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教育的一点看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好穿的家居拖鞋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3:21

     今日中国,并无教育,大大小小之学校,不过行政机关之分支而已,所谓教学工作,不过另类之行政公务而已。教学所行者,不外教者读教材制学生,学者死背书滥做题而已,所看者唯卷面成绩,连教书亦无,更不论育人。课业负担重之原因,无非因不走正道而无法使孩子健康正常成长,为求成果功绩拆东墙补西墙而已,其实质为将本应用于其他方面之资源条件与时间精力挪用至课本识记与做考试题,以求卷面高分,其失者多,缺者众,少者无数,自然畸形变态。虽有成才之人,多依赖天赋资质与际遇条件,教者于其成长过大于功,止有提供学习环境与部分信息之功,极少教师可少行育人之道,尚不如图书馆,余者如真视之,皆可言废,所得之成材率远低于我国应有之水准,以广种薄收形容犹有褒义,其中固有古今皆是唯师徒相授可有效传承等理论问题,更因国家人文境界与水平皆低级之故。纵然世人多知教者不堪,学者无奈,然国人愚昧无知,不懂华夏大道,不知教育正义,不明人间真理,见有所获即以为得,主事之众人或为权利,或为名誉,或为责任,或为观念,或为生活,或为从众,独为教育与未来者寡至可略,此为华夏之悲哀,亦是明日之丧曲。
      教育者,教书以育人也。教为方法,育为目的,其正义是教孩子如何做人。

      不知人,不知物,不知事,不知世,不知道,是世间90%人文问题的根源所在。因为不知,所以不能掌握,而只能被动的受环境影响而作为,大部分人做过的事其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在做些什么。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不知道这个样子未来的可能,不知道什么是世界,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不知道什么是生活,不知道他人的样子,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诸如此类的无知,正是人类社会数千年来治乱循环纷争不断的最主要原因。人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和存在基础,人心是人类社会的动力源泉所在,本源不得清明,附属于和关联于本源的各种事物自然也就问题不断。因此,使思想文化成为每个人都有的素养,使每个人都至少达到孔孟一样甚至老子那样的思想文化水平,才有可能使人类社会走进文明时代,脱离现在的半文明时代
         本能与信息为教育或认知的核心,除此之外别无他物,人类灵魂的成长发育即为本能吸收信息而成长壮大之过程,人类所有能力皆是本能发展实现之产物。
         事能成者,法则许可,而后能力、资源、条件之乘积大于理论值,则成,小于,则败;能力者,本能成长组合之产物也;本能者,自行其是之属性也;属性者,本质之分支也;本质者,存在之始也。

 

