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下(rsync+inotify)监听式实现服务器间的备份实时同步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初级工程师招聘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7 21:58

背景

  • 前几天,整理了一篇 (rsync+crontab) 实现文件同步的文章,不过从网上得知,网上很多言论认为在优势上不如监听实现的效果,所以在此进行新的配置尝试,同时建议可以对比两篇文章进行参考,但是要注意服务器扮演角色的不同以及配置方式的差异,切勿混淆

  • rsync 可以实现服务器间的文件同步,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触发式(crontab),另一种是监听式(inotify)
    但是通过 crontab 守护进程方式进行触发,同步的数据和实际数据会有差异,而 inotify 可以监控文件系统的各种变化,当文件有任何变动时,就触发 rsync 同步,这样刚好解决了同步数据的实时性问题

  • 测试环境: CentOS 6.5,CentOS 7

  • 功能亮点: 监听、实时同步、相比上篇文章实现的方式要简单并且配置成功率高!
  • 【声明】:本文参考了网上很多前辈的言论,并通过自己的实践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帮助更多的程序猿探索之路上的顺利 …

一、概念介绍

  • inotify 是一种强大的、细粒度的、异步的文件系统事件控制机制

  • linux 内核从2.6.13起,加入了 inotify 支持,通过 inotify 可以监控文件系统中添加、删除、修改、移动等各种事件,利用这个内核接口,第三方软件就可以监控文件系统下文件的各种变化情况,而 inotify-tools 正是实施监控的软件

二、功能分析

(1). 角色分配表

服务器名称 IP-addr status 工具安装 系统版本 操作目录 数据服务器 192.168.1.161 client rsync、inotify-tools centos6.5 /server/ftpInotify/ 备份服务器 192.168.1.150 server rsync centos7 /server/ftpInotify/
  • 喜欢这个解释:
    谁主动谁是客户端,谁被动谁是服务端
    如果我们需要实时备份数据,让 inotify 监控文件系统的各种变化,当文件有任何变动时,就触发rsync同步,则该源服务器为主动,那它就是客户端,备份服务器为被动方,那它就是服务端

(2). 简要说明

  • 配置此功能,首先明确的是,在角色上,数据服务端和备份服务器可以(1:N)
  1. 在操作上,最简单的配置比例为【1:1】
    例如,本次的实际操作中,我配置了一个数据服务器(IP:192.168.1.161),其中的一个备份服务器(IP:192.168.1.150),后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 备份服务器 数目,比如说,后期个人测试时又添加了第一个备份服务器(IP:192.168.1.160)

  2. 功能实现的结果为:
    当数据服务器中的备份目录中数据发生变化时,对应的,备份服务器通过监控也会及时的进行同步更新,多台备份服务器

三、配置操作

  • 在此提醒一下,本人在测试过程中,使用的是 root 账户,当然,如果使用的是其他账户,只要保证有足够的权限也可,谢谢 …

(1). 备份服务器(server)配置

(服务器IP):192.168.1.150

①. 安装 rsync(备份服务器只安装 rsync,需要启动)

  • 如今的linux系统,很可能已经默认安装了 rsync,可以运行命令 rpm -aq rsync 或者 rsync -v 进行查看,如下信息说明已经安装了rsync

  • 如果没有默认安装,建议运行如下命令
yum install rsync
  • 或者使用编译安装
[root@bogon rsyncd]# wget  http://rsync.samba.org/ftp/rsync/src/rsync-3.0.9.tar.gz  [root@bogon rsyncd]# tar zxvf rsync-3.0.9.tar.gz  [root@bogon rsyncd]# cd rsync-3.0.9  [root@bogon rsyncd]# ./configure --prefix=/etc/rsyncd/rsync  #可自定义[root@bogon rsyncd]# make  [root@bogon rsyncd]# make install  

