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层--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笔记(五)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刷单工作室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6:46

  • 简介
  • 差错检测方法
  • 多路访问协议
    • 信道划分协议
    • 随机接入协议
      • ALOHA
      • CSMA
    • 轮流协议
  • 交换局域网
    • MAC地址
    • ARP
    • 以太网
      • 发展
      • 帧结构
    • 链路层交换机
      • 转发和过滤
      • 性质
      • 交换机和路由器
    • 虚拟局域网
  • 数据中心网络

简介

  • 链路层信道的类型
    1. 点对点链路(point-to-point link):长距离链路连接的两台路由器之间、主机与邻接的以太网交换机之间。
    2. 广播链路(broadcast link):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
  • 与网络层的关系。数据报在两台路由器之间可以通过多段链路,多种链路,使用多种链路层协议。
  • 提供的服务
    1. 成帧。分装网络层数据报,有不同的帧格式。
    2. 链路接入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协议协调结点发送帧,包括点对点链路和广播链路。
    3. 差错检测和纠正
  • 链路层主体部分在网络适配器(network adapter)中实现,也有部分功能在主机CPU中的软件实现。

差错检测方法

  1. 奇偶校验、二维奇偶校验。
  2. 校验和。
  3. 循环冗余检测(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 附加比特R共r比特,生成多项式 G共r+1比特,数据段D共d比特。若得到的d+r比特用 模二算数(加减等价于异或运算)恰好能被G 整除,则正确接收,否则错误。
      CRC.png
    • 附加比特R的获得方式如下,使用模二算数,G通常取32位。
      R_CRC.png

多路访问协议

  • 多路访问问题(multiple access problem):协调多个发送和接收结点对共享信道的访问。
  • 多路访问协议分为三种类型:信道划分协议(channel partitioning protocol),随机接入协议(random access protocol),轮流协议(taking-turns protocol)。
  • 理想特性:
    1. 只有一个活跃结点时,该结点具有R吞吐量。
    2. 有M个活跃结点时,每个活跃结点接近R/M的吞吐量。

信道划分协议

  1. 时分多路复用(TDM)。将时间划分为N个时间帧。
    • 消除碰撞,非常公平。
    • 结点被限制于R/N的平均速率。
    • 结点必须等待,及时只有一个结点需要发送帧。
  2. 频分多路复用(FDM)。将信道划分为N个不同频段,每个频段R/N带宽。
    • 类似FDM。
  3. 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为每个结点分配不同的编码
    • 使得不同结点能够同时传输,而不相互干扰。
    • 与无线信道紧密相关。

随机接入协议

  • 一个传输结点总是以信道的全部速率发送。
  • 当有碰撞时,涉及碰撞的结点反复重发帧。
  • 重发之前等待一个随机时延

ALOHA

  • 检测到碰撞之后结点以概率p在后序的每个时隙(时序ALOHA)或者帧传输时间(纯ALOHA)重传帧。
  • 时序ALOHA效率为1/e,37%;纯ALOHA为1/2e。
  • 结点的传输决定独立于其他结点的活动。

CSMA

  •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具有碰撞检测的CSMA(CSMA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 适配器操作:
    1. 从网络层收到数据报,成帧,放入适配器缓存。
    2. 适配器侦听信道,若信道空闲(无信号能量从广播信道进入适配器),传输帧;否则,等待直到侦听到信道空闲。
    3. 传输过程中监视信道。如果传输整个帧未碰撞(检测到来自其他适配器的信号能量),完成传输;否则,中止传输,等待一个随机时间量,返回2,开始侦听。
  • 碰撞之后等待的时间量可用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用于以太网和DOCSIS中。
    • 从{0,1…2^n-1}(n为经历的碰撞次数)中随机选择一个整数K,对于以太网,等待K*512比特时间。
    • 碰撞的结点数多,间隔时间多。
    • 一个帧经历的碰撞多,间隔时间的选择范围越大。
  • 效率。prop:信道能量在任意两个适配器之间传播的最大时间;trans:传输一个最大长度的以太网帧的时间。
    csma.png
    • 信道能量传播时间越短,效率越高。
    • 帧传输时间约长,效率越高。

轮流协议

  1. 轮询协议(polling protocol)。主结点以轮询的方式控制每个结点传输帧。
  2. 令牌传递协议(token-passing protocol)。将一个小的令牌(特殊帧)在结点之间以某种顺序传播,获得令牌之后发送最大数目的帧数。

