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与设计(一)——计算机概要与技术

来源:互联网 发布:未来国际局势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23:04

1.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8个思想
    1.1 面向摩尔定律设计
        摩尔定律指出,单芯片上的集成电路,每18~24个月翻一番,而计算机设计时间周期长,因此需要提前预估好计算机设计完成时候的工艺水平

    1.2 抽象简化设计
        计算机架构师必须发明能够提高产量的技术,否则设计时间也将会向资源规模一样按照摩尔定律增长,因此,需要利用抽象的设计思想去屏蔽不同层次之间的细节。最终呈现一个简化的模型。

    1.3 加速大概率事件
        需要通过实验和评估确定什么事件发生概率较大,并进行优化。

    1.4 并行提高性能
        
    1.5 流水线提高性能
    
    1.6 预测提高性能

    1.7 存储器的分层次设计
        将存储器的结构设计为金字塔模型,越接近塔尖,速度越快,容量越小,价格越昂贵。

    1.8 利用冗余提高可靠性
        
2.中央处理单元(CPU)
    2.1 本质:集成电路,俗称芯片,芯片之中包含处理器,是计算机中最活跃的部分。
    2.2 逻辑组成:包括数据通路和控制器。
        2.2.1 数据通路:处理器中执行算数操作的部分
        2.2.2 控制器:处理器中根据程序的指令指挥数据通路、存储器和IO设备的部分
3.内存
    3.1 含义:程序运行时的存储空间,同时还存储程序运行时所需要的数据。
    3.2 DRAM: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一种集成电路形式的存储器,内存由多个DRAM芯片组成,用来承载程序的指令和数据。
    3.3 S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一种集成电路形式的存储器,速度比DRAM更快,集成度更低

4.数据安全
    4.1 易失性存储器(主储存器):关闭电源时,数据会丢失;如内存
    4.2 非易失性存储器(二级储存器):断电之后,数据不会丢失;如硬盘,磁盘等

*5.性能
    5.1 衡量标准:吞吐率/响应时间(执行时间)
        5.1.1 响应时间:计算机执行某项任务所需要的总时间,包括硬盘访问、内存访问、I/O活动、操作系统开销和CPU执行时间等。
        5.1.2 吞吐率:也称为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量。

    5.2 性能表达公式(1):性能 = 1 / 执行时间  
    
    5.3 性能的度量
        就响应时间而言,可以进一步细化性能度量标准。
        5.3.1 CPU执行时间:表示执行某一任务在CPU上所花费的时间。不包括等待I/O或运行其他程序的时间。
            1. 用户CPU时间:在程序本身所花费的CPU时间
            2. 系统CPU时间:为执行程序而花费在操作系统上的时间
    
    5.4 CPU性能公式:
        5.4.1 程序CPU执行时间公式
            (1)   一个程序的CPU执行时间 = 一个程序的CPU时钟周期 × 时钟周期时间
            (2)   一个程序的CPU执行时间 = 一个程序的CPU时钟周期 / 时钟频率
        
        5.4.2 指令性能:
            上述公式,没有涉及到程序所需要的指令,然而,由于计算机是通过执行指令来运行程序的,因此一个程序所需要的时钟周期数可以写为:
           (3) CPU时钟周期数 = 程序的指令数 × 每条指令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PI,clock cycle per instruction)

            将(3)代入(1),(2)分别可得:
            
           (4) CPU时间 = 指令数 × CPI × 时钟周期时间
           (5) CPU时间 = 指令数 × CPI / 时钟频率
            这里再进一步给出,响应时间的计算公式:
           (6)  执行时间 = 秒 / 时间 = 指令数 / 程序 × 时钟周期数 / 指令 × 秒 / 时钟周期

            上述公式,都是以时间作为衡量性能的标准,除了时间之外,还可以用一种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每秒百万条指令)取代时间以度量性能:
            (7) MIPS = 指令数 / (执行时间 * 10^6)
             



















阅读全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