②. 建立 rsync 配置文件

  • 以本人为例,因为系统 centos6.5 和 centos7 已默认安装了 rsync ,为了便于操作,本人创建了目录/etc/rsyncd/,然后添加了一个软链接,并将信息写入该目录下的 rsync.conf 文件
mkdir /etc/rsyncdtouch /etc/rsyncd/rsyncd.conf #创建 rsyncd.conf,这是 rsync 服务器的配置文件ln -s /etc/rsyncd/rsyncd.conf /etc/rsyncd.conf #创建软链接
  • 在自己安装的 rsync 目录下,创建 rsyncd.conf 文件 ,并写入如下的信息
# /etc/rsyncd: configuration file for rsync daemon mode# See rsyncd.conf man page for more options.# configuration example:# uid = nobody# gid = nobody# use chroot = yes# max connections = 4#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exclude = lost+found/# transfer logging = yes# timeout = 900# ignore nonreadable = yes# dont compress   = *.gz *.tgz *.zip *.z *.Z *.rpm *.deb *.bz2# [ftp]#        path = /home/ftp#        comment = ftp export areauid = rootgid = rootuse chroot = nomax connections = 10strict modes = yeshosts allow = 192.168.1.161               #可以空格,允许多个port = 873                  #默认开启端口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lock file = /var/run/rsync.lock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inotify]                    #认证模块名path = /server/ftpInotify/   #监控目录comment = Hello My Dear!      #此为注释信息,便于识别,可自定义ignore errorsread only = nowrite only = nohosts allow = 192.168.1.161   #此为数据服务器(client)IP地址hosts deny = *list = falseuid = rootgid = rootauth users = root             #赋予权限的用户,此处我用的是root用户secrets file = /etc/rsyncd/rsync.password #密码文件exclude = /rs1/#指定不同步的目录,以空格分割 最前面的斜杠表示当前的‘path = /server/ftpInotify/’根目录,如果不加则表示所有的同名子目录

【注】:
1. 注释部分解释主要的配置信息
2. 尤其要注意的是,注释部分的信息设置多数是换行操作,经测试发现,部分配置信息如果在同一行,就会报 “1503”或其他错误,比如 secrets file这行,同时此处对应的目录在下一步要用到.

③. 建立用户与密码认证文件

  • 以本人操作系统为例,使用root用户进行操作,自定义密码为 root123 (此密码并非登录密码,只是一个 rsyncclient 服务器进行交互的凭证,可自定义)
  • 创建rsync.password文件,并写入【用户名:密码】,记住此处的密码!
[root@bogon rsyncd]# echo "root:root123"> /etc/rsyncd/rsync.password 
  • 需要给密码文件 600 权限
[root@bogon rsyncd]# chmod 600 /etc/rsyncd/rsync.password 

【注】:
1. 在 client 端建立的密码文件,只有密码,没有用户名
2. 而在备份服务端 server 里建立的密码文件,用户名与密码都有。

④. 启动 rsync

  • 以守护进程方式启动 rsync 服务器
rsync --daemon 

【注】:
修改 rsyncd.conf 配置文件后,记得需要重启 rsync 服务

 killall rsync rsync --daemon  lsof -i :873 #可查看是否已启动

(2). 数据服务器(client)配置

(服务器IP):192.168.1.161

①. 安装 rsync(只需安装,无需启动)

  • 请参考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②. 建立访问服务端的密码认证文件

  • 为了便于操作,本人创建了目录/etc/rsyncd/
echo "root123" >/etc/rsyncd/rsync.password   #其中 `root123` 可以自己设置密码,rsync.password 名字也可以自己设置
  • 设置权限为只读
[root@bogon rsyncd]# chmod 600 rsync.password 

③. 安装 inotify-tools

  • 查看当前系统是否支持inotify
[root@bogon etc]# ll /proc/sys/fs/inotify/总用量 0-rw-r--r--. 1 root root 0 12月  5 20:12 max_queued_events-rw-r--r--. 1 root root 0 12月  5 20:12 max_user_instances-rw-r--r--. 1 root root 0 12月  5 20:12 max_user_watches
  • 依次执行如下命令
[root@bogon rsyncd]# wget http://cloud.github.com/downloads/rvoicilas/inotify-tools/inotify-tools-3.14.tar.gz  [root@bogon rsyncd]# tar zxvf inotify-tools-3.14.tar.gz  [root@bogon rsyncd]# cd inotify-tools-3.14  [root@bogon inotify-tools-3.14]#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inotify  [root@bogon inotify-tools-3.14]# make  [root@bogon inotify-tools-3.14]# make install 
  • 如果运行 wget http://cloud.github.com/downloads/rvoicilas/inotify-tools/inotify-tools-3.14.tar.gz 命令无法获取源包(至少本人获取失败),可以下载源包,再移动到自己的操作目录
  • 【inotify-tools-3.14.tar.gz 】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2OP90 密码:v01s

