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案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手机淘宝历史版本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2:00

转自:http://www.jianshu.com/p/2f70cdcbd1a5
美国有一个小子,叫乔希·维茨金 (Josh Waitzkin) 。

他先后在完全不同的领域达到了世界最强:

13岁获得国际象棋大师

后只用几年时间获得太极拳世界推手冠军。
下面是百度百科对他的介绍:

少年时曾8次在全国象棋冠军赛中夺魁,13岁即获得象棋大师头衔。他是《王者之旅》(又译《天生小棋王》)一书及同名好莱坞电影的主人公。18岁时,他出版了个人第一本书.《乔希·维茨金的进攻性象棋》。20岁之后,他开发了“象棋大师”,并成为其代言人。“象棋大师”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象棋程序,目前已出第十版。他现在是一名太极推手大师,获得众多世界冠军头衔。
今天想说的首先就是这个牛逼人物写的关于自己学习经历和学习方法的书:《学习之道》,后面是我对学习的艺术新一层的理解。

先说一下,我的这个笔记很多(绝大部分)都不是作者的原话。所以如果你想读原来作者的感觉,建议你去读一下原书。这里是融合我自己想法以后的思考。见笑。

首先说《学习之道》,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告诉你学习的艺术。因为他是个在两个不同领域达到世界最强的男人,所以他说的话,也就很有说服力,而不是打嘴炮。

关键的是,这本书里关于学习的知识,并不是只适用于象棋或太极,这里讲的是关于『学习的道』。所谓道-术-器,三种适用范围依次减小,而道就是适用最广的,最普遍的道理。而《学习之道》,说的就是关于学习的最普遍的道理。

其他的东西我也就不太关心了。比如其中的关于『激发学习激情』的部分等等,我这里也就不写了,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

那我关心什么?恩,就一个:

更吊的学习策略/方法论。
在这之前作者也提到一个事情,不是方法论,而属于学习的理念。我这里必要提一下:

渐进理论和整体理论。

我之前有篇文章是『读书笔记 | 《成功、动机与目标》』,里面也记录了一对儿理论,其实一码事:

表现型和进步型。
所以是这样的:

表现型的人坚持一种叫做『整体理论』的思想,他们认为能力是天生的,比如说学习能力。如果他的数学成绩比较低,那就会抱怨『嗨呀我数学不好』、『嗨呀,我不是学数学的料』、『算了,人家脑子就是好用』。
进步型的人坚持一种叫做『渐进理论』的思想,他们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锻炼的,比如说学习能力。如果他的数学成绩比较低,反而可能会兴奋『妈的,看来我还是不够努力?下次要用心了』、『嗨呀,我得去看看第一名那个家伙是怎么学的了』、『下次去找老师问问我问题出在哪里了』、『放心,这学期我一定能到前10名的,我还就不信了』。
所以你觉得哪种思维更好、更容易促人成长呢?

好,前面说了这些就是告诉你:

只要你不是天生有生理缺陷,你所向往的技能(除了走路、吃饭这种基因决定的技能)都不是天生的,都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得到。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也一样。
好了,那下面就开始整理老乔的方法论了。

核心就是两点:

划小圈
组块。
老乔的第一个诀窍:划小圈

划小圈。

先举个例子:就是说在学象棋的时候,不着急学怎么对局和收拾残局,而是要先把一个马学到特别精,把一个兵用到特别6。把象棋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把每一小块都练到无敌。

这个时候要奉上老乔的三句话,反复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最精深的技巧往往建立在最简单原始的原理之上;
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的理解;
每天都要学得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
简单说,就是把技能分解到本质,分解到小处,尤其重视基础。

老乔的第二个诀窍:组块

我们的瞬时记忆(大脑同时可处理的任务数,相当于电脑的运行内存)其实很少,具体是7个还是4个无所谓,总之是少得可怜。

所以就可以知道,注意力是多少稀缺的资源啊!就像一根水管一样,同一时刻,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A上,就得放弃一部分在B上了,而且很可能就顾不上CDE了。

你练兵怎么走的时候,需要注意很多东西,但在比赛的时候,你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大局上,但注意力/瞬间记忆/运行内存又是很有限的,怎么办?

还好,我们有组块/chunks。我们先通过作者做说的『划小圈』的钻研学习,把学过的这些基础都打包好。然后等你正式下棋的时候,你不用再思考象怎么走了,该用象的时候,就自动调用这个打包好的块了。最后练得多了,几乎就成了肌肉记忆。

再举个卖油翁的例子:

他倒油的时候,一开始肯定是又得注意下面的瓶口,又得注意手,还得注意手上的油瓶子;但后来发生的我们都知道了:倒油过钱孔一滴不漏。最后还装逼:『无他,唯手熟耳』。其实就是把这个技能练得多了,甚至已经打包好了,直到,想要倒油的时候,就像开了自动驾驶模式一样,手自己就能把油倒进去,都不用脑子参与。
我之前写过文章定义过什么是『习得』:

习得就是可以不(怎么)通过脑子参与而自动很好地完成一件事。
我在看这本书以前也已经知道chunks的概念了。都是对学习非常有帮助的理念。

再加上前面新出现的划小圈。

所以,是时候先把这几个概念整理一下了。

  1. 『习得』和『chunk/组块』的关系:

别废话:

