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有趣的事情,再晚开始也不迟

来源:互联网 发布:单片机外部脉冲计数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4:57

《读书这么好的事》,一本不过130来页的小册子,原本是张新颖老师在04年写给中学生的启蒙读物,但在我这个工作五年近30岁的人读来,却别有一番滋味。我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很晚,是在工作以后才逐步重视起来的,但是仍然会因为主观客观的很多原因,导致买书的速度总比读着快,以致于不得不整理一些书开始堆在沙发的下面。

读书少似乎也是我周围人的通病,不管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大家更习以为常的是借助于网络去快速解决问题,而逐渐忘记了阅读理应作为的一种生活常态。我很同意郝明义在《越读者》里面说的,应试阅读所造成的功利性和局限性造成了我们把阅读看得过重,压抑着独立思考和作为求知的基本动力的好奇心,最终对阅读倒了胃口。以至于很多人考上大学或者工作了都会欢呼“再也不用读书了!”

事实上,目标导向如此明确的阅读经历最终伤害到还是自己,阅读环境越来越丰饶,我们却在感受到阅读上的贫困,我们变成了“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的“原始人”。我能感觉到,因为“阅历”的匮乏导致诸多不便,行为谈吐、思维逻辑、生活情趣,贫乏一如“阅历”。读书带来的对个人成长的深广影响,远非我所能述及。

让我们来看《读书这么好的事》里面是怎么说的:

读书给人带来的变化,不单单使他接触和了解一个他外面的广大世界,而且引起他自身内部的变化。读书不仅带来心智空间上的拓展,而且引进了另外一种时间——读书时间。翻开书页,一个人就从表面的、平淡的、没有内容的物理时间,进入了他一个人独有的与书对话和交流的深层空间。在这种隐秘的深层时间里,他和书交互作用,他的自我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

读书,在一个重要的意义上,就是一种朝向自我、理解自我、产生自我意识、形成和塑造自我的运动过程。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我想爱阅读的人都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和好处,而且一旦养成了就再也不会选择放弃。那更重要的就是,像我一样还游离在阅读之门以外的人,尽快在黑暗中摸着门边门把,徐徐推开,把持着或受教或亲身体会的阅读技能,去徜徉更广阔的阅读世界。

《读》书中介绍的阅读技能不少,篇篇短小精悍,切到实处:读经典书以减少时间浪费;故意读稍难书而提高智慧;先读书的好处,再读出坏处;读工具书也有乐趣;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光是把这些技巧运用得当,也要是个读书大家了。

最后一个问题,现在的网络似乎跟读书是个矛盾难以调和,很有些人会沉浸在网络中而忘记了书本。但会发现,网络逐渐带来的是浮躁和虚妄之气,远没有纸香的沉寂和充实。我想,这是这一时代人面临不止纸质一种知识媒介所体现出来的正常形态,区分媒介各自特性优劣很重要,但把握自身需求尤其是心理上的才是关键。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