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竞品分析时遇到的一些坑

来源:互联网 发布:睿威仕监控软件下载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9:48

虽然入了互联网行业的门,但是一开始做的是用户运营,所以在做运营的几个月时间,倒是培养了对于用户需求的敏感度。由于喜欢产品,所以还是会尽量从工作中找到和产品有关联的地方,学习过程也会踩坑,得记录下来以后时不时翻看。以下纯属本人初入互联网产品遇到一些坑得到的个人观点,想法也许不成熟,还需要慢慢学习。

---------------------分割线

当灵光乍现,一拍脑门突发奇想做个功能或者产品,第一件事不是把产品功能逻辑撸一遍,兴致勃勃地做项目规划,而是静下心来,确定产品定位,了解竞品以及分析用户画像。因为你的想法可能已经被实现并且成熟,以及没有定位好目标用户而导致最终用户不买账。

想起第一次接触互联网产品,是3年前还是个初入大学的小鲜肉时期,做的一个O2O营养食材半成品电商项目。当时我是先埋头整理整个电商的的功能逻辑,考虑成本销售等盈利模式,而在理清产品功能逻辑框架以及到配送闭环细节都考虑好后,想着了解下市场现况,网上一搜,发现我设计的部分功能已经有成熟的食谱分享平台实现了,并且更完善;另外前期投入的用户调研问卷也是此时才进行分析,发现我们所设想的”用户“和真实的用户数据有着较大偏差,例如自以为用户对于某些功能需求大,可事实上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虽然后面我所做的项目以此作了调整,可是前期投入的部分人力及时间成本便白白浪费了。因此后来我便比较重视竞品分析和用户分析。

竞品分析是这次的主题,因此用户分析便留到以后再说。

话说做竞品分析,很多人都会急着找些类似的产品就进行分析了,可是这样的分析很容易逻辑混乱,目的不明确。我起初亦是如此,就拿我在腾讯产品小白成长计划期间写的竞品分析为例,是做食谱分享平台竞品分析。我将这些美食平台的异同点都撸了个遍,从用户群体到界面设计再到功能等等,事无巨细,但是写完后让导师看,却发现我写的分析没有重点,且逻辑不清晰,纯粹为了做分析而分析,甚至没有得出有价值的分析结果。


所以在着手做分析之前,应该先思考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做这次竞品分析?是为了什么目的?

通常做竞品分析都应抱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做个新产品希望了解是否有类似竞品;对产品某个功能做改动,通过分析竞品相关的功能来作参考;通过竞品分析明确自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竞品进行分析了解竞品及行业趋势辅助做来年产品规划等等。分析的方向不需要太泛,带着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竞品分析,收集资料,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就拿我做的漫画APP竞品分析,是为了了解他们的运营手段来给我的工作作参考,因此我会将腾讯、网易、快看等漫画应用的分析重点放在它们的运营形式。简单举例,腾讯和网易都是会员收费制,但网易会有较多会员活动,快看是做成作者和书迷互动的社区形式。

2.资料来源?是否真实?

不会做数据收集的产品经理不是好的产品经理。如今数据来源很多,百度指数、友盟、腾讯大数据以及各大互联网公司出的行业报告等等。但是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数据都适合,而且行业报告良莠不齐,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对行业的理解来判断,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累积,否则错误的分析以及臆想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接下来是分析。

1.用数据说话

数据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分析论据应该围绕数据展开,但是应注意避免材料堆积。收集资料不是盲目的将所有收集的资料都用上,应适当作舍弃。

2.既然带着问题做分析,就应该要有相应的结论。

做竞品分析,不是仅仅将竞品分析了就够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比竞品,或者结合自己公司或者产品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例如前面说的漫画应用分析,通过对比运营手段的不同,有哪些方法是更有优势,结合自己活动运营工作是比较适合且有参考价值,另外从中得到哪些更好的启发。

--------------分割线

以上大概就是我做竞品分析踩过的一些坑以及思考,想法不成熟,希望大神指教。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