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硬盘的使用常识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 python环境搭建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5:01

                                                               移动硬盘使用常识

移动硬盘是一个非标准的usb设备,使用中远不如鼠标这样可K,问题多多,这里就很多常见情况:

  1、如果你的硬盘盒子是50元以下的,尤其是标着IBM字样的,请赶快换掉这个盒子。这种盒子早期还可以,自从03年起生产的质量就不可忍受了,很多的故障都发生在这种盒子上,如果您还爱惜你的硬盘,请换掉它。

  2、移动硬盘分区不要超过2个。

  3、使用200元以下盒子的移动硬盘最好都不要插在机器上长期工作,移动硬盘是用来临时交换数据的,不是一个本地硬盘。
相比于笔记本内置的,移动硬盘里面的笔记本硬盘时刻都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应该尽量缩短工作时间。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地硬盘下载资料等,然后copy到移动硬盘上,而不是挂在机器上整夜下载。
这个说法等于给在usb1.1接口copy海量数据宣判死刑,如果要大量copy数据赶紧加个usb2.0卡吧。

  4、不要给移动硬盘整理磁盘碎片,整理的方法就是把整个分区里面的数据都copy出来,再copy回去。

  5、移动硬盘认不出或者copy会断线如何解决?
  (1)不使用usb加长线,这种线的质量一般不太好,会使usb数据同步出错,使移动硬盘不能正常工作。不使用机箱上的前置usb接口,原因同前。尽量把移动硬盘插在原本的usb口上。
  (2)淘汰你的劣质usb硬盘盒,更换劣质的数据线为带屏蔽层的优质usb线(就是比较好的盒子带的线)。
  (3) usb接口兼容性不佳,非intel芯片组的主板有时候有usb兼容性差的问题,但是现在正在销售的主流芯片组里几乎只有nforce2了,传说新的 bios和usb驱动改善了nforce2的usb兼容性,但是实践证明改善很有限。彻底解决这问题的方法只有购买一个pci的usb2.0卡,其他参见 6。

  6、如何解决供电不足的问题?(供电不足是5的一大原因)
  (1)购买比较好的usb移动硬盘盒。
  (2) 购买4200转的笔记本硬盘做移动硬盘。不要买5400转的。不要相信硬盘上面标的电流值,那没有参考价值。实践证明 hitachi 的4200转诸型号比如 4k80 4k40 80GN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一般不买富士通或者东芝的,因为在大陆没有正式的渠道商。一般也不买st的,因为ST的硬盘一般都是5400的,尽管电流值标的是0.47A。
  (3)购买笔记本电脑时,考虑一下一下usb口的供电能力。已经证明usb接口供电能力太弱的是:三星Q20/ dell 300m/X300 ; sony V505 ; IBM R40之前的几乎所有R;toshiba P2000/2010 ....usb供电能力差,多见于日韩系轻薄机。我最赞赏的就是IBM X31的usb口,不管移动硬盘(哪怕是5400转的);外置combo一律通吃,其供电能力不亚于一般台机。如果购买pci的usb2.0卡,要挑有4针辅助供电口的;如果购买笔记本用的pc卡usb2.0转接卡,要挑带一个变压器辅助供电的,好歹也要有带一个 ps2辅助供电线的。
  (4)移动硬盘盒子自身也有辅助供电线的,好盒子直接给一个变压器,差的盒子也有ps2或者usb的供电线,供电不足时当然要插上,即使usb口足够带动硬盘,如果不是短时间工作,建议也插上,usb接口的供电总是很勉强的。

