就是执行inner函数,因为python解释器执行的结果就是把inner重新赋值给了f1函数,所以就是执行inner函数内容。
 
执行步骤:
第一步:执行 print('before') 即输出:  before
第二步:执行 func() 即执行老的f1()函数,即执行print("F1"),也就是第三步 ,即输出:  F1
第四步:执行print("after"),即输出: after

 五、装饰器返回值:

获取原函数的返回值
复制代码
def outer(func):    def inner():        print('before')        r = func()        print('after')        return r    return inner@outerdef f1():    print("F1")    return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t = f1()print("返回值:" ,ret)

输出结果:
before
F1
after
返回值: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复制代码

 

六、带参数的装饰器:

复制代码
def outer(func):    def inner(*args,**kwargs):        print('before')        r = func(*args,**kwargs)        print('after')        return r    return inner@outerdef f1(arg):    print("f1函数的参数:%s" %arg)    return "好好学习"@outerdef f2(a1,a2):    print("f2函数的第一个参数:%s, 第二个参数:%s"  %(a1,a2))    return "天天向上"ret1 = f1("F1")print("f1函数返回值:" ,ret1)ret2 = f2("a","b")print("f1函数返回值:" ,ret2)

输出结果:
before
f1函数的参数:F1
after
f1函数返回值: 好好学习
before
f2函数的第一个参数:a, 第二个参数:b
after
f1函数返回值: 天天向上

复制代码

 

七、装饰器练习:

复制代码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LOGIN_USER = {"is_login":False}def outer(func):    def inner(*args,**kwargs):        if LOGIN_USER['is_login'] == True:            r = func()            return r        else:            print("请登录")        pass    return inner@outerdef manager():        print("欢迎%s登录" % LOGIN_USER['current_user'])def login(user,pwd):    if user == "alex" and pwd == "123":        LOGIN_USER['is_login'] = True        LOGIN_USER['current_user'] = user        manager()def main():    while True:        inp = input("1,后台管理:\n2,登录:")        if inp == '1':            manager()        elif inp == '2':            username = input("请输入用户名:")            pwd = input("请输入密码:")            login(username,pwd)main()

输出结果:
1,后台管理:
2,登录:1
请登录
1,后台管理:
2,登录:2
请输入用户名:alex
请输入密码:123
欢迎alex登录
1,后台管理:
2,登录:
复制代码

 八、多层装饰器:

 首先我们看一个例子:模拟登录,普通用户权限,管理员权限

 

 View Code

 

输入结果: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已经满足需求

这个例子有明显缺点:

装饰器的功能应该单一,不应该混合

check_admin 即判断登录,又判断权限。

check_login是判断登录。
所以功能重复了。应该让check_admin 只判断权限,check_login只判断登录;这样规划比较合理
下面我们优化一下:
 View Code

 

 

优化后的代码我们使用了多层装饰器

九、多层装饰器 python解释器解释过程:

解释过程:从下往上

1.首先把check_login函数放入内存;
2.把check_admin函数放入内存;
3.把装饰器check_admin和函数index 一块解释,即
 ,此时index函数成为了装饰器check_admin里的inner函数,即:,相当于把装饰器里的inner函数放到了 index函数的位置,即,我们假如index函数变成了 check_admin_inner_index函数
 
 
 
4.从第3步我们可以知道,通过解释 @装饰器check_admin和函数index函数 ,而且@装饰器check_admin里面的inner函数替代了Index函数,我们假如此时的index函数命名check_admin_inner_index,所以下面的解释步骤为:
即,
 
 现在是解释@check_login  和 def check_admin_inner_index函数  
装饰器check_login的func参数指的就是 check_admin_inner_index函数,然后装饰器check_login里的inner函数会覆盖 check_admin_inner_index函数,我们假如覆盖后的函数为check_login_inner_index,此时的index函数 就是check_login_inner_index即
 
这是整个解释的过程。
 

十、多层装饰器执行过程:

 执行过程:从上往下
1.调用index函数,即index()
2.执行 装饰器check_login里的inner函数(我们假如if里面的条件都满足),即
 ,
第一步执行if判断(我们假如条件满足),第二步执行ret = func(*args,**kwargs) ,这里的func等价于装饰器check_admin里面的inner函数,所以第三步:执行装饰器check_admin里面的inner函数,
,这里的func函数等价于最原始的的index函数,即
 所以第四步:执行func函数,第五步;执行原始的index函数,
第六步:执行装饰器check_login里函数inner里的return ret ,把这个值返回给调用他的函数,即返回给装饰器check_admin里inner函数里 ret = func(*args,**kwargs),虽然返回值为None
第七步:执行装饰器check_admin里inner函数里 的return ret 即,虽然返回值为None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