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来源:互联网 发布:数据采集卡价格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3:33

发信人: bbcallen (勿于浮砂筑高台), 信区: CS
标  题: 论柏拉图-卡尔·波普尔
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 (2004年12月06日15:13:16 星期一), 站内信件

论柏拉图
卡尔·波普尔


  柏拉图,雅典贵族阶层一员的阿里斯顿[Ariston]之子,生于公元前427年,卒于公
元前347年,终年八十岁。也许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不仅是哲学家,而且是政治
理论(他自己就卷入了实际政治)和社会学的奠基者;而且,他还是物理学家和宇宙论学者
。他对欧洲(因此还有美国)思想的直接及间接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他的影响总的看来是
有益还是无益,是最近变得颇多争议的问题。因为它的政治哲学是专制主义,对民主观念
怀有敌意,如他说道,“聪明人应当领导和统治,无知者应当服从”(《法律篇》[Laws]
690B),正如他的社会理论是集体主义的,对个人主义观念怀有敌意一样:“你是为着整体
而被创造,不是整体为着你而被创造”(《法律篇》903C)。他认为个人主义就是利己主义
,集体利己主义就是利他主义,而忽略了这个事实,即人们的无私可能不仅为了“整体”(
集体,国家)并且为了其他个人。

  柏拉图对于政治的社会的问题的浓厚兴趣似乎有两个根源。一个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家
庭传统。(他父亲自称是雅典最后一名国王科德罗斯[Codrus]的后裔,他母亲自称是梭伦
[Sclon]的亲属德洛皮德斯[Dropides]的后裔。)另一个是对政治和社会崩溃的可怕经
历,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后几年(公元前419-404年的“狄克利亚战争”)中那场崩溃不仅影
响了雅典而且影响了整个希腊世界。这个时期与柏拉图的性格形成期相巧合。对他来说,
在公元前399年他的朋友和老师苏格拉底[Socrates]受到审判并被处死时,他对政治的兴
趣达到高潮。

  伯罗奔尼撒战争(或诸战争,公元前431-404年),不仅是希腊的两个最强大的城市国
家间的战争。可以说,它成了第一次观念形态的战争,它包含着一些最初的大规模的观念
形态的迫害。冲突是在部落制的、专制主义的(也许甚至是极极主义的)斯巴达的观念形态
和民主制的雅典这个海上贸易帝国(“提洛同盟”)的观念形态间进行的。因为雅典及其民
主制盟国的一些主要家族传统上都反民主和鼓吹寡头政治,并同情斯巴达,这就更加可怕
了。(因此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在他的《政治学》[Politics,1310A]中提到,那种
寡头统治者的誓言甚至在他的时代依然流行;它由“我保证做人民的敌人,尽力向他们提
出有害的劝告”这个表述组成。)

  公元前404年斯巴达国王吕西斯特拉图[Lysistratus]占领雅典时,他在那里建立了一
个寡头政治的傀儡政府,处于斯巴达的保护下,称作三十僭主。三十僭主由柏拉图的两个
舅舅领导,才华横溢的克里蒂亚斯[Critias」和年轻得多的查米德斯[Charmides]。在他
们恐怖统治的八个月中,三十僭主杀死了许多雅典公民——几乎比战争最后十年中斯巴达
军队杀死的雅典人还多(梅耶尔[Eduard Meyer,1884-1902],《古代史》[Geschichte
des Altertums]第4版,斯图加特,1953-1958年,第五卷,第34页)。但是在公元前403
年,柏拉图24岁的时候,克里蒂亚斯和斯巴达驻军受到卷土重来的民主派的攻击并被击败
。民主派最初只有七十人,由色拉西布洛斯[Thrasybulus]和阿尼图斯[Anytus]领导,
他们首先占据比雷埃夫斯,柏拉图的两个舅舅在那里阵亡。有一段时间,他们的寡头政治
的追随者在雅典继续恐怖统治,但是他们的军队处于混乱和瓦解状态。在证明自己无能力
统治之后,他们最终被他们的斯巴达保护者所抛弃,斯巴达保护者与民主派订立了一个条
约。这项和平的条约重建了雅典的民主政体。因此民主的政体形式在最严峻的考验下证明
了它的优势的力量,甚至它的敌人在几年之后也开始认为它是不可战胜的。

