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得住的无边热力——港姐柏邦妮

来源:互联网 发布:php 加密解密函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21:32

 

这段时间才懂得去豆瓣九点看好文章的我,有点着迷那些表达起来无拘无束的聪明文章。其中有个主儿还是我们武汉的姑娘,才24,写东西这么有趣,且很少找得到她的错别字。

 

从一篇水木丁的文章读下去,读到她写的柏邦妮的新书,以及柏邦妮这个人,觉得好玩,就接着看柏邦妮。这一看,略有点不可收拾。连着两天,读柏邦妮的人物专访,才知道,也许所谓的“南袁北孟”早已成过去时,我对孟静的八卦文章已经有点烦了。这人啊,说变心就变心,因为,有更好的在那,干嘛要去俯就以往?

 

邦妮写的人物专访,里面有我本来就非常喜欢的人物,如严歌苓;有我犹犹豫豫喜欢着的人物,如李宇春;也有我一直不够喜欢的人物,如赵薇和林心如。但看了邦妮给他们写的专访后,喜欢的,我更喜欢,犹豫着的,则坚定了自己的喜欢,最了不起的还是把我不大喜欢的人,在我心底重塑了她们的形象,尤其是赵薇。

 

那篇严歌苓的专访,我看了好几遍,真是我看到的写的最好的关于严歌苓的专访。长我几岁的严歌苓,是我的文学偶像,她的小说,只要出现在某个杂志中,那本杂志肯定就会被我拿下。至于她的小说的单行本,更是基本上全收。这两年看小说看少了的我,眼光已经有些迟钝,连着读了严歌苓的数个长篇,竟然看不出好在哪里。邦妮帮我全面解读了,这下我可以再去回顾,当然还有豆瓣可以帮忙。

知道严歌苓的失眠症好了,只是因为吃对了药,而剧烈的失眠导致她的小说中曾经“狠叨叨”的,这一点我也不曾看出来,我曾经很喜欢那份凄美,现在被邦妮这么一说,我倒要回头再看看严歌苓失眠时期写的那些名作,再去体会一把失眠患者独有的那种紧张和焦虑。

 

有点后悔没坚持走文学评论这条路了,当时不想走,无非还是看到了那份走下去的艰辛,看到了在那条路上要做得出色,得读多少书,得做多少功课。却不知,走哪条路,想做得出色一些,不需要做这么多功课,不需要读很多书呢?

 

不过,这种后悔也就是在脑海中打了那么一小转,就过去了。我写不成的严歌苓专访,有邦妮来写,人生一样很完美。

 

那年的夏天,我成为一个玉米,但我并不坚定,因为我只是看了几场超女比赛,没有时间去疯狂了解一个选手,对李宇春,也仅仅限于了一些表面的了解,当时虽然也诧异《新京报》的副主编李多钰是一个著名的玉米,但没去深想为何如此。有位微软的朋友(帅哥一个)来武汉,他说自己去看了超女们的演唱会,当然,他是凉粉,但他说,毫无疑问,李宇春是巨星,只有她有巨星风范,虽然他不可能是玉米。

 

邦妮的李宇春专访“我是一个年轻人”写的李宇春,安静而沉着,这位始终对自己的一切很有主见的年轻人,像韩寒一样,成为80后的代表,他们象征着一代人不易再受他人意志随便摆布,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意志,同时,这种独立的姿态也并不悲壮,有着必要的弹性和包容,因而少了戏剧化,多了理性,多了平静,多了大气。

 

我会一直像一个普通的玉米那样关注着这位年轻人的成长,希望有一天,她能成就她的音乐之梦。

 

上周正巧看了赵薇一组穿红花裙的照片,不禁想,这个傻妞,旁边怎么就没有明白人帮她打理呢?已经被南都娱乐周刊颁发过“五花大绑”奖了,还嫌不够吗?

仅从衣装是否时尚上来看,赵薇常常土得可以,但喜欢她的人还是一箩筐一箩筐的,严歌苓还就希望赵薇来演她的一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why?

 

看了邦妮的专访后,我开始订阅赵薇的博客,打算看一段时间,看看赵薇是不是像邦妮说的那样,有着生活的智慧,而且是大智若愚型的。

 

其中,赵薇对“奢侈”和“豪华”的解读,对“本土化”和“国际化”的解读,对《动物世界》带给自己的启发,以及对刚出道的小记者的周到体恤,都让我对她这个人产生了深入了解的兴趣。

 

邦妮笔下的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成名了,但不跋扈,知道体贴。知道身处高位,心放低谷,这种修炼,若非有深刻的人生体验,怕是也难天生具备。

 

还有,就是这些人物身上的那种面对自己的工作的专业态度,都通过一个个细节展现在邦妮的专访里。而看邦妮的专访,就知道她在采访前做过多少功课:她看过很多的书,很多的电影,了解很多受访人物自己可能都不一定记得的经历细节,所以邦妮总是能很快打动采访对象,让对方打心眼里接受她。

 

邦妮对自己采访对象的尊重也是一种职业素养,她深谙人性,不以揭短为乐,但她的专访也没有讨好受访对象的痕迹,因为她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来采访。她不属于哪个“单位”,是一个独立的自由撰稿人。她的采访稿,没有关于对方财富身家和绯闻之类的无聊话题,放在博客上的文章,也很克制地使用着受访者的照片,常常没有照片,我很喜欢她的不放照片,因为这留给了我想象的空间,很感谢那篇严歌苓的专访她没放严歌苓的照片。

 

灵魂的独立平等,带来了写作的自由自在,但邦妮很懂得珍惜这种自由,并不滥用。内心满是无边热力的她,深谙行文节制之道,她的专访,总在平淡中结尾,既非虎头蛇尾,也非虎头豹尾,就是那么自然地止住了,有那么一点袅袅的余音,让人回味好几天。这种收得住的文笔,让我有了不断追踪阅读她的文章的兴致。

 

我从来不看《时尚芭莎》这样的杂志,因为不了解。现在,因为邦妮,这本杂志今后可能能赚到我的银子了。

 

最后,想到她采访张曼玉时的一句打趣,她说,因为自己是江苏连云港人,所以读大学的时候,室友们称她为“港姐”,和张曼玉一样,同为“港姐”,张曼玉听后大乐。为此,我赶紧告诉了身为邦妮老乡的凯峰,希望凯峰有机会结识这位老乡,让我也能和邦妮一块喝酒,品尝他们家“大厨”的手艺。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