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智播客 Hibernate开发过程与session详解

来源:互联网 发布:pages windows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0 01:12

 

    前一篇通过一个例子实际体验了一下Hibernate,通常情况下,使用 Hibernate 进行数据持久化操作有如下步骤:
      1.编写持久化类: POJO + 映射文件
      2.获取 Configuration 对象
      3.获取 SessionFactory 对象
      4.获取 Session,打开事务
      5.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操作数据库
      6.关闭事务,关闭 Session
    上面的步骤具体来说就是,当应用程序启动的时候,Hibernate也启动,这时程序中会构建一个Configuration实例,初始化该实例中的所有变量。接着是加载hibernate.cfg.xml文件至该实例,然后通过hibernate.cfg.xml中的mapping节点配置并加载hbm.xml文件至该实例,接下来利用前面创建的Configuration实例创建一个SessionFactory实例。有了SessionFactory实例,就可以通过它打开一个Session,这样就相当于和数据库建立的连接。然后开启该Session的事物并通过Session接口提供的各种方法操纵对象,即隐式的操作数据。最后提交事物,关闭Session连接。这就是大概的操作Hibernate的流程。
    第一步是写持久化类,虽然是一个POJO类,但是Hibernate对这个持久化类还是有一些要求的。其一,为类的持久化类字段声明访问方法(get/set)。Hibernate对JavaBeans风格的属性实行持久化。其二,实现一个默认的构造方法(constructor)。使Hibernate可以使用Constructor.newInstance()来实例化持久化类。其三,提供一个标识属性(identifier property),以映射数据库表的主键字段,类型任意。如果没有该属性,一些功能将不起作用。
    下面是一些类和概念的笔记:首先是Configuration 类,这个是初始化时需要的类,相当于启动Hibernate的类。Configuration 类负责管理 Hibernate 的配置信息。包括如下内容:Hibernate运行的底层信息如数据库的URL、用户名、密码、JDBC驱动类,数据库Dialect,数据库连接池等(对应 hibernate.cfg.xml 文件),持久化类与数据表的映射关系(*.hbm.xml 文件)。创建 Configuration 的两种方式:
      1.属性文件(hibernate.properties):
          Configuration cfg = new Configuration();
      2.XML文件(hibernate.cfg.xml)
          Configuration cfg = new Configuration().configure();
    上面都是无参的configure方法,这需要配置文件放在默认的地方,并且是默认的名字。Configuration 的 configure 方法还支持带参数的访问:
          File file = new File("xxxxx.xml");
          Configuration cfg = new Configuration().configure(file);
    第二个就是SessionFactory 接口了,它是针对单个数据库映射关系经过编译后的内存镜像,是线程安全的(不可变)。可以在进程或集群的级别上,为那些事务之间可以重用的数据提供可选的二级缓存。构造 SessionFactory 很消耗资源,一般情况下一个应用中值初始化一个 SessionFactory 对象。程序中使用最多的就是Session接口了,Session 是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交互操作的一个单线程对象,是 Hibernate 运作的中心,所有持久化对象必须在 session 的管理下才可以进行持久化操作。此对象的生命周期很短。Session 对象有一个一级缓存,显式执行 flush 之前,所有的持久层操作的数据都缓存在 session 对象处。相当于 JDBC 中的 Connection。持久化类与 Session 关联起来后就具有了持久化的能力,取得持久化对象的方法有 get和load两种方式。
    Session在加载实体对象的过程:
      1. 首先,Hibernate中维持了两级缓存。第一级缓存由Session实例维护,其中保持了Session当前所有关联实体的数据,也称为内部缓存。而第二级缓存则存在于SessionFactory层次,由当前所有由本SessionFactory构造的Session实例共享。出于性能考虑,避免无谓的数据库访问,Session在调用数据库查询功能之前,会先在缓存中进行查询。首先在第一级缓存中,通过实体类型和id进行查找,如果第一级缓存查找命中,且数据状态合法,则直接返回。
      2. 之后,Session会在当前“NonExists”记录中进行查找,如果“NonExists”记录中存在同样的查询条件,则返回null。“NonExists”记录了当前Session实例在之前所有查询操作中,未能查询到有效数据的查询条件(相当于一个查询黑名单列表)。如此一来,如果Session中一个无效的查询条件重复出现,即可迅速作出判断,从而获得最佳的性能表现。
      3. 对于load方法而言,如果内部缓存中未发现有效数据,则查询第二级缓存,如果第二级缓存命中,则返回。
      4. 如在缓存中未发现有效数据,则发起数据库查询操作(Select SQL),如经过查询未发现对应记录,则将此次查询的信息在“NonExists”中加以记录,并返回null。
      5. 根据映射配置和Select SQL得到的ResultSet,创建对应的数据对象。
      6. 将其数据对象纳入当前Session实体管理容器(一级缓存)。
      7. 执行Interceptor.onLoad方法(如果有对应的Interceptor)。
      8. 将数据对象纳入二级缓存。
      9. 如果数据对象实现了LifeCycle接口,则调用数据对象的onLoad方法。
      10. 返回数据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