  恢复的民主国家一重新建立正常的法律状态,就为“毒害青年罪”对苏格拉底提出诉
讼;它的意思十分清楚:他被指控毒害了亚西比德[Alcibiades]、克里蒂亚斯和查米德
斯,人们认为他们应对雅典的战败和三十僭主的血腥统治负责。在他的辩护中,苏格拉底
强调他不赞成三十僭主的政策,他曾冒生命危险公然反抗他们把他牵连到一件罪行中的企
图。他也说明他宁死也不愿被阻止向青年自由表达他的思想。因为被判决有罪,他成为言
论自由权的第一个殉难者。

  柏拉图最重要的性格形成时期的动乱不安的年代就是这样。它们使他在成熟时期提出
他的基本的问题:社会和国家已经生病,怎样才能治愈它们?

  文学活动的开端。上述历史事件在已指明的意义上影响了柏拉图,这当然是猜想的。
的确应当强调,几乎关于柏拉图的思想发展、他的著作的顺序、他的生平事件的一切都是
猜想的。我们的原始资料就其前后一致而言似乎大量是互相依赖的。因此,我们不能确信
柏拉图生平的这个故事不是传说。大概最古老的原始资料,《柏拉图信札》[Book of
Plato’s Letters],很可能是古代的伪造物。甚至许多学者承认其真实的、资料最丰富
的“第七封信”[Seventh Letter]也是可疑的。(以柏拉图的名字留传的某些其他著作几
乎无疑是伪造物。)然而即使“第七封信”可能是伪造的,它也似乎很古老,而且作者一定
对柏拉图生平的事实了如指掌,才能使他的伪造物被人们接受。关于柏拉图著作的时间顺
序,现在我们有来自较小的风格特征统计的似乎是很充分的证据的东西(“作品风格学”[
stylometry])。然而这个方法(它基本上导致归组而不是明确的顺序)在柏拉图修改或改写
他的书的情况下会失败。(我们似乎有柏拉图修改他的至少一部著作《泰阿泰德篇》[Thea
etetus]的某个独立的证据,参见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1963年,第一卷
,附录Ⅱ。)在这整个叙述中,心中都要想到这些不确定的事情。

  柏拉图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都由“苏格拉底的对话”构成——主要谈话者苏格拉底和更
聪明者的对话。其他一些作家也写了苏格拉底的对话,著名的是色诺芬尼;但柏拉图的对
话大都具有极富独创性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猜想是柏拉图创造了这种文学形式。如果是
这样,那么一些学者所表达的观点,即,是苏格拉底悲剧式的死使柏拉图成为作家——成
为苏格拉底对话的作者,以纪念(和为之辩护)他的朋友和老师——不仅是诱人的而且很可
能是真实的。这种观点也会表明,《苏格拉底申辩篇》——柏拉图关于苏格拉底的辩护和
被定罪的报道——是柏拉图的第一部著作。无可否认,有重要的证据反驳这一点:《申辩
篇》是一部杰作,相形之下,许多早期对话是不成熟的。从另一方面说,一位作家的第一
部著作表明他达到了不会很快再次达到的高峰,这并非罕见;在这个特定的例子中,苏格
拉底的独特个性和他在法庭的辩护给他的直接印象(柏拉图十分清楚地说明他在场)可能非
常充分地解释了一切文学的最伟大最感人的作品之一怎么会是一个文学新手的初步成果。

  无论如何,把《申辩篇》看作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真实写照,看作对诉讼的忠实报道(
当《申辩篇》第一次出版时,这些诉讼的几百名目击者一定健在)似乎是有道理的,除非我
们有可靠的相反证据。这是一个奇异的写照,是可称作“批判理性主义”的第一次(或者,
考虑到色诺芬尼[Xenophanes]和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几乎是第一次)和最伟大的
宣言——苏格拉底的独特观点,即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知道得何其少,我们可以通过一切
理论和信念都应当经受的那些批评性讨论来学习。尽管它几乎不能够成为普遍接受的观点
,它对西方思想(和西方科学)的影响却是极其重要的。苏格拉底的批判理性主义不是怀疑
论的,它也不以理智和聪敏而自豪:他相信真理,相信人,他同样确信人的内在的可错性
和内在的善良。此外,他忠于雅典的民主法律,憎恨三十僭主的罪行:他是民主派,尽管
是民主派领袖们没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民主派;他是热心关心他人的人;他愿意为自由
讨论权而死,但鄙视投人所好的技巧。