④. 创建 rsync 复制脚本

  • 此项功能主要是将 client 端的目录 /server/ftpInotify/ 里的内容,如果修改了(无论是添加、修改、删除文件)能够通过 inotify 监控到,并通过 rsync 实时的同步给 server的 /server/ftpInotify/ 里

  • 以本人操作为例子,创建 inotify.sh 脚本文件,并写入下面的信息
    (请根据自己的需求参考注释进行修改,尽量保证该文件不会被删除,可放置于非同步目录中)

#!/bin/bashhost=192.168.1.150    #server的ip(备份服务器)src=/server/ftpInotify/  #所要监控的备份目录(此处可以自定义,但是要保证存在)des=inotify   #自定义的模块名,需要与client端定义的一致password=/etc/rsyncd/rsync.password  #密码文件user=root    #用户名(一个实际存在的账号)inotify=/usr/local/inotify    #inotify的安装目录                ${inotify}/bin/inotifywait -mrq --timefmt '%d/%m/%y %H:%M' --format '%T %w%f%e' -e modify,delete,create,attrib $src \| while read filesdorsync -avzP --delete  --timeout=100 --password-file=${password} $src $user@$host::$desecho "${files} was rsynced" >>/tmp/rsync.log 2>&1done
  • 参考截图

  • 保存文件后,为 .sh 脚本增加 764 权限
[root@bogon server]# chmod 764 inotify.sh 
  • 运行脚本
[root@bogon server]# sh inotify.sh &[1] 1925

【注】:
(如果可以,请将其设置为开机启动项)
本人通过实测发现,网上的好多方法没能设置成功,最后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案,仅做参考:

echo "setsid /server/inotify.sh &" >> /etc/rc.local

(3). 功能测试

当然为了稳当起见,还是要重启测试下,自启动脚本是否正常运行,保证万无一失

  • 首先,保证了服务器对应的位置,都已经建立了操作目录
  • 保证相应的服务都已经启动
  • 例如,我在 client(192.168.1.161) 的/server/ftpInotify目录下,更改了RE文件,并进行了保存,此时,其所在的终端会自动打印如下信息:

  • 此时,查看server(192.168.1.150) 对应的 /server/ftpInotify目录,会发现,文件已经进行了更新

【注】:
1. 以上操作也可以在一台服务器实现,同步目录到不同的目录
2. 仿照相同的操作,可以扩展多个 server 端,例如我又根据上述操作,添加了一台备份服务器(IP:192.168.1.160),同时在数据服务器(IP:192.168.1.161)中还需添加一个 inotify2.sh 脚本文件,并同样的赋予764 权限 然后 运行脚本

四、附录

(1). 参考文章

  • rsync+inotify 实现服务器之间文件实时同步
  • rsync+inotify 实现实时同步案例
  • centos6.5 rsync+inotify 实现服务器之间文件实时同步
  • ln 命令讲解
  • Linux中使用rsync——文件和目录排除列表

(2). 自测:rsync 指定不需同步的目录操作

  • 以我的备份目录为例,不同步其中的 rs1 目录,但是 rs2 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不能受影响,包括同名的 rs1 目录也是需要同步的:
- server    -ftpInotify        -rs1            RE.log        -rs2            -rs1                RE.txt            re.log
  • 此时可以配置“备份服务器”中的 rsyncd.conf 文件,其中的“exclude”参数可用于表示不需要同步的指定目录,注我的备注,如果写成“rs1/”,那么结果就是所有的rs1目录都不同步,文件可以同样类比结论 …
exclude = /rs1/#指定不同步的目录,以空格分割 最前面的斜杠表示当前的‘path = /server/ftpInotify/’根目录,如果不加则表示所有的同名子目录
  • 虽然实现了这个功能,却发现“数据服务器”中报出如下的信息,网上多数说文件权限问题,但总觉得不受影响 …
rsync error: some files/attrs were not transferred (see previous errors) (code 23) at main.c(1039) [sender=3.0.6]sending incremental file listERROR: daemon refused to receive directory "rs1"*** Skipping any contents from this failed directory ***

(3). 补充

  • 对于文中涉及到的“客户端”、“服务端”的概念,在理解上或许有些不好理解,对于有所纠结的可以选择忽略这两个概念,可以直接强化“数据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这两个概念

  • 可对比文章 CentOS下(rsync+crontab)实现服务端和客户端文件备份同步 进行比较学习

  • 执行命令过程中,有类似“文件已存在”的提示,可以先删掉文件,再按步骤进行安装 .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