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剂近20年不失效的信息退烧药

来源:互联网 发布:samba端口号是什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3:40
在所有领域中,IT业的酒精含量似乎是最高的,恨不得将每个人都催眠搞醉。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人们几乎动用了所有赞美的形容词。商人、科学家、媒体等齐心协力地拾柴,加上未来学家一波又一波的煽风点火,真让人酒不醉人人自醉。这种情势下,西奥多·罗斯扎克的一部《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如同顶风作案般冲杀进来,显得格外突兀。但是,它犹如一针镇静剂,一帖退烧药,让人们难得地开始冷静思考。 
  但实际上,罗斯扎克并不是计算机的憎恶者。他也不是一位当代的卢得分子(Luddite,19世纪工业革命初期,英国有些人因担心失业而到处捣毁机器,时称Luddite)。事实上,他就是在文字处理机上写完《信息崇拜》的。 
  罗斯扎克之所以夺人耳目,是因为在这个把技术当作偶像的时代里,他的言论显得特立独行。其实,他要重点阐明的并不是计算机有多坏、有多糟糕。他不是颠覆者,而只是一个事实的还原者。他完全认同计算机的积极作用。他所要做的就是将信息、计算机等从狂热者过分的吹嘘中解脱出来。他只想阐明一个简单、朴素的主题:数字计算机远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它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也给我带来了很多问题,仅此而已! 
  历史往往就是如此残酷。在我们今天才开始深刻意识到一些令人痛楚的东西时,突然发现,人家10多年前就已替我们分析透彻。今天,在信息泛滥和信息崇拜开始呈现可怕后果时,我们重新捧起这本出版于1986年的《信息崇拜》,豁然开朗。既而,不得不惊为叹服。在深刻的思想面前,变化节奏最快速的IT领域,也会因此放慢脚步。 
  的确,计算机可以不断升级,人类的思想却好像无法简单升级。为信息社会的迷恋者唱反调的人 
  罗斯扎克所攻击的敌人不过是那些技术乌托邦的理想主义者、纯粹是为了贩卖产品的企业宣传、轻信单纯的教育界,以及政府对于信息的强烈控制欲。如果你热爱计算机,那么罗斯扎克的书会很刺激,会让你不无受益。 
  “信息技术是现代工业系统的产物,它始终依赖为发明、管理和商品销售提供基础的‘知识’。与先前发展的电力、汽车和化学技术一样,信息技术的兴起只是连续的工业化进程的另一个阶段而已。这些技术并没有取代另一种技术,它们只是交融、综合,而且一定要协调。在高科技的美国,这些计算机狂为了生存仍然更多地依赖收割庄稼的农业工人和建造房屋的建筑工人,而不是计算机软件人员和与电子数据表为伴的投资咨询专家。” 
  这就是罗斯扎克确立的基本论调。但他不是一位“愤怒的青年”,而是一位善于解剖、梳理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虽然情绪化的观点散布全文,但给人印象最深远的还是其冷静、犀利的理性分析。贯穿计算机的整个历史,把握信息技术应用的本质。作者在前言中开宗明义:“计算机如同过于缺乏主见的皇帝一样,已被披上了各种华而不实的外衣。” 
  “本书……围绕计算机产生的关于其能力的比喻,计算机会使人们过上好日子的错觉以及各种异想天开和不切实际的想法加以探讨……从广告花招、媒介虚构和商业宣传中开辟道路”。并指出信息崇拜的哲学核心是学术界、实验室和市场的杰作,是权利和利益自始至终参与并主导了这场游戏。 

  “反信息论”解构信息神话 

  作者在书中引经据典,追溯了“信息”一词的来源及发展,指出“信息被随意地称为产品、资源、资本、通货,赞美之词已无任何限制。”因为信息具有舒适、安全、模棱两可的涵义,是一个词不达意、使人误解和有害无益的词。并因此成为未来学家们著述立作的据点。他们竭尽全力抬高信息的文化价值,迎合了保守机会主义政治家及商界的需要,并冲入中学和大学逐步得到公众的认可。这个信息崇拜的哲学基础就是:人类所有领域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用信息处理的模式全面而准确地描述出来。 

  罗斯扎克从几个角度出发,初步构架出他的“反信息论”: 

  1、“信息”使信息的含义变质。信息脱离了其固有的意义而等同于任何被传递的信号。“信息”的数据化和只注重广泛的通用性特点致使“信息”的意义消失。内容、质量和特征等都变得无关紧要了。 