  柏拉图著作的三个时期。这里提议把柏拉图的著作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或者
苏格拉底时期,展现了柏拉图对于作为一个人、老师、热爱真理者的苏格拉底的写照。它
的对话(我在此处只提到《克里托篇》[Crito],《普罗塔哥拉篇》[Pro-tagoras]和
《曼诺篇》[Meno])既不反对民主政体又不反对个人价值。

  在第二个时期,柏拉图的态度由于他的对话中的苏格拉底而发生了变化:柏拉图现在
为杀害苏格拉底而谴责民主制的雅典——不,民主政体本身,多数人的民众的统治。这种
民众的统治威胁每一个正义的人,他就像“陷入野兽中间的人,不愿参与它们的罪行,却
不能单枪匹马地抵抗所有人的暴行”。(《理想国》[Republic]496c)。

  这表明社会躯体有了病。柏拉图发现了它的问题:如何医治有病的社会躯体。

  问题本身包含着一种理论——国家的和社会的有机论。(这种非常可疑的和有持久影响
的理论的起源是东方。)

  社会有机论的柏拉图的新的和十分个人的变体是他在城市国家和人类灵魂之间所做的
比拟:社会是以放大了的形式表示的灵魂,灵魂是小型的国家。这样他就创始了国家的心
理学理论和灵魂的政治理论。国家是分为阶级的,它的结构可以由统治者及其助手(或者辅
助者)构成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挣钱糊口的阶级和奴隶间的不稳定的平衡为特征。与
此相似,灵魂的结构以它的较高功能、理智与意志,和它的较低功能、本能和欲望之间的
不稳定的平衡——甚至分裂为特征。(马克思和弗洛伊德[Freud]是无意识的柏拉图主义
者,注意到这一点是很有趣的。他们也是反柏拉图主义者,他们接受了柏拉图的图式并把
它颠倒过来,马克思要求工人的解放,弗洛伊德则要求本能或欲望的解放。)

  他的问题激发他进行了几乎非凡的殚精竭虑的思考。他不仅发展了一种诊断和疗法,
而且(尤其在他的第三个时期)发展了他的诊断所依据的整个宇宙论以及一种他的疗法所根
据的知识论。

  他的社会诊断十分深入。他不满足于谴责民主政体,在他看来民主政体是症状而不是
疾病本身。因为疾病是社会革命——征服了社会、导致人人都知道自己的地位的、人人都
幸福的古家长制社会的消亡的革命性变革。社会处于退化的过程中:退化是邪恶的,稳定
是神圣的。 柏拉图在希腊城市国家的历史中看到了政治退化的各阶段。它们始于世袭王权
的黄金时代——最优秀者,最聪明者的个人统治——和有机的分工:最聪明者统治,勇敢
者帮助他维持秩序和保卫国家,人民劳动(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从这里我们通过贵族统
治(或者尊荣政体[timarchy]),即最优秀的少数人的统治,到达了多数人的统治的民主
政体。在《理想国》中,表明民主政体十分容易导致最终的衰败状态:导致使自己成为城
市的僭主的残忍的煽动者的统治。政治退化的原因是什么?按照柏拉图第二个时期的主要
著作《理想国》所说,是统治阶级的种族退化破坏了它的健康和它的统治决心。按照他的
第三个时期的主要著作《法律篇》所说,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冲突,它是工业发展(
例如雅典的银矿)、贸易、拥有港口和舰队、建立殖民地的不可避免的伴随物。这一切表现
出惊人的洞察力,如人口压力是动荡社会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见解那样。柏拉图把人口增
长或量的增加与种族退化或质的减小联系起来,这似乎不无可能:他关于善的少数人和恶
的多数人的观点可能向他暗示了这一点(《法律篇》710D,740D-741A,838E)。

