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Java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世界 杂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21:39

一、背景

为了更好地解决异步问题我们可能会用到RXJava的框架,RX这个鬼斧神工,帮助我们切换不同线程。

二、了解观察者模式

我们先把观察者模式说清楚“按下开关,台灯灯亮”在这个事件中,台灯作为观察者,开关作为被观察者,台灯透过电线来观察开关的状态来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这里写图片描述

观察上图,其实已经很明了了,不过需要指出一下几点(对于下面理解RxJava很重要):

开关(被观察者)作为事件的产生方(生产“开”和“关”这两个事件),是主动的,是整个开灯事理流程的起点。

台灯(观察者)作为事件的处理方(处理“灯亮”和“灯灭”这两个事件),是被动的,是整个开灯事件流程的终点。

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即事件传递的过程中是可以被加工,过滤,转换,合并等等方式处理的(上图没有体现,后面对会讲到)。

我必须苦口婆心的告诉你:我们总结的这三点对于我们理解RxJava非常重要。因为上述三条分别对应了RxJava中被观察者(Observable),观察者(Observer)和操作符的职能。而观察者模式又是RxJava程序运行的骨架。

好了,我假设你已经完全理解了我上面讲述的东西。我们正式进入RxJava!

RxJava也是基于观察者模式来组建自己的程序逻辑的,就是构建被观察者(Observable),观察者(Observer/Subscriber),然后建立二者的订阅关系(就像那根电线,连接起台灯和开关)实现观察,在事件传递过程中还可以对事件做各种处理。

Tips: Observer是观察者的接口, Subscriber是实现这个接口的抽象类,因此两个类都可以被当做观察者,由于Subscriber在Observe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拓展,加入了新的方法,一般会更加倾向于使用Subscriber。

三、创建被观察者

正常模式:

 Observable switcher=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String>(){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ubscriber<? super String> subscriber) {                subscriber.onNext("On");                subscriber.onNext("Off");                subscriber.onNext("On");                subscriber.onNext("On");                subscriber.onCompleted();            }        });
Tip: 这是最正宗的写法,创建了一个开关类,产生了五个事件,分别是:开,关,开,开,结束。

偷懒模式1

Observable switcher=Observable.just("On","Off","On","On");

偷懒模式2

String [] kk={"On","Off","On","On"};Observable switcher=Observable.from(kk);

偷懒模式是一种简便的写法,实际上也都是被观察者把那些信息”On”,”Off”,”On”,”On”,包装成onNext(”On”)这样的事件依次发给观察者,当然,它自己补上了onComplete()事件。

以上是最常用到的创建方式,好了,我们就创建了一个开关类。

四、创建观察者

正常模式

 Subscriber light=new Subscriber<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被观察者的onCompleted()事件会走到这里;                Log.d("DDDDDD","结束观察...\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出现错误会调用这个方法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String s) {                //处理传过来的onNext事件                Log.d("DDDDD","handle this---"+s)            }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写法,创建了一个台灯类。

偷懒模式(非正式写法)

   Action1 light=new Action1<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tring s) {                    Log.d("DDDDD","handle this---"+s)                }            }
 Tip: 之所以说它是非正式写法,是因为Action1是一个单纯的人畜无害的接口,和Observer没有啥关系,只不过它可以当做观察者来使,专门处理onNext 事件,这是一种为了简便偷懒的写法。当然还有Action0,Action2,Action3...,0,1,2,3分别表示call()这个方法能接受几个参数。如果你还不懂,可以暂时跳过。后面我也会尽量使用new Subscriber方式,创建正统的观察者,便于你们理解。

五、订阅

现在已经创建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但是两者还没有联系起来

switcher.subscribe(light);

我猜你看到这里应该有疑问了,为什么是开关订阅了台灯?应该是台灯订阅了开关才对啊。卧槽,到底谁观察谁啊!!

大家冷静,把刀放下,有话慢慢说,

是这样的,台灯观察开关,逻辑是没错的,而且正常来看就应该是light.subscribe(switcher)才对,之所以“开关订阅台灯”,是为了保证流式API调用风格 啥是流式API调用风格?

//这就是RxJava的流式API调用Observable.just("On","Off","On","On")        //在传递过程中对事件进行过滤操作         .filter(new Func1<String, Boolean>()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call(String s) {                        return s!=null;                    }                })        .subscribe(mSubscriber);

上面就是一个非常简易的RxJava流式API的调用:同一个调用主体一路调用下来,一气呵成。

由于被观察者产生事件,是事件的起点,那么开头就是用Observable这个主体调用来创建被观察者,产生事件,为了保证流式API调用规则,就直接让Observable作为唯一的调用主体,一路调用下去。

一句话,背后的真实的逻辑依然是台灯订阅了开关,但是在表面上,我们让开关“假装”订阅了台灯,以便于保持流式API调用风格不变。

好了,现在分解动作都完成了,已经架构了一个基本的RxJava事件处理流程。

我们再来按照观察者模式的运作流程和流式Api的写法复习一遍:

流程图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结合流程图的相应代码实例如下:

