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无敌之成长的烦恼(15)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商城外包服务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18:49

 成长的烦恼(15)

本文摘自《敏捷无敌》一书

这天晚上,阿捷跟美国方面开完Conference Call后,正准备去洗脸刷牙,却意外地发现敏捷圣贤上线了!阿捷高兴得跳了起来! 


阿捷:你好!
敏捷圣贤:你好啊!
阿捷:现在有时间吗?我们遇到了麻烦。
敏捷圣贤:呵呵,我果然猜对了!我是专门上来找你的!我想你们的第一次快跑结束了吧?  
阿捷:是的!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大家的意见开始出现分歧了,有人甚至认为Scrum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敏捷圣贤: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说说你的问题,让我看看,怎么解决,我想多数是你们使用的方法有偏差。
阿捷:我也觉得Scrum是一个很好的流程。
敏捷圣贤:对!只做了一个Sprint,不要就下结论说Scrum适合或不适合。Scrum可以让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如何进行项目管理。找到窍门总是需要花些时间的。我建议你们小组坚持这个流程,至少做完3个Sprint,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第一次快跑肯定会遇到问题的,你们可以回顾总结一下,把一些能操作的反馈加入到第2个Sprint中,逐步做出改善。这样,经过3个Sprint,你们才会真正地了解Scrum。 
阿捷:好!我会劝说大家继续跑完Sprint 2和Sprint 3的。
敏捷圣贤:先给我讲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  
阿捷:大概是这样做的。我事先花时间完成了产品的Backlog,然后大家跟大家做了一个执行计划。之后就是每天早上开“站立会议”,这个非常花时间,每次大概40~50分钟。在Sprint结束的时候,每个人做了几分钟的总结,并进行了回顾,会上大家意见纷纭,觉得Scrum问题不少。
敏捷圣贤:哦,你们的产品Backlog是怎么组织的?
阿捷:作为一个Scrum Master,我用Excel做了个列表,把我们下几周需要做的东西放进去,还按照优先级排了一下序。
敏捷圣贤:等一下!你说,你做了一个Product Backlog? 
阿捷:是啊!有什么问题吗? 
敏捷圣贤:也就是说,你们没有定义一个Product Owner这个角色?没有让这个人去完成并维持Product Backlog? 
阿捷:恩,我们没有。 
阿捷心想敏捷圣贤的脸色一定很难看,估计这个问题很严重! 
敏捷圣贤:如果你们真的想实行Scrum,那么就一定要遵循Nokia的敏捷标准,遵循Nokia制定的“Scrum规则”,这是Nokia用了几年时间,对上百个Scrum团队进行了回顾后,才总结出来的很简单的建议,这可以帮助他们判断一个团队是否在真正实施Scrum。
阿捷:那Nokia怎么知道一个团队是否真的在实施Scrum呢?
敏捷圣贤:首先,他们要看是否采取了迭代开发的方式。多年来,业界一直使用迭代式的、增量式的开发,这似乎已经成为所有敏捷过程的基础元素了。
阿捷:这个应该比较好判断。那为什么团队是否“进行迭代开发”这么重要呢?
敏捷圣贤: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甚至都不能称为敏捷的软件开发过程。这是因为敏捷希望整个软件开发流程中的所有人都可以一起工作,大家都要对产品非常了解:无论是构建产品的人,测试产品的人,还是将会使用产品的用户。
阿捷:嗯,大家是应该一起工作。
敏捷圣贤:对,如果把过程分隔成“这里的这些人编写需求说明和规范,然后他们把文档交给负责构建软件的人,软件构建者再将软件转给测试人员,最后测试人员把软件提供给客户”,客户就会说那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然后就要回到开头,再来一次。如果如此反复三遍的话,客户就会取消这个项目了。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项目被砍掉的原因。
阿捷:嗯,那在Nokia,还要接着问什么问题?
敏捷圣贤:他们会接着问“你们有固定的迭代周期吗?你们的迭代是否以某个特定的时间开始并以某个固定的时间结束?”
阿捷:是不是迭代周期也应该有限制?
敏捷圣贤:对!在Nokia,迭代周期必须少于6周。如果不是这样做的,那么就没有进行迭代开发。
阿捷:如果人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呢?