  柏拉图的社会学诊断就谈到这里。

  柏拉图所提倡的疗法——他的政治纲领——符合他的诊断:阻止一切社会变革!(只要
可能)返回到家长制国家!加强统治阶级的稳定性和力量、它的一致,它的统治意志!因为
柏拉图系统阐述了下面的诊断——社会学的革命法则:“政体的变迁毫无例外地由于统治
阶级本身,因为这个阶级内部发生了分裂,”或者因为它的统治意志被削弱,或者因为它
在战争中被打败(《理想国》545D,465B)。因此,对统治阶级的适当的教育成为政治的主
要工具;必须用优生学防止统治阶级的退化;必须用一种激进的共产主义(局限于统治阶级
)加强统治阶级的一致,它包含妇女儿童的公有;谁也不会知道自己的真正父母,人人都必
须把本阶级老一代的所有成员看作自己的父母。(这种令人吃惊的共产主义是柏拉图纲领的
唯一要点,它在《法律篇》中认为要求过多而放弃,即使它仍被宣称为在观念上是最佳的
社会形式。)他在《法律篇》中说,必须防止文化冲突,因此,这个城市不可拥有港口和舰
队,公民都不可拥有旅行工具:货币必须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代币(《法律篇》742A-C),尽
管政府将拥有“一般希腊货币”的财富。宗教和仪式应作为防止变革的重要工具得到发展
,它们的任何变化都不可宽容。(这个观点预示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观念,由于在希腊缺
乏任何类似教会的组织,这个观点就更加引人注目。)

  在他的第三个时期中(尤其在《法律篇》),柏拉图不再把苏格拉底用作他的主要谈话
者:他似乎已意识到自己远离苏格拉底的教导。柏拉图进一步发展了他的中期的政治观念
,并赋予它们(尤其在《政治家篇》「Statemsan」和《蒂迈欧篇》[Timaeus]中)宇宙论
的背景:种族退化和政治腐败的最深层的原因是我们正生活在这样一种世界时期中,世界
正远离它的神圣起源;每一个变化都使它更不像它的原型即它被按其形象创造的神圣形式
或理念。

  在这第三个时期中,柏拉图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知识论。在他的第一个时期中,是一种
乐观主义的理论,它使人人的学习都成为可能(《曼诺篇》81B-D)。在他的第二和第三个
时期中,只有受到高度训练的哲学家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神圣的形式或理念的知识。

  晚年。把柏拉图的第二个和第三个时期的著作与他的晚年相联系是十分困难的,据传
说,他的晚年的最重要的事件是他的几次旅行(一次去埃及,三次去叙拉古),建立学园,
学园(和柏拉图)对叙拉古高层政治的参与:他的朋友迪奥[Dio]在学园的其他成员支持下
入侵叙拉古,并推翻了狄奥尼西奥斯朝[Dionysian dynasty]。迪奥被学园的另一名成员
卡里普斯[Callipus]谋杀,卡里普斯又被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家莱普廷斯「Leptines」
谋杀。(柏拉图学园的至少九名学生使自己成为某个城市或另一个城市的僭主。)
  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可以辨认出这几次旅行的痕迹,例如对埃及风俗的提及以及其他一
些事件的痕迹,但是这些解释的大部分尽管很有趣,却颇多争议。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无论好坏)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西方思想不是柏拉图哲学的就
是反柏拉图哲学的,但很少是非柏拉图哲学的。


(选自《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
老师说:“不要走那条路,我失败过”
大师说:“试试走那条路吧,我还没有走过”
※ 来源:·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222.20.40.136]

……………………………………………………………………………………………………………

发信人: bbcallen (勿于浮砂筑高台), 信区: CS
标  题: 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
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 (2004年12月06日15:24:09 星期一), 站内信件

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

“学园之灵”的一生
  公元前三八四年,亚里士多德生于富拉基亚的斯塔基尔希腊移民区,这座城市是希腊
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
从他的家庭情况看,他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他于公元前三六七年迁居到雅典,
曾经学过医学,还在雅典柏拉图学院学习过很多年,成为了柏拉图学院的积极参加者。

  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个
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
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雅典
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
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
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有记载说,
柏拉图曾讽刺他是一个书呆子。在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他
曾经隐喻的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当柏拉图到了晚年,他们师生间的分歧更
大了,经常发生争吵。