//创建被观察者,是事件传递的起点Observable.just("On","Off","On","On")        //这就是在传递过程中对事件进行过滤操作         .filter(new Func1<String, Boolean>()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call(String s) {                        return s!=null;                    }                })        //实现订阅        .subscribe(                //创建观察者,作为事件传递的终点处理事件                      new Subscriber<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Log.d("DDDDDD","结束观察...\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出现错误会调用这个方法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String s) {                            //处理事件                            Log.d("DDDDD","handle this---"+s)                        }        );

嗯,基本上我们就把RxJava的骨架就讲完了,总结一下:

创建被观察者,产生事件

设置事件传递过程中的过滤,合并,变换等加工操作。

订阅一个观察者对象,实现事件最终的处理

Tips: 当调用订阅操作(即调用Observable.subscribe()方法)的时候,被观察者才真正开始发出事件。

现在开始讲异步操作?别着急,事件的产生起点和处理的终点我们都比较详细的讲解了,接下来我们好好讲讲事件传递过程中发生的那些事儿…

六、RxJava的操作符

变换

Map操作

比如被观察者产生的事件中只有图片文件路径;,但是在观察者这里只想要bitmap,那么就需要类型变换。

  Observable.just(getFilePath())            //使用map操作来完成类型转换            .map(new Func1<String, Bitmap>() {              @Override              public Bitmap call(String s) {                //显然自定义的createBitmapFromPath(s)方法,是一个极其耗时的操作                  return createBitmapFromPath(s);              }          })            .subscribe(                 //创建观察者,作为事件传递的终点处理事件                      new Subscriber<Bitmap>()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Log.d("DDDDDD","结束观察...\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出现错误会调用这个方法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Bitmap s) {                            //处理事件                            showBitmap(s)                        }                    );

实际上在使用map操作时,new Func1() 就对应了类型的转变的方向,String是原类型,Bitmap是转换后的类型。在call()方法中,输入的是原类型,返回转换后的类型

你认真看完上面的代码就会觉得,何必在过程中变换类型呢?我直接在事件传递的终点,在观察者中变换就行咯。老实说,你这个想法没毛病,但实际上,上面写的代码是不合理的。

我在代码中也提到,读取文件,创建bitmap可能是一个耗时操作,那么就应该在子线程中执行,主线程应该仅仅做展示。那么线程切换一般就会是比较复杂的事情了。但是在Rxjava中,是非常方便的。

Observable.just(getFilePath())           //指定了被观察者执行的线程环境          .subscribeOn(Schedulers.newThread())          //将接下来执行的线程环境指定为io线程          .observeOn(Schedulers.io())            //使用map操作来完成类型转换            .map(new Func1<String, Bitmap>() {              @Override              public Bitmap call(String s) {                //显然自定义的createBitmapFromPath(s)方法,是一个极其耗时的操作                  return createBitmapFromPath(s);              }          })            //将后面执行的线程环境切换为主线程            .observeOn(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            .subscribe(                 //创建观察者,作为事件传递的终点处理事件                      new Subscriber<Bitmap>()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Log.d("DDDDDD","结束观察...\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出现错误会调用这个方法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Bitmap s) {                            //处理事件                            showBitmap(s)                        }                    );

由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使用操作符将事件处理逐步分解,通过线程调度为每一步设置不同的线程环境,完全解决了你线程切换的烦恼。可以说线程调度+操作符,才真正展现了RxJava无与伦比的魅力。

七、异步(线程调度)

异步是相对于主线程来讲的子线程操作,在这里我们不妨使用线程调度这个概念更加贴切。

首先介绍一下RxJava的线程环境有哪些选项:

这里写图片描述

在讲解Map操作符时,已经提到了线程调度,在这里我用更加简介的代码代替

            //new Observable.just()执行在新线程  Observable.just(getFilePath())           //指定在新线程中创建被观察者          .subscribeOn(Schedulers.newThread())          //将接下来执行的线程环境指定为io线程          .observeOn(Schedulers.io())            //map就处在io线程          .map(mMapOperater)            //将后面执行的线程环境切换为主线程,            //但是这一句依然执行在io线程          .observeOn(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          //指定线程无效,但这句代码本身执行在主线程          .subscribeOn(Schedulers.io())          //执行在主线程          .subscribe(mSubscriber);

实际上线程调度只有subscribeOn()和observeOn()两个方法。对于初学者,只需要掌握两点:

subscribeOn()它指示Observable在一个指定的调度器上创建(只作用于被观察者创建阶段)。只能指定一次,如果指定多次则以第一次为准

observeOn()指定在事件传递(加工变换)和最终被处理(观察者)的发生在哪一个调度器。可指定多次,每次指定完都在下一步生效。

线程调度掌握到这个程度,在入门阶段时绝对够用的了。

八、结尾

好了,对于RxJava整个入门文章到这里就完全结束了,现在再来回看RxJava,你会发现,它就是在观察者模式的骨架下,通过丰富的操作符和便捷的异步操作来完成对于复杂业务的处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