  7、千万不要混用供电线!!
  某个盒子的线就只给某个盒子用,某张pc卡的供电线只能给那个型号的卡用。供电线的接口电压定义各有不同,乱插轻则烧盒子,重则烧硬盘。

  8、如何让移动硬盘跑得更快?
  copy大的文件肯定比细碎的小文件有效率,下面的的数据都是针对大文件copy的。
  (1)usb1.1 必须升级为usb2.0。 台机有pci的usb2.0卡, 笔记本有pc卡的usb2.0卡。买卡时不能贪便宜,100元以下的笔记本卡,50元以下的台机卡都不要买。
  (2)硬盘的型号要新一点,一般02年起生产的盘都有跑到15M/s+的能力。
  (3)usb接口:首先供电要足。控制芯片以NEC或者INTEL ICH4/5南桥带的为佳,其次ALI,最次VIA。不过这些芯片其实都有15M/S的能力,还要看pcb板的设计和做工。
  (4) 盒子要好。芯片的选择 ISD300 > ALI 5621> meson?(忘了型号)> GL811 =ALI (猥琐版,型号忘了,很小),NEC的桥接芯片很少用在硬盘盒子上,一般都是在光驱盒子里使用,NEC的也很不错,可以和ISD300相比。实际上 GL811也有跑到18M/s的水平,和转接卡一个道理,速度更看pcb的设计与做工。卡和盒子,拣贵的买肯定没错的。
  (5)本地硬盘也要足够快。
  (6) usb1.1的速度是1M/s ,usb2.0的及格水平是10M/s, 如果不足10M/s, 那么在 笔记本硬盘, 盒子,接口,本地硬盘之中至少有一个瓶颈。 我用ASUS intel 845PE主板,元古双接口盒子(ISD300),hitachi 80GN的硬盘,本地硬盘ST7200.7, 速度可以达到 22M/s, 同样平台用罄城GL811的盒子也达到了18M/s。 22M/s已经几乎是硬盘传输速度的极限了,似乎这个时候usb2.0的带宽还没有喂饱。 劣质usb卡甚至只能跑到4M/s足见差距。
  (7)太多细碎的小文件也可以用winrar打包后再copy。

  9、1394移动硬盘的专述:
  (1)供电:机器自带的6针1394口额定电流为1A,已经足够带动所有移动移动硬盘,甚至台机硬盘。 4针口不供电,必须给移动硬盘另外供电。 pc卡接出来的1394也不能供电,必须给pc卡或者移动硬盘工供电。
  (2)1394接口: 以TI双芯片为最佳;ricoh的也很不错,不过很少出现在零售的卡里, IBM X系列板载的常常是ricoh的,ALI的还可以, VIA的最差(一般台机主板板载都是这个),不过还是那句话,做工比芯片重要。
  (3)盒子:一般的移动硬盘的1394都是用oxford911 桥接的,没看到缩水的芯片。oxford922是一个更加优秀的IC,单芯片搞定usb2.0/1394双接口,现在已经有一些高档3.5寸硬盘盒使用, 2.5寸的盒子还没有看到。 PL-3507是台湾一家ic设计公司的产品,同样是单芯片双接口,性能待测,我刚看到产品。
  (4)实测:我的平台用了一个TI双芯片的PCI1394卡,元古双接口盒子(oxfd911),80GN,速度也是22M/S。曾经测试过的顶峰速度也有24M/s。 而同样的盒子和硬盘在compaq X1000(板载VIA1394IC),速度是17-18M/s 。
  (5)1394的最大优点是CPU占有率低。

  10、妥善保护你的移动硬盘。
  切忌摔打,轻拿轻放;
  注意温度,太热就停;
  干燥防水,先删再拔。


关于里面疑问的回答:

  问:为什么不能给移动硬盘整理碎片呢?是整理碎片对硬盘不好吗?那笔记本是不是也要尽量少整理碎片呢?
  答:外置硬盘通过一个usb接口和主机连接,如果同时数据上行和下行,速度会很低,而整理磁盘碎片的过程就是就是数据的频繁上行下行,由于速度慢,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 还不如copy出来再copy 回去。1394也是一个道理。

  问:供电充足时分区数量和使用效果无关。
  答:分区的数量多了在接通时,卷标的弹出会很慢,与供电的问题倒是确实无关。

  问:对于现在常见的金属移动硬盘盒,它的工作温度比内置的可爽多了。内置硬盘出问题更麻烦,所以我都是直接下载到移动硬盘的分区中,然后在分类备份。
  答:移动硬盘里面的硬盘工作环境恶劣不仅仅指温度,还有恶劣的供电状况, 简陋电路接出来的ide接口。


