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互联网 发布:打开淘宝提示证书错误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4:21

近年来我校每年的三月份的把孝敬教育做为主题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取得了一些成绩,孝敬做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世代相传,形成了一种的文化,时代发展到今天,有些观点已经过了时了,但是其中仍有许多精髓要发扬光大。

从《孝经》的角度看,孝其实是分两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做到这些才叫“孝之始也”。身体是受之于父母的,父母爱儿女有时胜过了爱他们自己。所以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年轻人要能抵挡住社会上的引诱,吸粉、联邦、打架斗殴这样的事不能参加,还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不能发生自戕、自残的事,要有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为了能让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更不能自杀,因为身体、生命是受之于父母的,是不敢毁伤的。做母亲的十月怀胎不容易,生一次孩子就是过一次鬼门关,在医疗不够发达的古代,有多少母亲就死在了产床上,更不要说孩子从出生到能脱离父母能自己料理生活,其中擦屎刮尿、寒冬腊月洗衣服所受的苦了,他们有不怕困难把一个生命带到世上来的勇气,做为儿女为什么没有好好活下去的勇气呢?每次看到有人自绝于人世的报导,我都很痛心,特别08年九月看到报导广州某些大学里的学生自杀事件,我都好象看到了那些死者的父母,他们将何等痛苦!都说养儿防老,可这样不负责任的孩子,在结束生命的时候想一想孔子的这句话,也许会改变自己轻重的想法了。

孝道的第二个层次是为人处事的要求:“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也就是说,要做一个孝子的终极目标是,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里是孔子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做一个孝子,不一定天天只生活在父母的面前,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怀,为天下更多的人谋福祉,如果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才是大孝。所以儒家文化是反对消极的人生态度的,孔子对读书人明确提出了目标“学而优则仕”,他要求他的学生要好好学习,学好了才出来做官,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更好地服务。亚圣孟子也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由已推人由一家而到天下大家的观点,这种思想跟我们党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如此的相近,可见儒家的孝道思想还是比较先进的。

千百年来受传统思想熏陶的有见识的仁人志士,能以天下事为已任,能够义不容辞地舍小家而赴国难。我县名人国民党抗日名将王敬久先生,黄埔第一期毕业生,王将军的父道庭公病逝时,国军于该年一月二十八日正展开上海保卫战,正值战况激烈之际,王将军时任八十七师副师长,因在前方指挥作战,将军为独子未能即时返里奔丧,就著孝服迎击日寇,所部弟兄深受感动,因而奋勇杀敌,一战成名。其母赵太夫人,也是在将军率部移防湖南时,病逝于闽北建阳县,母子也没有见上最后一面。王将军这种披孝服以为戎装难道不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于父母”吗?

立身行道并非只是对士大夫的要求,这是对每一个的要求。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要努力工作,开心地生活。当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的追求、有了作为,家庭也就和谐了,社会也就安定了。

当然孝敬、孝顺不理解为“顺”,更不是父子合伙去一起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孝经上这样说::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做下级的对于上级不能直言其无道,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做儿女的对父母的所有事,不加以辨别,一味地唯唯诺诺,他们做了错事也不加以劝阻,其实也是不孝和行为。当父母有了过错的时候,儿女应该怎样做呢?《弟子规》里提出了这样的做法:“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因此,如果父母有错的时候,作子女的有责任劝说父母去改正。宝安区教育局编写了一本《廉政教育读本》供中学生循环使用,如果家长是做领导,他们的学生都能按孝经中的要求去做做好监督,那一定会对廉政建设有帮助的。

那些行为是不孝呢?我们经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我曾经与家乡的一位历史教研员高华老师讨论这个话题,他提出一个新的两个不孝:不知父母年庚为二个孝,不知祖林的方向为三不孝。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对孩子的生日记得清楚,但很多青年人,却记不得父母的年庚,特别是一些年龄对老年人很重要的,象六十六岁、七十三岁、八十四岁,特别是是七十三、八十四岁,北方人认为是老年人的旬头、关口,圣人孔子活了七十三岁、亚圣孟子活了八十四岁,普通人难以超越他们。有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意思是说如果能过了这个关,就还能多活几年。父母到了这样的年头时,做儿女的要提前一年给父母过隆重的大寿,表示父母已经度过了这一年。如果不知父母年龄,忘记了父母的重要旬头,父母一定会很伤心的。另外中国人很重视对先祖的祭祀,不知道林门的朝向,就说明没有给先祖祭祀过。而且由于大多数北方实行土葬,只是有一个土堆。如果不去上坟扫墓添土,由于农田耕作及雨水浸蚀,时间久了坟子位置就会发生移动,到了父母百年之后,给父母归入祖坟的时候找不到了祖坟的位置,那时候就会很难堪了。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1959625日下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韶山。毛泽东来到了父母的墓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轻声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后来又去了毛震公祠,这里面已经没有祖宗牌位,毛泽东还是坚持要进去行三鞠躬礼。毛泽东说:菩萨是迷信,但烈士墓和祖宗牌子是个纪念。由此看来,孝道其实就是要爱自己、爱父母、家家人、爱生活、爱天下人,努力工作,好好生活,让我们利用三月孝敬月主题活动,大家都来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孝道世代传下去!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