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牧羊人与领头羊

来源:互联网 发布:怎样取消数据有效性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8:18

上周日参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讲座,从而认识了SAP的乐老师,但估计他不认识我 =)

 

这里转了一篇乐老师的blog,很有意思,可以供大家思考。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的面试中,如果你问年轻的应聘者,“你对将来的职业发展(career development)会怎么看?”,十有八九,你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我会在两三年里打好技术基础,然后在管理的路线上发展。”。在西方,如果你问应聘者同样的问题,回答想要在管理线路上发展的比例会小得多。也就是说,在中国,想当领导、当干部的人群比例要高许多。

 

深入地思考这个现象,会发现东西方在对领导的认知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也反映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人人平等是西方基本理念,根植于西方文化和宗教的传统。在神之下,普天下大众人人平等;人的一生并不走向终结,还有来世,可以是天堂,可以是地狱。当前的人生只是生命长河的一个的阶段,这为人们提供了超出今生生命的愿景,以及实现此愿景的引导。在这种价值观之下,今生做什么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只要自己喜欢,只要做好了,就可以帮助达到好的将来(来世)的。这样在此生能否一定要达到某愿望的需求就不必那么强烈了。西方的领导观反映了这种价值观,领导和员工关系更多是工作分工的不同,是平等的。领导的工作更多的是带领,是引导,是影响。在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下,员工就会更多的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来选择职业发展。

 

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只谈人事,不谈神鬼,只谈今生,不谈来世(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第十一)。由于没有了对于神鬼的敬畏,没有了对于来世的展望,儒家文化需要建立一套思想体系,社会框架,来引导人民发现生活和奋斗的价值。仁义道德忠孝礼仪廉耻是儒教文化的最核心价值观,人的一生中就是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学习如何修炼自己,在此生中如何达到一个尽可能高的境界。在世俗的眼光里,是否能够做到领导,反映了这一生的修炼境界。领导是上智,被领导是下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被治与人。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第十九),领导成了一种价值取向,做官升官当领导成了人生最高价值追求,成了衡量一个人此生奋斗成功与否的标志。领导与员工的关系更多的是服从,人治,领导的工作更多的是管理,治人。

 

在西方的世界里,领导是领头羊,领导也是羊,也许更强壮,更有经验,更有远见。他会带领羊群找到肥沃的牧场和丰富的水源。领头羊需要证明它的能力和远见,需要与羊群沟通他的愿景。在羊群中,任何一头羊可以选择离开如果不相信头羊的智慧和能力,但也很可能很快被狼吃掉。或者,表现出比头羊还要强壮,还要有经验,更有远见,取代它。只有神才能是牧羊人。

 

在东方的世界里,领导是牧羊人。领导不再是羊了,是人了,羊群要听牧羊人了。人自然要比羊聪明,人自然要比羊更了解哪儿有肥沃的牧场和丰富的水源。鞭子,石头,牧羊犬是牧羊人的好帮手。羊是不能从羊群里出走的。出走的羊是一定要找回来的。羊是不能取代牧羊人的,牧羊人老了,自有他的儿子和孙子来接班。羊要想从羊群里走出来,成为牧羊人,成为人,是需要刻骨磨练,脱胎换骨的,但也成为羊的终极目标。

 

在东西方文化深刻交汇的今天,在全球化3.0的今天,作为一个领导,无论大小,多多少少都会有自己的管理领导理念。也许我们并不简单是领头羊或牧羊人,但我们不得不反思哪一种领导观更符合中国的国情,不得不思考如何融合不同的领导思想来产生符合国情的领导观,但无论如何,有一个问题是必须回答的,你要把羊群带到哪儿去?

 

对于个人而言,也须回答自己,是做个领头羊更合适呢?还是做一个牧羊人更合适呢?还是做一只快乐的羊更适合呢?如果仅仅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取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是不可能成长为将军的。毕竟仅有很少很少的士兵可以成为将军,如果人人都成了牧羊人,没羊可放,那也就没牧羊人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