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管理,剃头担子还是豆腐脑担子

来源:互联网 发布:谷歌断点调试js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8:27
培训管理要做好,流程是最简单的环节,无非培训需求、计划、度量,但现在互联网信息丰富,各种论坛、沙龙、博客、乃至群,用得好的话自成一体,比单位里安排的内训目的性,效果都好很多。
组织层面的培训,如果没有把准脉搏,极有可能变成一个剃头担子式的服务,一头热,即管理上重视,而工程师淡然。
当然,最好是豆腐脑摊子,两头热。
 
培训按内容分,对于工程师而言,无外乎倾向流程或倾向技术:
一是倾向流程和规则的,比如编码规则、配置、编译、issue处理、需求交互等规则类的技术
二是倾向业务和技术的,比如数据库优化、工具应用、行业业务等
 
对于大多数热爱本职工作,热心技能提高的工程师而言,当然更重视后者,而是否愿意花时间来参加培训,在于几个因素,
①培训的高度是否高于他自身的能力,显而易见,大家都会的,或者一点即会,出了课堂连研究反刍都用不着的,受训人员认为基本接近浪费时间的,自然没有吸引力,所以,培训一定要有一定难度的。
②培训难度是否是增长的,如果屡屡是同层次的,甚至于连教材都是一成不变的,那培训的吸引力肯定很低;③讲师在主题范围内是否能力高于受训者水平,或者学习速度更快,④内训的关键是培训讲师,和外训比,成本低,切合实际是内训的优点,但如果在讲师身上没有投入,讲师不会讲,那再好的材料,再丰富的经验也是白搭。
 
关于沙龙,沙龙有更多交互,没有讲师和受训人员的距离,是个很好的形式
1、解决具体技术难题、新工具的学习和使用、新的技术的普及,如果有强有力的师资可以做成培训,但如果组织内部没有理想的资源,但又需要尽快掌握或提高,那最好以技术沙龙的形式来做,大家提解决方案,看看有没有互相可借鉴之处
2、沙龙的参与者尽可能是自愿的,否则很难推行,因为沙龙并非清谈,需要有做一些功课,不是自愿的话,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很难保证。
3、沙龙组织者对讨论范畴的知会能力不用太高,但要有好的组织能力,以及对该范畴的热心学习精神,能够把大家的新问题组织起来并分享。并善于控制节奏和重心,避免讨论到后面偏离主题,比如从数据库优化讨论到服务器拓扑的优化。尽管可能同样解决了实际问题,但这不能算成功的沙龙。
4、沙龙的执行:在一组好问题中,确定一个进度,若干里程碑,然后逐步引导沙龙参与人员把思考方向凝聚在一个个里程碑。出一道题,请各参与者各自给出解决思路,并实践之,到时候聚在一起研讨,这样总结后,排除N多失败的路线,对于尚未失败,但也未成功的方案,讨论后面是否存在可以尝试突破的方向,做为新的思路。再下一次活动中继续实践和讨论。
插图:剃头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