交换局域网

MAC地址

  • 链路层地址也称MAC地址、LAN地址、物理地址。不是主机和路由器具有的,是他们的适配器具有的。
  • 链路层交换机不具有与他们接口相关联的链路层地址,透明传输。
  • MAC地址长度为6个字节,以太网广播地址为48个连续的1。
  • MAC地址具有扁平结构,与IP地址的层次结构相反,和适配器绑定,不会变化。

ARP

  • 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
  • ARP只为同一个子网的主机和路由器接口解析IP地址。DNS为因特网任何位置的主机解析主机名。
  • 每台主机或者路由器内存中都有一个ARP表。该表通过**广播**ARP查询分组和接收单播响应分组建立。
    arp.png
  • 主机向子网之外主机发送数据报,目的IP地址为子网之外的主机,目的MAC地址为第一跳路由器接口的MAC地址。路由器接收到数据报后,查询路由器转发表,决定要被转发的端口,之后数据报被封装为新的帧从该端口发出。

以太网

  • 以太网向网络层提供不可靠传输。

发展

  1. 总线拓扑,是一种广播局域网,使用总线连接所有适配器,使用CSMA/CD协议。
  2. 星形拓扑,使用集线器(hub)连接适配器,收到比特之后增强信号并向其他所有接口传输。检测到碰撞之后重传。
  3. 星形拓扑,使用交换机(switch)。交换机是存储转发分组的交换机,“无碰撞”。无须使用MAC协议

帧结构

  • ethernet
    是以太网特征
  • 地址:适配器收到的目的地址为广播地址或者适配器MAC地址,则传递给网络层,否则丢弃。
  • 数据:以太网数据字段长度[46,1500]字节,1500字节为最大传输单元MTU。
  • 类型:使用的网络层协议。
  • CRC:检测。
  • 前同步码:同步比特测传输速率,因为适配器不会精确的以额定速率传输帧,会有漂移。8个字节10交替,除了最后一个比特为1。

链路层交换机

转发和过滤

  • 过滤(filtering):决定一个帧应该被转发到某个接口还是丢弃。
    转发(forwarding):决定一个帧应该被导向哪个接口,并将帧移动到那个接口的接口缓存。
  • 过滤和转发通过交换机表完成。表包括MAC地址、通向该MAC地址的交换机接口、表项放置在表中的时间。
    switchTable.png
  • 某个目的MAC地址的帧由接口x到达。
    1. 表中没有该MAC地址表项。向除了x接口的所有接口广播该帧。
    2. 该MAC地址与接口x联系。无需转发,丢弃该帧。
    3. 该MAC地址与接口y联系。将帧放入接口y的输出缓存
  • 交换机通过接收的帧,将MAC地址和接口关联,并和当前时间记入交换机表,在老化期之后,删除该表项。
  • 交换机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plug-and-play device),是双工的,接口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

性质

  1. 消除碰撞。交换机缓存帧,并且不同时在网段上传输超过一个帧。
  2. 异质链路隔离链路,不同链路可以使用不同速率。
  3. 管理。断开异常链路、统计流量等。

交换机和路由器

  • 交换机即插即用,路由器需要人为配置IP。
  • 交换机分组过滤转发速率快,因为交换机处理至第二层帧,路由器处理至第三层数据报。
  • 交换机活跃拓扑为一颗生成树,路由器没有限制。
  • 交换机对广播风暴不提供保护,路由器提供防火墙保护。

虚拟局域网

  • 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Network, VLAN),可以隔离流量、有效使用交换机(充分利用端口)、方便用户迁移。
  • 基于端口的VLAN中,端口被划为为多个组,每个组构成一个VLAN。
  • VLAN帧在初始以太网的帧上增加4个字节的VLAN标签
    vlan.png
    • 2个字节标签协议字符
    • 2个字节标签控制信息字符12比特的VLAN标识字段、3比特优先权字段。
  • 两个隔离的VLAN之间需要通过路由器或者三层交换机相连。
  • 同一个VLAN位于两台交换机,需要通过VLAN干线连接(VLAN trunking),该干线端口属于所有VLAN。

数据中心网络

  • 数据中心网络(data center network),将内部的主机彼此互联并与因特网连接。用于支持云应用。
    dcn.png
    • 外部请求首先被定向到负载均衡器,然后向主机发放请求。这样可以平衡主机的负载,还可以隐藏网络内部结构
    • 等级结构可以解决扩展性问题,但是主机到主机之间的容量受限
  • 发展趋势
    1. 全连接拓扑(fully connected topology),不同层次的交换机之间有多条路径,减轻主机之间的容量限制。
    2. 模块化数据中心(Modular Data Center, MDC),主机装配在集装箱中部署,一旦故障或者性能下降到某一值,使用新的集装箱代替。
阅读全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