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以开源技术重构基础软件格局 EasyStack突破背后的价值启示

来源:互联网 发布:表白的话感人的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1 22:21


众所周知,随着云计算大规模的落地,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开源技术来规划部署自己的云架构,特别是OpenStack作为开源云操作系统,更是成了当下企业级用户落地私有云、混合云、托管云、行业云的事实标准。


今天,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都在以开源社区为根本,打造世界级的产品,并以服务大量客户去做实践检验,进而完成生态势能的聚集,无疑正在成为一股新的趋势和潮流。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以OpenStack为代表的开源软件正在重塑云计算的新生态,继而也正在重构整个基础软件的大格局,甚至将有可能改变全球软件市场的未来。


正如EasyStack创始人兼CEO陈喜伦所言:“EasyStack正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实现突破,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来自中国的,以开源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化的基础软件世界级公司。”


毫无疑问,这是EasyStack这家公司的新愿景和新使命,更是支撑整个EasyStack未来成长的价值所在。


开源重塑基础软件格局


最近新公布的两份报告,正在印证陈喜伦两年前的判断,那就是:“OpenStack在中国的洗牌调整和迎来新发展,将会在未来一到两年发生。”


确实如此,根据Gartner近期发布的《竞争格局:2017年OpenStack分发和支持服务市场》报告,EasyStack凭借自身实力成为了Gartner 2017 OpenStack竞争格局报告中的全球八大企业。



目前,全球OpenStack基金会会员共有145家,仅白金会员和黄金会员就有31个,而EasyStack跻身全球八大企业,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EasyStack如今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不仅如此,在今年11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16届OpenStack峰会中,EasyStack也入选了OpenStack基金会用户调查全球十大OpenStack厂商,而稍早之前公布的OpenStack Pike代码贡献最终版本中,EasyStack在OpenStack社区核心代码贡献中排名世界前十。


这些报告和最新的数据排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陈喜伦看来,那就是OpenStack从2010年兴起到现在的七年时间里,中国市场经历了泡沫、沉淀、洗牌再到如今的收获期。


这其中有两个重要阶段的特征,第一个阶段是创业公司之间的竞争,经过过去两年的整合和洗牌,市场竞争基本进入尾声;第二个阶段是行业整体拥抱开源技术,创业公司领导者和行业巨头也在拥抱开源的新技术,大家共同去推动行业的增长。



在美国市场,这种变化阶段同样已经发生,且比中国市场提前了一到两年,在美国出现了老牌软件公司红帽和Mirantis这样新创公司领跑整个开源市场的格局。同时,包括VMware这样传统的虚拟化巨头,如今也正不断转型,积极拥抱开源和新技术。


对此,陈喜伦认为,中美两地的变化无疑代表了这样一个趋势,开源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基础软件中的主流选择。在中国市场,过去基础软件市场90%都在外国公司手中,那么在云计算的新时代,新一代的基础软件的基础将由中国的新创企业,以及积极拥抱转型的传统巨头所构成。


所以,可以判断,开源技术正在重塑基础软件的大格局,也必将改变整个世界未来技术的发展新方向。


突破背后的三大关键点


苏轼曾诗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能够干出成绩的人,不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还一定要有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回头来看,EasyStack之所以在短短几年时间成长为整个中国OpenStack乃至开源市场的“代言人”,无疑和他们坚持在三个方向不断探索和创新有直接的关系,具体来说:


首先,坚持以开源为根本,不断打造世界级的产品。如今,EasyStack同红帽、Mirantis一起,是全球三大同时具备OpenStack和Kubernetes产品的专业开源公司,也是中国首个OpenStack+Kubernetes专业开源公司,充分展现了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EasyStack还在今年陆续推出了企业级Container Linux,容器云EKS(EasyStack Kubernetes Service)、行业云平台,混合云平台,人工智能云平台以及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易捷云产品ESCloud Express,以云计算为核心在开源基础软件领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其次,坚持服务大量客户,并积极去做实践检验。尤其是受到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标杆性”客户的认可,是EasyStack在竞争中逐步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如今,EasyStack的客户遍布金融、电信、政府、能源、制造、交通、教育、医疗等各大行业,并拥有包括人民银行、中国银联、邮储银行、建设银行、海通证券、国泰君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国家电网、上汽乘用车、TCL、顺丰、百世、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超过200家大中型客户,并在中国云计算开源联盟指导的首届OpenStack十大用户评选中独占50%。



