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入门总结

来源:互联网 发布:极限矩阵v8和华硕g11比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8:25

系统崩溃了一次,很多文件都丢了,幸好丢的文件不是很重要。得了这次教训,以后一定要勤写博客,无论东西多么鸡毛蒜皮,一旦你用过了然后忘记了然后某一天又需要用的时候,想起来自己曾经会过而现在和新手无异,那种心情别提有多郁闷了。

正式转到linux有两个多月了,用linux的原因除了免费以外,最重要的就是linux中有太多好工具了。比如tee这个工具,自己实现起来也很容易,在某天自己急需要这样一个工具的时候发现了它,感觉真贴心。再如sed, grep这些工具,不得不在windows中安装cygwin来用它们,然而寄生的环境总不如真实的安心。

初用linux时也有些困惑的地方,自己也吃了不少苦头。下面总结的这些,是我觉得当自己面对一个干净的linux系统,要马上熟练地在上面工作,应该知道的东西。自己的系统是centos。

web浏览器用鼎鼎有名的firefox,它有众多好用的插件,firebug这个插件是开发web应用程序极好的助手。

Office软件使用open office即可,自己非专业排版人士,打开open office在菜单中几分钟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全部功能。习惯了自然就变好用了。任务计划也使用open office自带的calendar和tasks。

简单的图像浏览使用gthumb,图像编辑使用gimp。

输入法在安装光盘中自带,放入安装光盘,yum –enablerepo=c5-media list | grep scim,然后选其中有chinese的那些安装包进行安装。Linux下非常有名的中文输入法fcitx也非常好用。

软件包管理使用yum。为了省却每次从安装光盘中安装软件包时敲入的一长串yum参数,可以在~/.bashrc中加上:alias localyum='yum –disablerepo=/* --enablerepo=c5-media'这句,以后安装时直接使用localyum命令,如localyum list | grep scim。很多时候在安装光盘和yum源上都找不到,可以在google上用rpm search搜索一下,能找到很多这种网站,上面可以根据你的系统类型来搜索相应的rpm包,免去很多安装软件时版本过旧或者过新的问题。

Chm阅读器的选择很多,我用xchm,其它的如kchmviewer, gnochm等。先安装rpmforge,然后yum install xchm就好。

翻译软件使用stardict,google一下可以找到它的词典下载地址。stardict带有众多的词典,像康熙字典这样的词典也有。

所见即所得的网页编辑器可以使用kompozer。

IM工具我主要使用两个:QQ for linux和pidgin。QQ for linux在QQ的网站上提供下载。Pidgin我主要用来作为gtalk客户端使用,配置的过程可以google到。

在linux下有一套得心应手的工具是非常必要的。一些基本工具如sed, grep, find, locate, awk, w, fuser, ps, top, watch, whatis等这些工具都要熟练掌握。如shell编程等一些脚本语言能让你事半功倍。强大的编辑器vi和emacs,学习它们绝对是物超所值。

看man文档的时候,顺便看看它的see also,这样一来可以多学到很多命令。


音乐播放器使用audacious(http://audacious-media-player.org/),先安装rpmforge,然后用yum install audacious来安装这款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使用mplayer,在安装了rpmforge以后,用yum install mplayer来安装。

最好下载安装yum的downloadonly这个plugin,这个plugin在centos安装以后的yum base中就能找到,直接yum list | grep download看看,然后yum install yum-downloadonly来安装它。安装之后,比如要下载audacious的安装文件,输入命令:yum install audacious –downloadonly –downloaddir=/software/audacious

千万不要直接使用root用户操作,给自己的权力越大,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犯的错误的破坏性也越大。我现在比较喜欢的做法是:先新建一个非特权用户,然后在root权限下用visudo命令编辑/etc/sudoers文件来控制这个非特权用户可以使用的命令,然后使用这个非特权用户进行一切日常操作。

数据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最好把/home单独分一个区,这样就算系统崩溃了,只要/home没有损坏,数据也不会丢失。平时重要数据一定要经常备份。我写了一个脚本,每次开机的时候都自动备份几个重要的文件夹下的内容。把备份的数据放到U盘上,或者放到网络硬盘上去,以防万一。

info和man的使用是基本功,使用它们非常简单,只需要知道极少的快捷键,而且这需要知道的极少的几个快捷键都还是和emacs, vi, less等实现同样功能的快捷键相同。看看它们的帮助文档,把其中有用的命令抄下来,这也只需要花几分钟而已,然后把抄下来的命令放到手边,边用边查。学习vim , emacs等编辑器也同样这么做,很快就能对那些基本操作得心应手了。

修改终端的配置文件(Edit-->Current Profile...),按照自己的习惯修改快捷键映射。顺便查看一下其它有用的快捷键。把这些有用的快捷键抄写下来放到手边,边用边查。

PS1环境变量用来设置终端中的提示符,PS2,PS3等环境变量与此相关,可以在man bash中搜索PS1查看这几个环境变量的作用和设置方法。PROMPT_COMMAND环境变量用来设置终端的标题,这个环境变量通常的值是:echo -ne "/033]0;${USER}@${HOSTNAME%%.*}:${PWD/#$HOME/~}/007"。我很喜欢这样使用这个环境变量:打开终端,按下Ctrl + Shift + t这个组合键,每按一次这个组合键都会新开一个terminal标签,在每个标签页中都ssh到另一个系统或者不同的用户ssh到同一个系统专门进行操作,为了区分这些标签页,需要在ssh之后运行echo -ne "/033]0;${USER}@${HOSTNAME%%.*}:${PWD/#$HOME/~}/007"这条命令来更新每个标签页的标题。

开机自动运行的脚本放在/etc/rc.local中。定时运行的脚本可以放在/etc/cron.d目录下。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