习得 = having learning a skill = 组好一块了 = having created a chunk
没错,说的就是一个东西啊。只是chunk是个名字,习得算是个动名词,其实一码事。

再进一步解释:

学习和练习技能的过程 = 编写一个函数的过程

学会了一个(无意义可做好)技能的结果 = 习得了一个技能 = 完成了一个组块 = 编写完了一个函数
2. 『组好块了/习得』和『划小圈』的关系

想一下,划小圈的本质是什么呢? 无非是:

深入学习、练习分解以后的基础技能。
所以一是要注意基础和分解技能,高手就是因为基础扎实而且基础研究得清楚,所以才厉害;二是要注意,凡学技能就得好好练,重复练,不然成不了chunk。

所以总结一下,《学习之道》的核心学习方法论在我看来就两个:

首先要异常重视基础。这是其实高手和入门的区别所在,而非大家所期待的技巧。

具体怎么重视呢?

思考技能的本质,思考如何分解想要的技能,是不是有一些非常基础的技能需要我们先练好。
这是其一。

其次,就是练→释放大脑→再练→再释放大脑。

什么意思呢?

习得技能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新建组块/chunk的过程,一批小chunk建好了,上面一层的一个大chunk就建好了,一层一层上去,就能习得一个新技能。而每一次chunk建好了,相当于函数写好了,以后再用就只需要调用了,而不需要考虑实现,所以就可以释放大脑来干更重要的事情。而怎么建立新chunk呢? 练,重复练,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这是其二。

了解了老乔的学习方法以后,我回想了一下之前遇到的学习高手。他们后面把知识运用地很6,想一想,其实说到底还真是练得多、基础扎实,真的无他。

但是我就有一个疑问,这种重视基础 ,从基地一砖一瓦开始往上建的方法,是好,是扎实。想练好一门功夫,是要先扎好马步。很多师傅在训练徒弟的前期,根本就不会让他碰一下真正家伙,就只是练基本功夫。(比如《百鸟朝凤》里的男主,在师傅家待了好久都没碰过唢呐,干嘛呢?吸水,练肺。)

这么练,是好,是扎实,也是通往matery的不二法门。但我觉得这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方案。

我有过这样的体验:

学一个技术的时候,如果只看书不做东西不用的话,学得印象并不会深、容易忘记。可如果让你做一个例子或项目甚至解决一个题目的话,可能就会记得很牢。
换句话说就是:

通过例子、项目,在实践中学。
这是掌握怎么做一个事情的最快的方式。

但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学技术的时候,你跟着教程走一遍流程,很多地方你照着做了,大概作用也明白。但是这一块东西,就是感觉很不踏实,毕竟没有系统学过,只是现在会做这个。

怎么解决呢?

先上手做项目,后面需要的话,再更加系统地补充其他的知识。
说了这么多,可是,为什么通过项目学东西就能『记得牢』并且『学得快』呢?

为啥记得牢?

我前面文章也说过,记忆的本质是新突触的建立,而想让突触更快更牢地建立,就要把要记的东西和别的东西多联系。这样的话,我们平时的按步就班的学习虽然系统,但联系很少;而通过项目学习的话,我们把流程做一遍,哪一步做了什么,事情互相之间自然会产生联系,有时候我们做完了,事后还能想起来做A的时候当时是怎么操作的,但如果让你想书上是怎么解释操作A的,那估计是很难马上想起来。
为啥学得快?

我们学技能就是为了用嘛,做项目的过程其实就是实战。如果需要学到最少的知识能做出这个事就好了,那最划算的肯定就是直接学着做项目啊。(当然,大部分技能都不是一次性的,都需要我们后期再继续打磨。)
好,现在我们知道了两点:

《学习之道》提倡的学习方法,其实是一种逐步求精的学习思路。像是:从第一层开始,一层一层地逐渐建好一座大楼。
而我们学编程、学技能想要快速入门,其实应该用一种自顶向下的思路:先尽快(可能还是需要先学那么一点『最少必要知识』)上手做,然后在实践中继续打磨技能。像是:先把大楼的外层框架搭好,然后不断往里面填东西。
放心,不用纠结。最好的办法明显是:

两种策略都用。
又,因为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应该用来成长。所以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来通过『划小圈』从而形成『组块』。在打磨技能的中间,我们需要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早日进入了解实战的需求,所以需要穿插一些实践项目。

具体的比例?

可以参照神奇的二八法则。总之就是大部分是成长,小部分是实践。
这两部分有各自的优势:『自顶向下』可以让我们快速入门、建立框架;而『逐步求精』则是让我们逐渐成为大师的道路。这两种做法可以互相促进。

所以是时候融合到自己的生活中了。

怎么融合来着?

时间、地点、方式。

时间:每次需要学习新技能的时候。

地点:done。

方式:此处为流程如下:

学习最核心的『最少必要知识』(只有先学了这些才能去做项目)。
马上上手去做项目实践,并实践中边做边学习需要的知识。这是一个入门的过程。
做完几个项目入门以后,开始系统地学习知识,这是一条通往大师(master)的路线。具体就是思考、分解技能,重复练习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一个建chunk,一层一层往上练。
系统学习的过程中,继续穿插项目实践。但时间比例上来说还是系统学习和练习为主。
重复4。

作者:Ro冰爷
链接:http://www.jianshu.com/p/2f70cdcbd1a5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