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一生经历政情冷暖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 发布订阅模式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6:20
连战:一生经历政情冷暖 日期:2005-04-30 作者:李军;王晓楠 来源:外滩画报

连战“登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0岁离开,69岁“登陆”,59年的分离。
  4月26日启程的这趟八天七夜大陆之旅,不知会在连战心里泛起怎样的涟漪。
  作为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此番“登陆”,是56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首次会面,其历史意义自不在话下;作为个人,连战这次“登陆”,既是为台湾开创未来,也似乎是寻找自己的前史。
  此行造访四个大城,各有意蕴。这四个城市不仅分别代表中国的近2000年、1000年、500年、100年的文明,也构成连战寻根怀旧的空间版图。在西安,他将探访老家、少时母校,为祖母扫墓;上海,是祖父连横迁居及病殁处,也是他59年前告别大陆的最后一站;北京,是父母结婚所在;至于南京,除了是孙中山陵寝所在,还是夫人连方瑀的出生地。
  今年恰逢抗战胜利、光复台湾一甲子,连战即将卸任党魁。这次松动两岸冰封僵局的大陆之行,与其说是连战淡出之前最后一搏,毋宁视为连战把握机会,顺应民意,追寻从政生涯的历史地位的“毕业之旅”。

一生经历政情冷暖,两岸呈现历史机遇
  
  2004年3月初,在台湾中天电视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演播室,“麻辣主持人”小S一开始就单刀直入问嘉宾连战:“战哥,请问你都穿什么款式内裤?”
  时年68岁的连战,一本正经地回答:“八成是穿四角的。”
  小S还不放过:“那么拉很高吗?”
  连战认真想了两秒说:“是拉得蛮高的……”
  在那集八卦节目里,连战夫妇像小学生一样认真交代了初吻地点,自曝连战年近三十时还被朋友当成结婚“压床”用的处男的秘密……那一集节目播出后,收视率创下该节目有史以来最高点,达1.1%,大大超过以陈水扁为嘉宾的0.25%。
  观众在暴笑之余,不免要怀疑:这是连战吗?
  个人的命运也好,历史也好,似乎都会在之前留下伏笔与暗示。说起今天的连战,却不能舍弃一个长长的引子——我们必须往上追溯一百年,从《台湾通史》的作者——连横说起。
  
连雅堂的象征
  连氏家族祖居福建龙溪(今漳州市龙海市),于明清之际渡海来台,定居台湾府城(现台南市宁马坊),至连战已延续九代。
  连战祖父连横(1878-1936,字雅堂),是杰出的史学家与诗人,一代名儒,于1921年(当时台湾正处于日据时代,甲午战争之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直到抗战胜利,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撰成第一部《台湾通史》,认定斯土虽由日人统治,但民族精神长存,民族必然复兴。
  1936年,连横于上海病逝,享年58岁。临终留遗言于子媳:“中日必将一战,若生男则名连战,寓有自强不息、克敌致胜意义,有复兴故国,重聚家园光明希望。”
  这一年8月27日,连战在陕西西安诞生,遵祖命定名“连战”。因“战”字杀气太重,其母替他取“永平”为字。
  在台湾本土望族之中,连横犹如精神堡垒,为后世瞻仰。他所象征的,不光是强烈的本土意识,还有热烈的中华情怀。据近年披露的档案,已被强加日本国籍的连横,曾于1914年,亲自向当时国民政府内务部呈文,请求恢复中国国籍,获得正式批准。
  连战是台籍政治人物中少数具有强烈的中华情结者之一。他曾经说:“父亲点滴灌输的祖父雅堂先生家训:公、忠、爱乡、爱国之思,以及祖父手著《台湾通史》这部具有保存台湾家乡史实的珍贵书册,带给我连氏一脉两代单传的无比使命之感。”
  
