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中国水果进出口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9:10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其实是超级技术发烧友摆弄的玩意儿。但是随着AppleⅡ的"可视计算"软件(VisiCalc)于1979年首次推出,个人计算机开始走出实验室并走向商业应用。2年后,IBM也发布了PC,不久之后,这种灰色的小盒子和录音电话一样成为美国企业高效运转的标志。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些新人和新公司(比如Kaypro、Compaq以及那个叫Michael Dell的大学生)陆续进入这个由Apple创建并由IBM引入正轨的市场。多亏PC的结构是开放式的,"IBM克隆制造者"们因此可以通过组装配件来生产廉价的PC。

          这些克隆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安装了由一家小软件公司生产的磁盘操作系统,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微软。

          与此同时,Apple正准备发布Lisa,这是第一种支持图形用户界面的商业计算机。接踵而至的是Macintosh、桌面出版系统,Apple在美国"超级碗"橄榄球联赛上为图形用户界面的Macintosh大做广告。

          作为回应,微软也于1985发布了自己的图形用户界面,也就是比较原始的Windows,两家公司为此打了多年的官司。当Compaq抢在IBM之前发布了第一款386计算机后,用户操作界面图形化的革新完成了。

          计算机逐渐成为流行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82年,PC被《时代》杂志推选为"Machine of the Year",当时PC以微弱优势击败了吸尘器和爆米花机。1984年,William Gibson在他的小说《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中曾使用"赛博空间"(Cyberspace)一词描绘一个由联网的机器构成的世界,这部小说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IT业的专家们开始考虑将计算机应用到企业中去,而局域网技术和客户机/服务器技术的发展则令计算机的设计者们倍感欢欣。

          1984年,局域网和小型机保有量的基数少于100万台。1988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局域网用户数量在4年中增加到了600万,而小型机的用户数量在同期则停滞不前。随着新的以太网标准的推出以及网络连接性能的改善,IEEE于1995年认可了快速以太网,并发布了802.3u 100Bast-T标准,其网络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00Mbps

          新的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开始使用这些网络技术。1986年,IBM发布了高速工作站RT,这是第一台采用IBM倡导的RISC架构的个人计算机。次年,Sun公司宣布和AT&T联合开发用于商业工作站的Sparc/Unix平台。

          企业逐步认识到在网络环境中改进员工之间协作水平的意义。1989年出现的Lotus Notes Release 1.0 提供了群组邮件、电话簿以及对程序进行定制的功能。SAP则于1992年发布了R/3客户机/服务器软件。

          随着Windows 95的发布,微软得到了企业级用户的关注。Windows 95 提供了"开始"按钮和任务条,对文件系统、网络支持都进行了改善,另外Windows 95还有一个全新的用户界面。为了给Windows 95作宣传,微软不惜花了120万美元购买滚石乐队1981年的作品"Start Me Up"的使用权。然而,另一场对企业级计算产生更大影响意义的革命正在悄然"StartUp"(启动)。

          Netscape是互联网的始作俑者。1995年8月,该公司首次上市融资的巨大成功为随后互联网长达4年的混乱埋下了隐患。高科技公司随之纷纷涌现,一种畸形的经济出现了——公司的业绩不是用它们能挣多少钱来衡量,而是用它们如何烧钱来衡量,昭示着一个CEO层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其实是超级技术发烧友摆弄的玩意儿。但是随着AppleⅡ的"可视计算"软件(VisiCalc)于1979年首次推出,个人计算机开始走出实验室并走向商业应用。2年后,IBM也发布了PC,不久之后,这种灰色的小盒子和录音电话一样成为美国企业高效运转的标志。

          Netscape Navigator的巨大成功让沉睡于Windows 95的微软猛然惊醒。这个来自Redmond的巨人感到Navigator浏览器对它的桌面市场垄断造成了威胁,于是斥资百万投入Internet Explorer的开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IE 1.0 的开发代号是根据美国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的Mosaic项目起的——Mosaic项目正是Netscape诞生的渊源)。

          浏览器之争影响到了软件开发,公开发布软件测试版以及补丁程序成为行业惯例。充分采用信息技术的公司学会了通过网站和电子邮件向雇员以及客户提供信息。

          企业为自己的名字添加.com或者.net这样的后缀,并花费数十亿美元来保护域名安全和建设网站。这些都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黑客们在成千上万的网站上留下他们的"记号",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美国空军、纽约时报和情趣女孩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网站都未能幸免。

          浏览器之争的结局影响深远。Netscape在连续3年亏损之后渐渐淡出市场,最终于1998年被AOL收购。

          几个月之后,梅丽莎病毒(Melissa)在几个小时内传遍全球。正当人们为解决千年虫问题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微软的软件以及国际互联网自身的漏洞也很快成了一个大问题。

          2001年春,美国圣何塞 Mercury新闻台的一则新闻可以用来对这个时代进行简洁的概括:"一个月以前,你是一个28岁的百万富翁,不过现在你只是一个28岁的普通人。"

          千年虫问题悄然过去,Nasdaq在2000年4月崩盘了,".COM"的未来几乎在一夜之间倾覆,长达10年的经济泡沫宣告破裂。但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恐怖分子发动了"911"袭击。

          国际互联网的架构仍然存在问题。2000年2月份出现的大规模DoS(拒绝服务)攻击使很多大型网站瘫痪,包括Amazon、CNN以及Yahoo!。2年后,一次DoS攻击竟然将互联网全球13个域名服务器中的9个打垮。

          红色代码、尼姆达、Klez、冲击波、Slammer、巨无霸等一系列恶性蠕虫病毒感染了数百万台计算机。Slammer还曾让ATM机、911呼救中心以及其他连接到互联网的系统失效。

          在接受了一系列安全漏洞的教训之后,2002年1月比尔盖茨提出了"可信赖计算"战略。随后的18个月中,微软发布了60个安全公告,并且对各种产品使用的补丁规定了"关键级别"。微软还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对手的挑战:开发源代码的Linux,Linux现在俨然已经成为网络操作系统中的第二号人物。

          同时期,Internet 2,也就是下一代互联网试验网,开始取得进展。目前这个网络可以实现实时的歌剧转播。

          随着Linux逐步进入桌面市场以及计算平台逐步向移动通讯设备和机顶盒开放,数字化时代的下一阶段将是最激动人心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