敏捷圣贤:那他们接下来会问“那好,在每个迭代结束的时候,你们有可以工作的软件么?”这个问题会把很多人排除在外,因为如果不能给出可以工作的软件的话,那也就是没有进行迭代式开发。
阿捷:嗯,如果回答还是肯定的呢?
敏捷圣贤:接下来他们会说“好,你希望在结束时拥有可工作的软件,那么在可以开始迭代之前,你们的团队是不是必须要有一个有完整细节的需求说明?”如果需要的话,那就不是迭代式开发。
阿捷:哦,我有些明白你的意思了。接着呢?
敏捷圣贤:最后他们会说“要在迭代结束时拥有可以工作的软件,将测试作为迭代增量开发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你们在开发过程中进行测试吗?”,这个问题有可能将一半左右的Scrum团队排除在外,这时甚至还没有谈到有关Scrum的话题呢。
阿捷:是啊!我明白了,那他们的“Scrum规则”是什么?
敏捷圣贤:嗯,对于应用Scrum,他们有四个附加的规则。团队被询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是否有Product Owner?是不是有人可以代表客户与你们一起工作?”
阿捷暗想,自己团队的Scrum还真没有啊,于是问道:Product Owner的作用是什么?
敏捷圣贤:很简单,当团队在决定应该构建什么样的产品时,这个人就是他们要询问的对象,这个人代表着客户的需求与利益。
阿捷:如果对这个问题回答“是”呢?
敏捷圣贤:Nokia会询问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有Product Owner的话,他们是否拥有一个待开发功能的Product Backlog?此Backlog是否根据业务价值排定了优先级?是否已经估算过开发这些功能需要多少时间?”。
阿捷:哦。
敏捷圣贤:这是一个Product Owner为一次版本发布构建路线图所需要的依据。如果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他们会继续询问“团队在开发过程中,有没有使用 Burndown图,来展示当前迭代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剩余工作量的变化,以跟踪进度?并且能否基于Burndown图来推算团队的速度?”
阿捷:这个问题的意义在哪里呢?
敏捷圣贤:首先,Product Owner可以根据它来构建发布规划;同时团队可以根据它来真正改进流程。只有知道自己的速度如何,这有助于一个团队进行更好的估算,同时帮助他们在继续后续工作时提升速度。
阿捷:嗯,这已经有三个规则了,最后一个是什么?
敏捷圣贤:Scrum团队依赖自组织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团队负责挑选工作、职责分配,并要找出最快交付工作的途径。所以,Nokia的最后一条规则是:在迭代中,项目经理不能干涉团队工作,因为这会停止自组织的过程,并且得到解决方案的过程将不再是最优化的了。
阿捷再次想起了Product Owner的问题,赶紧问:为什么非得要专门的Product Owner?我代替不可以吗?
敏捷圣贤:首先,产品Backlog是Scrum的核心,从根本上说,它是一个需求或故事或特性组成的列表,并且按照重要性进行了排序,一定是客户想要的东西,并且用客户的语言进行描述。产品的Backlog应该仅仅由那些产品相关的较大的任务(ticket)组成,有关在产品开发中完成某项工作时候涉及的东西,太细了就不适合。 
敏捷圣贤:其次,在维护产品Backlog的时候,Product Owner(就是那个能替最终客户发言的人)必须参加,由他排列优先级。Product Owner必须是离客户最近的人,你作为研发项目管理人员,不可能是离客户最近的人。如果没有这个角色,你们怎么知道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和Product所有人交流,你们才可以做出来一个有优先顺序的列表,把最重要的功能放在列表的前面。 
阿捷:我知道了,看来我得找Product Manager来担任这个角色才行。那这个Backlog条目除了优先级外,还有其他什么要求? 
敏捷圣贤:嗯,每一个条目应该有估计完成时间,这个并不需要很准确。我们只需要有一个大概的估算即可,这样才能够决定把多少工作放到一个Sprint里。 
敏捷圣贤:另外,在你开sprint规划会议之前,你的产品Backlog应该保持一种合适的格式。你可以是把它们都放在一个Excel中,也可以是一个Word文档,或者是某种Scrum工具中……采用哪种形式都可以,只要你们自己觉得方便就行。  
阿捷:嗯,我用了Excel。
敏捷圣贤:Sprint计划会议除了你的团队成员和Product Owner外,还可以邀请更多的人参加。
阿捷:我还以为我一个人规划Sprint就可以了呢。 
敏捷圣贤:那是旧的管理模式。在Scrum框架下,没有“个人”的概念,Scrum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尽管Scrum Master在这个框架下的作用很重要,但这个人不是独裁者。做Sprint计划时,一定要让整个团队参加。
阿捷:那具体怎么做呢?大家一起做计划,岂不是很乱? 