  公元前三四七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继续呆了两年。此后,他开始游历
各地。公元前三四三年,他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当时,亚历山大十三岁,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公元前三三八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打
败了雅典、底比斯等国组成的反马其顿的联军,从此称霸希腊。次年,腓力召开全希腊会
议,会议约定希腊各邦停止战争,建立永久同盟,由马其顿担任盟主。在会议上,腓力宣
布,他将统帅希腊各邦联军,远征波斯。至此,马其顿实际上掌握了全希腊的军政大权,
希腊各邦已经名存实亡,成为马其顿的附庸。

  腓力于公元前三三六年被刺身亡。他的儿子、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即位为王。公元
前三三四年,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出征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
他打跨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接着摧毁了古老的波斯帝国。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
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南包埃及,北抵中亚——建立起来了。公元前三二
三年,亚历山大病故。这个凭着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经过混战,分裂成几个独立
的王国。

  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
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马其顿在军事和
政治上控制了雅典,但那里的反马其顿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
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
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
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在学
园里,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等。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
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据说,亚历山大为
他的老师提供的研究费用,为八百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六十磅)。亚历山大还为他的
老师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

  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浩瀚的著作,实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譬如,他曾对一百五十八
种政治制度作了概述和分析,这项工作所需要涉及的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没有一批助
手的协助,是不可能做完的。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
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
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第二年,他就去世了,终年六十三岁。

最博学的人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
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
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
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
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
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
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
的设计图案和形状。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第四种是
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制陶者的陶土为陶器提供其质料因
,而陶器的设计样式则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轮子和双手是动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
途是目的因。亚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体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蕴藏在一切
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这
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最后,物体或者生物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
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他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
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
的辩证法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

  (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

  (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

  (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力
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亚里士多德把他的发
现运用到科学理论上来。作为例证,他选择了数学学科,特别是几何学,因为几何学当时
已经从泰勒斯想对土地测量的经验规则给予合理说明的早期试验阶段,过渡到后来的具有
比较完备的演绎形式的阶段。但是,逻辑学的三段论法对实验科学确实毫无用处的。因为
实验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是发现,而不是从公认的前提得到形式证明。从元素不能再分割为
更简单的物体的前提出发,在1890年未尝不可提出一个正确的已知元素表,但是到1920年
,再运用这个前提就会把一切放射性元素排除在外。前提既然已经改变,“元素”一词的
意义也就改变了。但是,这个事实并不能证明三段论是没用的,也不能就此认定现代物理
学是错误的。幸运的是,现代的实验家并不再为逻辑形式而耗费心神了,但希腊和中古时
代的科学界却在亚里士多德的权威下,运用演绎法把许多错误的权威说成是绝对正确的,
并用欺骗性的逻辑形式进行了许多错误的推论。

  在天文学方面,他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
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
“以太”构成。在物理学方面,他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
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在生物学方面,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植物
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
鸡胚胎的发育过程。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途中经常给他捎回各种动植物标本。在教育方面
,他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
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亚里士多德还曾提出许多数学和物理学的概念,如
极限、无穷数、力的合成等。

主要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后来由他的注释者汇编成书,取名叫作《工具论》。他们继
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认为逻辑学既不是理论知识,又不是实际知识,只是知识的工具
。 《工具论》主要论述了演绎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
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另一著作《物理学》讨论了自然哲学,存在的原理,物质与形式,运动
,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问题。他认为要使一个物体运动不已,需要有一个不断起作用的原
因。

  亚里士多德在《论天》一书中开始讨论物质和可毁灭的东西,并进而讨论了发生和毁
灭。在这个发生和毁灭的过程中,相互对立的原则冷和热、湿和燥两两相互作用,而产生
了火气土水四种元素。除这些地上的元素外,他又添上了以太。以太作圆运动,并且组成
了完美而不朽的天体。   《气象学》讨论了天和地之间的区域,即行星、彗星和流星的
地带;其中还有一些关于视觉、色彩视觉和虹的原始学说。第四册里叙述了一些原始的化
学观念。在现在看来,亚里士多德的气象学远不如他的生物学著作那样令人满意,然而这
部著作在中世纪后期却有很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其他重要著作有:《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分析前
篇和后篇》等。这些著作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

结束语

  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
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
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
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
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
老师说:“不要走那条路,我失败过”
大师说:“试试走那条路吧,我还没有走过”
※ 来源:·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222.20.40.136]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