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模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会员制营销 通过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15:24

简介

组合模式:

将对象组合成树的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构成

1.Component是组合中的对象声明接口,在适当的情况下,实现所有类共有接口的默认行为。声明一个接口用于访问和管理Component子部件。
2.Leaf
在组合中表示叶子结点对象,叶子结点没有子结点。
3.Composite
定义有枝节点行为,用来存储子部件,在Component接口中实现与子部件有关操作,如增加(add)和删除(remove)等。

常用的场景

当你发现需求中是体现部分与整体层次的结构时,以及你希望用户可以忽略组合对象与单个对象的不同,统一地使用组合结构中的所有对象时,就应该考虑用组合模式了。基本对象可以被组合成更复杂的组合对象,而这个组合对象又可以被组合,这样不断地递归下去,客户代码中,任何用到基本对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组合对象了。
用户不用关心到底是处理一个叶节点还是处理一个组合组件,也就用不着为定义组合二写一些选择判断语句了。组合模式让客户可以一致地使用组合结构和单个对象。
优点
组合模式使得基本对象可以被组合成更复杂的组合对象,而这个组合对象又可以被组合,这样不断的递归下去,客户代码中,任何用到基本对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组合对象了。
组合模式让客户可以一致的使用组合结构和单个对象。

缺点

树枝和树叶结点使用时的定义,直接使用的是实现类。违背依赖倒置原则

附加:

1.透明方式

透明组合模式中,抽象构件Component中声明了所有用于管理成员对象的方法,包括add()remove()以及getChild()等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确保所有的构件类都有相同的接口。

2.安全方式

安全组合模式中,在抽象构件Component中没有声明任何用于管理成员对象的方法,而是在Composite类中声明并实现这些方法。

测试代码

#include <iostream>#include <assert.h>#include <vector>using namespace std;#include <list>class FComponent{public:FComponent(){};~FComponent(){};virtual void add(FComponent*){};virtual void remove(FComponent*){};virtual void getChild(FComponent*){};};class FLeaf : public FComponent{public:FLeaf(){};~FLeaf(){};};class FCompsite : public FComponent{public:FCompsite(){};~FCompsite(){};void add(FComponent* component){m_lisComponents.push_back(component);};void remove(FComponent* component){m_lisComponents.remove(component);};list<FComponent*> m_lisComponents;};void main(){FCompsite* root = new FCompsite();root->add(new FLeaf());FCompsite* compsite = new FCompsite();compsite->add(new FLeaf);root->add(comp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