 
教育
       能力者,本能、原则、方法、基本事实四者之乘积也,本能遵循一定原则,使用一定方法,掌握一定事实,即形成能力,本能强弱为先天,而后三者为后天,此为教育之道也。
       个人认为教育活动应分为三大类内容:一是文化课,包括传统文化、思想道德、历史、语文、数学、地理、物理、化学、绘画、音乐等,着重培养一个人的思想文化素养,使其做一个会思想、有文化、懂历史的人;二是生活课,包括衣饰、饮食、杂务、卫生、礼仪、社交、学习、作息、保健、娱乐、情绪控制和心理调节等内容,着重培养一个人的生活实践能力、待人处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做一个能充分实现维护自我,并帮助别人和享受生活的人;三是技能课,每个人可根据天赋资质与兴趣爱好选择1~3种种主修技能和2~4种辅修技能,培养个人的生存实现能力与社会贡献能力。三者泛精结合,平衡个人实现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为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提供服务。
        现有条件下想要全面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个人以为无论哪方面的教育侧重点都应分三部分,即核心发展、重点发展和一般发展。必须必有的,为核心发展的内容,主指思想、文化、哲学,为正常人正常生活必须之元素,影响人的终身生活与全部所有,每个人都必须且必然有用的内容,主指对基本事实、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的认知和掌握;有较多用途和较大适用范围的,为重点发展的内容,主指语言、心理、保健、社会常识、职业技能等,以人类各种基本能力与自身属性、世界的基本属性与规律特性的认知掌握和综合运用为本,虽常用多益但有范围限制的东西;而其他有亦可无亦可与作用范围小内容繁多的琐细,为一般发展内容,指人们应该知道会用,但不需刻意发展,做好可能有益,不好甚至不做也可以的东西。此中情况因人因地因事而异,主要视其天赋、资质与际遇而定。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无论古今中外过去未来都是适用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入门,至于入门之后的事,是由学生的天赋、资质、人生际遇、个人意愿、个人付出、时代背景、个人条件等诸多因素决定的,教师最多只能加速和引导这个过程,而不能决定这个过程与结果。而如今我们的教育只是在教,学生毕业了只能说明他曾经在学校里学习过,而不能确定学生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他将来的成就如何,如何实现,他需要什么,而谁或什么能提供给他他需要的东西。教育的最终结果应是学生在学习结束时,确定无疑的知道某些东西,会做某些事情,这些应该时数量少但适用范围极广的内容;可能知道某些东西,会做某些事情,视其个人经历机遇而定,对于其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了解如何入门的基本知识,并受过训练可以完成基本的操作和知道做事的流程,可以独立完成最简单的制作,这样将来如果想向这个方向发展可以有一个契入点。
现行教育制度的乱七八糟胡作非为需被取缔,务必取消无的之矢这一荒谬做法,对教育活动必须明确其目的、原则、方法、条件、资源、能力,传授知识应以理论、技术、实践三个层次,按存在、属性、本质三个阶段,要求孩子在学习中对所获得的原始信息通过按所教原则方法与技能技巧进行处理以自行获得知识,而非如现在般给学生用以成人视角看的书让其记忆使用他人的观点看法甚至毫无意义的东西,重在让学生模拟体验前人经历感受以不断重复使用基本原则方法来认知掌握两者以及基本事实,此中并不重物质条件,亦不求成果好坏,但看对三者之理解掌握,且教育活动中不一定非要动手实践或亲身感受,无数先贤之学习条件也只是能看书而已,所以重在原则方法的掌握与事实能力的获得,哪怕只有一本好书,若能充分运用,反复只学此一本10年亦可,教育要义在于此中孩子能充分认知掌握自我,并通过对基本原则、方法与事实之掌握使能力得到成长实现。而对学生属性的辨别认知,应以对学生思想实践能力的检验为本,所有考试的内容、标准与目标应是公开且确定的,成绩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通过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并进行进一步的评判划分。
此中分两部分,一是基本事实,在学习中应该少而精,要求数量少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自然界的真理本来就是少而且简单的,知识也应契合这一情况,二是人力有限,虽然学海无涯,但是人们需要的绝大多数只是一瓢水而已,所以重要的是把必要的东西交给学生,不求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学习时不会太困难,将来如果用不到也不会太浪费,而用到的话只要学生天赋资质够,那么在实践活动中所接触到的现实信息自然能通过实践与记忆中的知识结合,其效果当比学校教育要好得多,即所谓实践出真知,或言熟能生巧。只要求学生记忆,考试要求其默写基本事实的知识, 其意义在于为学生成长提供养料。二为能力的建立或者说养成,指在指定领域内会做全部基本事务,不要求好坏,因为人的情况天分有差异,重要的是会了,将来有需要知道如何入门。
       学制可仍沿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结构,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教育阶段,文化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阶段。依据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可在各阶段有所偏重,但不可偏废,三者应并行发展,相互补益。
        第一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文化课除教识字算术与绘画音乐外,主要教孩子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基本事物与现象,生活课传授日常生活中有用的内容并着重实践操作能力,技能课则以各学科基本内容了解为主,让孩子知道有这些东西存在和它们大致的样子;第二阶段以文化课为主,教学内容以历史(历史至少要和现在的英语换个位置)和古代文化、思想哲学与现代社会各种知识为主,生活课以孩子的成年生活的实际需要为标准教授各种实用技巧和常识实践,技能课以理论、技术、实践三大类划分鉴别确定孩子的天赋资质以及他们适合的学科和领域;第三阶段以职业教育为主,文化课深入历史知识和现实现象以及真人真事,生活课结合以往内容向学生独立生活过渡,补充以往不足并对学生未来生活作出基础性的规划纲领,技能课以就业导向和学生天赋爱好为依据为学生确定目标,并以相同要求之现实职业角色体系为标准培养学生。第一阶段以生活课为主,第二阶段以文化课为主,第三阶段以职业教育为主,三者依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条件需要安排。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