  2、“信息”不同于“观念”。信息可以帮助说明或修饰观念,但信息并不创造观念。而观念是第一位的,一种文化只能靠它的种种观念的力量、适应性和多样化才能生存。信息过多,实际上会排挤观念,使人(尤其是年轻人)迷失在空洞零散的信息堆砌和泛滥中。 

  3、“信息”与真正的思想、思维的层次完全不同。即使信息以光速传输,其本质依然如故——无序的一组事实,都与思维的性质没有关系。智能计算机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都无力解决人类真正面临的问题。机器的思维终究只是低层次的模仿。 

  4、信息崇拜鼓胀了迷恋数值的大众文化。信息崇拜造成人们忙于搜集数据,而数据库里的信息则把人的生活空间抽象为一堆枯燥无味的统计数字。计算机的运行中,消化能力极强的比特吞噬着一切东西,从数字、文字、几何形状、图表直至乐谱,然后把它们转译成一长串的“1”和“0”。数据与文化间的差异也随之被抹平了。 

  罗斯扎克的重点是坚持机器对信息的处理与人脑的思维有根本的区别。但是在崇拜的神话下,公众盲信人类所有领域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用信息处理的模式全面而准确地描述出来,这是信息崇拜的哲学核心。信息狂热越来越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入歧途、使思维丧失。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咄咄逼人和潜移默化的入侵和事实占领。 

  计算机“救世主”背后看不见的手 

  在罗斯扎克看来,鼓吹信息经济和信息时代是一种商业和政治伎俩。他认为:出于众所周知的商业目的,美国通用电话电报公司在广告中称赞奈斯比特和托夫勒经济学,夸张地宣称:信息确实是“一种新型资本,一种对美国未来经济比金融经济更重要的资本。” 

  在经济力量法力无边的年代,政治家们如何通过这一数学魔术般的机器,将乌托邦思想转化成严肃的政治理念和社会力量,已成为权利场上新的景观。计算机天才和媒体也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加盟其中,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双错误之手是如何使信息技术成为侵犯隐私的监视机器、政治争锋的竞选机器、军事领域的战争机器以及美国政坛上的执政机器。我们看到了计算机在教育领域长驱直入,威胁到未来儿童智力探索能力的真实状况,以及信息技术使政治力量集中化后所形成的社会混乱和统治能力。罗斯扎克大声疾呼:对计算机这一“哑巴畜牲”过分热衷,“会使一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严重损害”! 

  作者无意否定计算机的作用,他只是想将这项杰出的发明从狂热鼓吹者过分的吹嘘中解脱出来,去掉虚荣,穿上较为朴素但实实在在的服装,剥去计算机“救世主”的标签,将计算机还原为人类名副其实的公仆。特别是人类应该给思维更多的自由,而不是用计算机使思维更加狭窄。因为人脑不是用数据思考,而是用思想思考,而思想则是计算机永远不可达到的彼岸。 

  “如同所有的崇拜,信息崇拜也有意借助愚忠和盲从。尽管人们并不了解信息对于他们有什么意义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信息,却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周围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成为信仰时代的‘真十字架’:救世主的标志了。” 

  西奥多·罗斯扎克超越一般性的思辩,与加拿大的马歇尔·麦克卢汉、美国的尼葛洛庞帝、法国的米涅等,将信息分析与社会学、符号学、传播学、结构主义、社会文化批判思潮等相结合,大大拓宽了信息传播活动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研究维度。 

  一本值得我们致敬的书 

  罗斯扎克属于通才和怪才,不但擅长撰写学术性著作,而且还有多部精彩的科幻小说。因此,一般把他称为“社会哲学家”。 

  《信息崇拜》与其说是一次探险,不如说是一场战斗。作者如同一名孤胆英雄,义无返顾地站在计算机赞美诗合唱队的对立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颠覆。尽管未必句句言之凿凿,未必每个观点都经得起推敲。在作者大肆摧毁的同时,也不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建造者。 

  但是,读完这本书,敬意却油然而生。因为智慧和勇气是永远值得人们敬佩的。作者试图从各个方面入手,修建起一座反对信息崇拜的理性建筑,虽然不可能完美,不可能无懈可击,但这项庞大的工程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因为它引发了许多全新的思考。包括“计算机究竟是什么”这个不可能有答案的问题也以全新的姿态放在我们面前。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计算机帮不了什么,只能由人脑来思考,来选择。 

  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出版于1986年,10多年过去了,在无情的岁月面前,多少代计算机产品烟消云散,多少项计算机技术已成为昨日黄花。但本书的许多观点依然焕发着生机,在信息时代飓风更猛烈的今天,尤其富有活力。你不一定认同他的观点,也不一定去发烧,但是本书作为极其难得的“良药”,完全值得去温习一番。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