台大“连夫子”
  连战之父连震东早年即参加国民党,是国民党内最高的台湾代理、早年建设台湾的本土元老之一。政坛曾流传一段轶闻,当年蒋介石要进用台籍人士,首先想到的就是连震东,然而仓促间想不起他的名字,于是说:“就是那个写《台湾通史》作者的儿子。”连震东就这样成为早年国民党政府在台湾推动本土化政策、刻意培植的政治象征。
  早在连战踏入仕途之前,连震东即告诫儿子:“为官要如踩脚踏车,头要不断地点,脚要不停地踩。既不拂人意,亦不违实践之道。”这句父训形象生动,日后成为连战的为官之道、政治哲学,连战的谨言慎行、圆融,与此大有关系。
  1968年,在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连战返回台湾,在台大政治系任教七年。在此期间,他通过国民党元老杭立武所主持的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小组的渠道,经常提出有关外交政策及国际关系的建言,由此获得蒋经国的重视。
  拘谨严肃的外表,是连战的特征。在大学任教期间,即使在大热天,班上只有一个学生,连战也照样西装革履,正襟危坐。连战后来从政,与同僚访美,随团人士回忆说,当时许多团员晚上都迫不及待到“地下牛肉场”看表演,惟独连战一人呆在旅馆里看有关政治发展理论的书。
  对于自己的个性,连战曾自述:“父亲给了我太多人生的指引,他的言教与身教双重促成了我今日潜藏的个性,了解我的朋友认为太方瑀正、太耿介、太执着,不太像我通常表现出的开通与明朗……这不是妄封我以四公子称号(年少时因会玩爱玩而成台湾‘四大公子’之一)的人们所能想象。所谓的世家子,拥有的极可能是沉重的传承使命与不可不成材的自我惕励,滋味相当壮烈。”
  
无灾无难平步青云
  1976年11月,连战出任国民党青工会主任,从此开始他的政治冲刺之旅。
  当时是蒋经国看中了这位“青年才俊”,而“行政院长”孙运璇受连震东之托,对世侄亦多有栽培之意。
  连战由青工会主任,任“行政院青辅会主任”,转任“交通部长”、国民党中常委、“行政院副院长”、“外交部长”、“省府主席”、“行政院长”,直至“副总统”。平均每个职位都只做两年左右,真可谓席不暇暖。新闻界遂戏称他为永远的“实习生”。
  然而上苍似有偏爱,连战的官运极好。曾有记者评论说:“细数当今政坛人物,连战称得上是福大命大,最受老天爷帮忙的一个人。前任‘交通部长’林金生,为了空难及大车祸整天焦头烂额。连战上任以后,飞机不掉了,火车也开得好好的。”
  
台湾政坛首富
  连战号称台湾政坛首富。1984年,台湾财政部门颁奖表扬优良纳税人,排名第十六位者不愿曝光,后据知情者透露,这个“神秘的第十六名”正是台南连家。
  连战是台南连家第九代,属于台湾老地主阶级世家。尽管连家世代均富,但连家祖产日据时代被日人征收,连横传给连震东的遗产,只有几幅字画,但连震东与其妻赵兰坤藉金融与土地的“运作”积累,传给连战时,已有100亿的资产。
  在国民党内外,连战之所以有广泛的支持,他的庞大的政商家族背景正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连震东1986年病故时,外界曾传闻,连战坐承了庞大的遗产,而未曾缴纳分毫遗产税,对此连战从未作半句反驳。台湾《新新闻》周刊1993年310期“连战到底有多少财产”一文中指出:“在连震东去世至今短短六七年间,连战的财产累计到200亿元。”
  但是,在陈水扁时期,连战原本增值到200多亿的资产,已经大大缩水了。
  
家中大男人
  1965年9月,连战与“中国小姐”方瑀在美国密歇根湖畔的芝加哥大学庞德教堂举行婚礼。连战夫人方瑀,祖籍浙江海宁,父亲方瑀声恒是著名的太空农业问题研究专家。她曾就读于台大植物病虫害系,美国康奈尔大学生化学硕士。
  方瑀与连战结婚后,生有四个子女,她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和事业,成为传统的家庭主妇。
  方瑀暇时从事写作,曾在大学中文系担任副教授,在1975年出版散文集,定名《依莲集》。“依莲”是连战为她取的笔名,莲与连同音,因此作家彭歌为她作序说“似乎有点男性的‘征服感’”。方瑀曾经透露:“其实自从结婚后,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连战的润饰和审核才出门的。”
  连战任“行政院副院长”时,“立委”黄河清曾攻击他说:“连战大男子主义,连太太都打。”这个轰动一时的传闻或许与连战平时处处流露的大男子主义作派有关。
  这位当年有虐妻嫌疑的国民党主席,在今年的妇女节庆祝活动上,亲身扮咖啡店店长为与会女士们煮咖啡,还就咖啡烹煮方瑀式与大家热烈讨论。
  