敏捷圣贤:首先,你们要先定下来Sprint的目标,即作为一个团队,你们要完成什么,然后再决定完成多少。
阿捷:我们当前没有任何历史参考数据,怎么知道完成多少呢?
敏捷圣贤:事先计算出在一个Sprint内,团队的可能工作时间。譬如,在未来三周内,一个5人小组,每人每周工作40小时,那么总的工作时间=5×40×3=600小时。
阿捷:理想情况是这样的,但肯定会有人休假的。
敏捷圣贤:对,所以你要将总的工作时间扣除任何预期的非工作时间。譬如,有一个人要休一个礼拜的年假,还有人要看牙,需要占用3天,这样算起来是600-5x8-3x8=536小时。
阿捷:还有,即使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但也不是会真的有8小时工作在项目上,还要参加各种Tea Talk、培训、Team Building等活动。
敏捷圣贤:如果每天8小时,你们大概会有几小时工作在项目上?
阿捷:平均差不多6小时吧。
敏捷圣贤:你得把每天花在参加会议、谈话、处理邮件、上网等时间都除去。
阿捷:那估计5小时。
敏捷圣贤:我们把它用百分比表示,5/8,那么就是60%左右,然后用这个“负荷指标”(Load Factor)乘以总的工作时间小时数,你就得到了536×0.6=322小时。
阿捷:嗯,这种估算很实际。
敏捷圣贤:然后从产品Backlog中,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选择出你们认为能在322小时内完成的条目,作为你们当前Sprint的Backlog。注意:选择的Sprint Backlog Item一定要强内聚、松耦合,这样你们才能不受或者少受外界的干扰,目标明确。 
阿捷:那个“负荷指标” 60%应该是变动吧?我们刚做一个项目,跟项目做了一段时间相比,肯定是不一样的。再譬如我有新员工加入时,他的效率肯定是要比老员工低的。
敏捷圣贤:对。你已经很好地理解了负荷指标,你可以利用它把Sprint计划得很准确。当你遇到低的“负荷指标”时,要试着找出根本原因,这会使你门的Sprint更有效率。
阿捷:下一步是不是该做任务细化?进行估算?
敏捷圣贤:不完全对,任务细化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每个细化后的任务,都需要一个非常明确“完成”(Done)的定义。这一点非常重要,必须保证每一个人的理解是正确的、一致的。
阿捷:嗯,否则每个人的估算就会千差万别。
敏捷圣贤:对!估算时,可以用“计划扑克牌”来估算完成时间。你知道怎么用计划扑克牌吗?
阿捷:不知道,我想我可以去查一下。
敏捷圣贤:嗯,你们应该尝试一下这个东西。 
阿捷: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
敏捷圣贤:做Sprint任务细化时,一个最佳实践就是把每个任务控制在2~16 小时之间。任务太细,会涉及更多的微观管理,太粗,估算就会不准确。
阿捷:OK!在这一点上,Scrum跟其他项目规划方法是一样的。
敏捷圣贤:下一步,就是让大家自己认领任务,而不是指派!这一点非常关键,一定要记住啊?
阿捷:为什么要认领?指派会更有效率,而且还能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让每个人做他擅长的事情。
敏捷圣贤:首先,每个人认领任务后,实际上就是对整个团队有了一个承诺,更能保证按计划完成。其次,让每个人选择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这样才会更有主动性,毕竟“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才会真的做好”。这样,不仅满足了个人发展的需要,还可以达到快速的知识共享、团队技能的整体提高。
阿捷:不错,以前是只对项目经理一个人承诺,这样认领后,就成了对所有人的承诺。
敏捷圣贤:此外,跟任何其他会议一样,对于跨度一天的计划会议,确定好会议日程非常重要。因为Sprint计划会议一定要基于Time-Boxed,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定要结束,就像一个Sprint一样,同样要有紧迫感。
阿捷:嗯,我会仔细计划的。 
敏捷圣贤:还有,Sprint计划会议必须在一个完整天内开完。
阿捷:为什么? 
敏捷圣贤:Sprint计划会议开始的那一天,也就是Sprint开始的一天。如果Sprint计划会议要跨越两天,可不是什么好玩儿的事情,你的Burndown Chart就会像我们的这样很难看。你会看到Sprint才一开始,似乎我们的工作量只有150,怎么第二天时工作量就快到了190,出现了一个凸起。如果不了解内情的话,一定还以为Sprint出了问题呢。而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曾经在前一天的下午开了4小时,第二天上午又开了3小时,对任务进行细化,结果任务估算增加。

 

pic1

 

 

 

 

敏捷无敌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