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UDP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用ftp上传文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6 09:51

TCP/UDP区别:

TCP和UDP都是传输层的协议!

从编程的角度看,就是两个模块(模块就是代码的集合,一系列代码的组合提供相应的功能!模块化最终目的就是:分工协作!模块化好处:便于扩展开发以及维护!)。  


TCP协议:   

这个协议,是面向的连接!面向连接这个概念,我们要从物理层看起。由于“信道复用技术”的迅猛发展,才促使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如果没有“信道复用技术”,那么单条线路上(这里的线路指物理传输介质,例如:双绞线、光纤、电话线)单位时间内只能供一台计算机使用!还是举例说明:就拿你自己的计算机来说,你跟同学“小明”聊天的时候,就不能跟另外一位同学“小强”聊天,如果你想同时跟两位同学聊天,那么你就得装两条线路!那么同时与第三位、第四位同学。。。第N位同学聊天的时候,你需要装几根线路?全世界人民聊天的时候,又需要装几根线路?“信道复用技术”实现了,在同一条线路上,单位时间内可供X台计算机同时通信!


上面我们提到了“信道复用技术”!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明白“物理信道”上的“虚拟信道”概念了!不同的信道复用技术,使用不同的复用技术,目的就是创建“虚拟信道”。   
一个TCP协议连接其实就是在物理线路上创建的一条“虚拟信道”。这条“虚拟信道”建立后,在TCP协议发出FIN包之前(两个终端都会向对方发送一个FIN包),是不会释放的。正因为这一点,TCP协议被称为面向连接的协议!   


UDP协议:

一样会在物理线路上创建一条“虚拟信道”,否则UDP协议无法传输数据!但是,当UDP协议传完数据后,这条“虚拟信道”就被立即注销了!因此,称UDP是不面向连接的协议! 


说明:

TCP模块中,有connect()和accept()函数,并且accept()函数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用于文件的读写,一直存在,除非你将它关闭。UDP中,使用sendto()和recvfrom()函数,只需要写上另一端的地址信息等,并没有返回文件描述符,用于后续的读,写操作

SYN:同步标志
ACK:确认标志
FIN:结束标志
简单的说,SYN指的是请求建立链路、ACK指的是应答、FIN指的是终止当前链路

TCP的三次握手(建立"虚拟信道"):
假如,服务器A和客户机B通讯,:
1. (B) --> [SYN] --> (A)
当B要和A通信时,B首先向A发一个SYN (Synchronize) 标记的包,告诉A请求建立连接.
注意: 一个 SYN包就是仅SYN标记设为1的TCP包(参见TCP包头Resources). 认识到这点很重要,只有当A受到B发来的SYN包,才可建立连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因此,如果你的防火墙丢弃所有的发往外网接口的SYN包,那么你将不能让外部任何主机主动建立连接。

2. (B) <-- [SYN/ACK] <--(A)

接着,A收到后会发一个对SYN包的确认包(SYN/ACK)回去,表示对第一个SYN包的确认,并继续握手操作.

注意: SYN/ACK包是仅SYN 和 ACK 标记为1的包.

3. (B) --> [ACK] --> (A)

B收到SYN/ACK 包,B发一个确认包(ACK),通知A连接已建立。至此,三次握手完成,一个TCP连接完成


Note: ACK包就是仅ACK 标记设为1的TCP包. 需要注意的是当三此握手完成、连接建立以后,TCP连接的每个包都会设置ACK位

四次挥手(关闭已建立的TCP连接"虚拟信道"):
1. (B) --> ACK/FIN --> (A)

2. (B) <-- ACK <-- (A)

3. (B) <-- ACK/FIN <-- (A)

4. (B) --> ACK --> (A)

注意: 由于TCP连接是双向连接, 因此关闭连接需要在两个方向上做。


TCP协议和UDP协议为什么会共存?

1. 一种物理线路,单位时间内,能够创建的“虚拟信道”是有限的!

2. 使用TCP协议传输数据,当数据从A端传到B端后,B端会发送一个确认包(ACK包)给A端,告知A端数据我已收到!UDP协议就没有这种确认机制!这就是为什么说TCP协议可靠,UDP协议不可靠. 

     有些应用,对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例如大家浏览网页,通过网页注册帐号、转帐等服务,这是不容许出错的,使用TCP协议能把出错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当然,网络自身很糟糕,TCP协议也没办法)。但是,提供这种可靠服务,会加大网络带宽的开销,因为“虚拟信道”是持续存在的,同时网络中还会出现大量的ACK和FIN包!  


      UDP 协议是无连接的数据传输协议并且无重传机制,会发生丢包、收到重复包、乱序等情况。而对于数据精确性要求不高的状态数据以及视频数据,丢包的影响不大。因为会不断收到新的包,丢失的个别包会有新的包来覆盖,所以只需在远程控制系统的通信部分自行处理乱序及重复包的问题,而对于丢包的问题一般不作处理。    


      但对于命令包这种需要精确收发的数据, 可在程序的开发中加入丢包重发和超时丢弃的处理。 当然,如果开发的是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事件型控制命令的传输,不希望发生指令的丢失也可以直接采用TCP协议。TCP的重传机制正好适合这种情况。

 

      因此,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传输协议.TCP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但是其拥塞控制、数据校验、重传机制的网络开销很大,不适合实时通信,所以选择开销很小的UDP协议来传输数据。 

  

      非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在数据传输之前不建立连接,而是在每个中间节点对非面向连接的包和数据包进行路由。没有点到点的连接,非面向连接的协议,如UDP,是不可靠的连接。当一个UDP数据包在网络中移动时,发送过程并不知道它是否到达了目的地,除非应用层已经确认了它已到达的事实。非面向连接的协议也不能探测重复的和乱序的包。标准的专业术语用“不可靠”来描述UDP。在现代网络中,UDP并不易于导致传输失败,但是你也不能肯定地说它是可靠的


         UDP属于不可靠的传输协议:UDP的所谓连接相当于一种映射,UDP单方面的认为目标地址(端口)是可用的,从而进行收发数据,而实际上目标地址(端口)未必可用,所以传输数据不可靠



贴一个知乎专栏的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860273

点击打开链接


再贴一个联系socket的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LUO77/p/5801977.html

点击打开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