“无为”与“不治”
  连战在“行政院长”任上,反对派人士经常批评他是一个“没有声音的人”,民进党“立委”尤宏甚至指连战是“无为”与“不治”。
  但对其个性和行事风格,与他共事多年的部属、政坛人士,都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连战沉稳内敛、行事平和宽厚,大处着眼,做事充分授权,相信专业分工,对部属高度尊重,格局远大,是一位才华内蕴的领袖人物。究其原因,个性谦虚温和,为人宽厚不偏,做事四平八稳,理性务实,谨言慎行,强调沟通、协调与合作,能接纳不同意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立宇说他的特点是“有容乃大”。
  即使是政治立场上的对手,民进党“立委”林浊水谈到连战时,亦肯定他能倾听意见、抓住重点及分析归纳的能力。因此在做各项决策时,能令部属充满参与感,尽力而为去执行,的确是优秀政治人才。
  连战的“人和”是有目共睹的。连战的父亲是本省人,母亲是外省人,他是出生于大陆的台籍人士,他具有的省籍优势,被认为是“省籍平衡”的政治人物。国民党民代奉承他,因为他是党内公认的“接班人”;其他党派接纳他,因为他好沟通,比较没有党派分别。他从未表现出强烈的政治野心,也很少在争议性事件、议题上表态。
  
迟到的成人礼
  台湾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媒体服务部主任陈凤馨,至今还记得连战失利时的黯然。连战一直埋头,玩弄着自己的衣角,不言一语。陈凤馨对连战说,你不能不振作起来,不然对不起你的父亲、爷爷,还有你的家人。听着这句话,许久,连战才抬起头来。
  与投奔陈水扁的李登辉“割袍断义”,连战终于迎来了其政治生命中迟来的成人礼。
  大选失利后,国民党进行清党改革,收拾残局。由连战作召集人的改造委员会已订出精简组织、摆脱黑金形象,加强党内民主的方案。此后,连战与亲民党、新党“大和解”,把民进党及陈水扁视为“第一政敌”,摆出“逢扁必反”的强硬姿态。
  2001年7月30日,国民党十六全会闭幕,连战以超过97%的高票当选国民党主席。
  有人说,连战的优缺点极像《三国演义》中的孙权,“承父兄之业”,有极好的出身背景与身份,有周瑜、陆逊,依靠行政团体作战,就能打赢赤壁之战,火烧连营而大捷。
  连战也知道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取胜。连宋两人总共会面15次,反复讨论合作模式,经多次修正,“连宋配”于2003年2月14日正式拍板定案。
  
亲民工程
  连战当“副总统”时,政商名流争相求见。如《自由时报》创办人林荣三常去找他聊天。连“落选”后,林的政治态度大逆转,《自由时报》反成了批连先锋。经过人情冷暖,连战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他的笑容增加了,不但唱歌,而且跳舞,并逐步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前他不爱抱小孩,现在也学会抱了。为了夺回政权,从小很少吃苦的连战,开始走入基层,拥抱群众。现在他每周至少下乡三次,所到之处不是庙口、大树下等人潮聚集处,就是逛夜市、吃小吃。年轻人选票是连战的弱项,为了争取年轻人的认同,他去看棒球赛,听当红歌手萧亚轩演唱会,还跟着歌迷手执荧光棒融入现场很high的气氛。这是连战以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正如他从前根本不可能接受《康熙来了》此类节目的采访。
  2003年6月,连战来到台中丰原一个夜市,扮演“热场”角色的随员大声吆喝:“阿扁不倒,生活不好!战哥,赞!赞!赞!”
  连战身边的化妆师也从外在形象上打造新连战。他们为他不同时间地点和场合准备不同式样、颜色的服装和眼镜。
  
当鸽子长出利爪
  2004年3月19日之前,“连宋配”面对的正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割喉战。然而,命运似乎希望一路顺遂的他,接受更多的试练。
  “3·19”枪击事件发生后,宋楚瑜以及策士都主张,当晚各项造势活动应该继续进行,以免主导权全部落入陈水扁手中。但是连战却认为,陈吕遭“危难”的时候,如果连宋还在大型造势活动上露面,一定都会受到社会民意的批评。也就在连战坚持下,当晚蓝军所有公开竞选活动悉数停止。但是,最后事态的发展终致选情翻盘。
  尽管如此,2004年底,连战全力协助国民党参与12月的“立法院”选举,国民党的席位最终得到大幅度增长。选后的国民党又以改善两岸关系为己任,派出高层代表团访问大陆,推动两岸春节包机、农业交流等计划。
  终于,历史给了连战极佳的机会。
  
连战访问行程
  4月26日出发到南京
  4月27日敬谒中山陵
  4月28日赴京,会见贾庆林
  4月29日上午北大演讲下午与胡锦涛会面
  4月30日前往西安祭祖
  5月1日下午前往上海
  5月2日会见台商及工商人士并发表演讲
  5月3日上午返回台湾