EasyStack公司COO王瑞琳表示:“我们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发现,一旦新技术在行业领头羊中广泛使用后,其带来的示范和辐射效应是相当庞大的。当EasyStack在银行领域取得成功后,包括证劵、保险,以及整个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在拥抱开源技术,这让我们不断收获了更多的新客户。”


最后,坚持开放的心态,始终把生态势能的聚集放在首位,尤其是当OpenStack行业真正迎来大竞争的时候,生态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陈喜伦看来:“EasyStack从创立开始,从战略上就把开放理念放在首位,开放不仅是我们的基因,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中立的云计算企业,所有企业都可以成为EasyStack的合作伙伴,在开放这条道路上,我们会始终坚守走下去。”


由此可见,正是在技术、客户以及生态三个层面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让EasyStack不仅成为一家国内外领先的OpenStack的开源公司,也正在蜕变为一家以开源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化的基础软件世界级公司。这从一个层面,也更加证明了EasyStack在发展方向和技术创新上的远见性。


EasyStack的价值与启示


展望未来,EasyStack希望成为一家来自中国的,以开源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化的基础软件世界级公司。那么,如何让这一新目标和新愿景实现落地呢?


EasyStack CTO刘国辉说:“从以往经验即可看到,美国领导地位的OpenStack的专业软件公司,并非是Mirantis而是红帽。所以EasyStack一直以系统工程角度看待这个市场,我们要做的是Linux、OpenStack,Kubernetes容器云等构建软件基础设施。”


因此,在他看来,未来以开源为核心的软件基础设施的垂直整合、丰富的产品方案组合,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化,以及支撑产品化背后的工程化能力,将成为构建公司长远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第一,从软件基础设施的角度看,今天处于市场领先位置的企业都是全面布局了开源基础软件的公司,这也意味着不仅包括OpenStack,未来市场的领头羊必须具备全开源软件堆栈的能力。


这也是EasyStack陆续进入Linux、Kubernetes和Ceph等其他开源软件领域,在今年更推出了EKS(EasyStack Kubernetes Service)容器产品、企业级Container Linux操作系统的重要原因。


第二,从产品方案的组合角度看,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深入,整个市场的需求变得越加复杂,所以EasyStack现在非常重视方案组合的多样化,除了提供私有云之外,还提供包括托管云,行业云,混合云,以及与SaaS合作的APPcenter在内的服务。


第三,从产品化落地角度看,刘国辉认为,EasyStack不仅要满足大中型企业的需求,来自中小企业的长尾市场同样也很重要。所以,如果从这些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覆盖来看产品的话,标准化、简单化、自动化的产品才有好的用户体验。


其中,ESCloud Express易捷云就是这一理念重要表现形式,它在软件上实现全云化设计,在硬件上实现可塑合架构,在应用上采用一键式易获取应用的总体思路,可以快速帮助中小企业更容易、更快捷地搭建云平台获取云应用。


第四,从工程化能力实现看,刘国辉强调,这是所有能力的根基,表现在公司要在满足开源社区不断快速迭代的基础上,还要满足越来越多新增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他说:“这也意味着,EasyStack必须具备很强的工程化的能力,在推动开源社区不断前进的环境下,我们还需要把技术创新的能力融入到其中,并且要解决可靠性、可用性,可升级等关键点。值得一提的,通过近几年的市场锤炼,EasyStack的工程化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的来说,正是EasyStack对开源基础软件市场的深入洞察和理解,以及不断强化自身的价值和竞争力,使得EasyStack的产品和方案更加完善,也更加接地气,充分满足了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这让EasyStack的市场不断创出好成绩,更实现了与中国客户的共同成长,这也是EasyStack带给中国新创公司的价值与启示。


在我看来,客户的选择和市场份额已经证明了EasyStack方向的正确性。更何况,经过过去几年市场洗礼和考验的EasyStack已经打造出了自身开放、创新、随时代不断进化的基因,这让它未来的发展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非著名科技媒体人申耀(微信号:shenyao)创办、10万公里公路自驾经验老斯基,在各大自媒体平台拥有专栏,致力于科技行业的观察和思考,在这里读懂科技行业,知趋势,赢未来!


阅读全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