“我们家就是从漳州来的,那里叫马崎”——连战的大陆痕迹 
  1946年。
  2005年。
  59年过去了。
  连战再次踏足大陆。59年前,他还是个小学生;而今天,他是中国国民党主席,他的这次大陆之行注定成为万人注目的旅程。
  除了此行的政治意义和影响,人们关注的,还有连战扯不断的大陆记忆。
  连战即将访问大陆的消息甫一出,海内外媒体早已循着连战的大陆印记开始了寻访:连战曾就读的西安作秀小学、曾躲避日本炮火的杜城村,还包括没有列在出访行程的连战的祖籍地福建漳州马崎社。
  
漳州马崎社
  福建没能排上连战的行程,这让连俊三多少有点失望。
  73岁的连俊三是福建漳州龙海市连氏宗亲会会长。在得知连战即将访问大陆时,连氏宗亲会曾试图通过一位与连战相熟的台商,邀请他到漳州马崎社看看。
  资料考证,福建漳州龙海市长洲村马崎社是连战的祖籍地。
  马崎社,位于漳州市郊区的九龙江畔,这里以盛产“江东鲈鱼”而闻名。全村1900多人中有1400多人姓连,系同一祖宗衍生。
  连氏祖先是山西省上党人,该村开基始祖连佛保于15世纪初来到土地肥沃的九龙江下游马崎,以农耕捕鱼为生,繁衍至今已经23世。
  1998年,台湾举办《追根究底──台闽族谱暨家传文物特展》,连战看到一份可能是他祖先抄写的《连氏祖谱》时,高兴地说:“我们家就是从漳州来的,那里叫马崎。”
  1682年(清朝康熙年间),17岁的连氏后裔连兴位从马崎社渡过台湾海峡远赴台湾,定居台南。连战是连兴位的第九世孙。
  连战祖父的连横曾经对自己的祖籍身世亲笔写下:“余姓连,字雅堂,系出连山氏望出上党,先世有居于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万松关马崎社二十七都,至大清康熙年间来台……”
  连横是著名的爱国史学家。
  1895年日军侵占台湾时,连横无法忍受日本人的统治,从台湾迁居大陆,曾在上海著名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学习俄文。
  或因战祸或因经济因素,连横不断在海峡两岸奔波,事业无大成,经济状况也一直未能好转,可以说是穷困潦倒的书生,被他的好友、台湾大学教授杨云萍称为“没落地主之后”。
  然而,到了后半生,连横埋头书房,呕心沥血,撰写《台湾通史》,也因此而成为一代名儒。台湾著名学者林衡道称赞他是“日本统治台湾51年中,台湾文化界第一人”。
  1933年,连横携眷定居上海,三年后,因肝癌病逝。
  两个月后,连横的孙子在西安出生,取名连战。当时正在著名的“西安事变”前夕。
  
陕西西安杜城村
  85岁的孙凤岗老人至今还记得见连战那一面的情景。
  当时在西安杜城村口,她眼见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小学生,穿著普通的衣服,从车上掉下来也不害怕,当时自己心想这决非当地农家孩子,后来听人说这是“连秘书的公子”。
  “连秘书长”是指连战的父亲连震东。
  1932年“1·28”事变发生后,从日本留学回来的连震东到西安,任西京市筹备委员会专门委员、秘书、会计。在此期间为躲避日军轰炸,连家曾在西安市雁塔区杜城村暂住。
  对于童年在大陆经历过的抗战岁月,连战曾在《中时》副刊上撰文回忆。
  “我的出生地——西安,是日本飞机经常轰炸的地方瑀。我至今记得西安城墙下那许多防空洞,父亲每天上班,都要绕着城墙走,我每天倚门而望,看着穿粗布衣服的父亲渐行渐远,不知道他能否平安回来。
  “抗战期间,日军没有攻占西安。但是,不时地用飞机轰炸。市民就在西安城墙里挖出防空洞,躲避日军轰炸。
  “有一阵子炸得实在很凶,母亲便带我搬到乡下——杜城去住,留下父亲一个人在城里上班,更增加了我对父亲的思念和不放心。后来我回到西安上作秀小学,还是天天跟着老师钻防空洞。有的人跑慢了,就会被炸弹片扫中,立刻血肉模糊。”
  由于连战顽皮好动,母亲怕他在上下学途中遭日寇军机轰炸,只得送他住校,那种穿草鞋、抓虱子、吃“八宝饭”(混有稗子、石粒等杂物)的生活,至今让他难忘。那时,对于连战来说,每周能从家里提一小罐猪油到校拌点盐下饭,已算是非常奢侈的享受。
  有意思的是,曾有对手批评连战作秀,而连战的回答是:“我连作秀小学都没毕业,怎么会作秀呢?”
  1942年,连震东去了陪都重庆。
  这期间,连战的祖母在西安病逝,安葬在杜城村东头的清凉山上。
  直到1946年,连战随父亲到了台湾,再也没有回来过。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