--   作者:guest
--   发布时间:2006-4-3 12:13:00

--   给笔记本硬盘一个小小的家 2.5寸移动硬盘盒选购漫谈
  当你的笔记本升级换了新硬盘,有了新欢旧爱怎么办?当你面对这个海量存储需求急剧膨胀的时代,只用闪存盘已显捉襟见肘,怎么办?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就是自己DIY一个移动硬盘。

  硬盘是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家伙:别看她外表挺坚强的,其实内心脆弱得很。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她——给硬盘挑个安全舒适的家就显得特别重要。和硬盘的大小相对应,硬盘盒一种是2.5英寸的,适合笔记本硬盘;一种是3.5寸的,适合台式机硬盘;至于支持1 .8寸笔记本硬盘的盒子目前还没有。两种硬盘盒差别甚大,本文只谈适合2.5英寸笔记本硬盘的移动硬盘盒(以下简称为硬盘盒)的选购。

一、和电脑亲密接触的方式——接口

  1.接口类别 2.5寸移动硬盘盒的接口基本是USB和IEEE1394,都支持热插拔和即插即用。此外2004年初也出现了SATA接口的,很可能会成为未来趋势,成为下一代移动硬盘的接口标准,但目前市面上较罕见,且是配在3.5英寸硬盘盒上,这里就不介绍了。

  USB是目前移动硬盘盒的主流接口方式,它有两种标准:一种是USB1.1接口,其理论传输速度最高只有12Mbps,一种是USB2.0接口,其理论传输速度最高达480Mbps(60MB/s),兼容USB1.1。目前USB1.1接口移动硬盘盒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USB2.0接口一统天下。

  1394也有两种标准:1394a和1394b。日常所言的1394通常指1394a标准接口,数据传输速率理论上可达到400Mbps (50MB/s);1394b接口快多了,传输速率理论上最少可达到800Mbps(100MB/s)。2.5寸1394接口移动硬盘盒基本上是 1394a标准的。

  2.选择USB2.0接口的优势 购买时首选USB2.0接口的。理由有三:首先,USB2.0接口是主流,非常普及,倘若购置1394接口的,如果碰到和没有1394接口的电脑进行数据对拷时就非常尴尬了;其次价格有优势,便宜的只要几十元,最好的二百多元,而1394接口的便宜的也要两百以上;再次,USB2.0接口的挑选余地大,品牌多,而1394接口的移动硬盘盒较少,较难买到。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在2003年及以前所出的笔记本电脑基本配备USB1.1接口,如果要实现 USB2.0接口硬盘盒的高速度,就需要给爱机配一块USB2.0的PCMCIA卡。

  3.选择1394接口的优势 首先1394有速度优势。由于受到接口转换控制器的性能制约,USB2.0接口移动硬盘和笔记本电脑进行数据对拷时的实际传输速度在11——13 MB/s左右。虽然理论上USB2.0数据传输要快于1394a,但实际使用中,1394a明显快于USB2.0,1394接口移动硬盘盒实际传输速度在 13——16 MB/s左右。
  以上具体的传输速度数据仅供参考,实际传输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①硬盘盒芯片及其电路设计
  ②电脑架构、配置、品质及电脑内的USB2.0或1394接口卡的品质
  ③硬盘的性能。转数越高、缓存越大,传输越快。移动硬盘和台式机进行数据对拷要远远快于笔记本电脑。
  ④文件数量。在文件总大小一样的情况下,文件数量越多越慢。
  其次,系统资源占用少。1394a接口的移动硬盘盒在使用中CPU占用率很低,通常为0%;USB 2.0接口则随着传输速率的提高,CPU占用率也随之提高,通常在14%左右。
  再次如果你用苹果机,那么不用考虑了,要的就是IEEE1394接口的移动硬盘盒。1394本来就是苹果的发明,苹果对1394的支持极佳,你可以在 1394移动硬盘里装一个OSX,用它来直接引导苹果机。不过很遗憾在windows pc阵营中,基本上不能用1394移动硬盘引导系统,只有SONY笔记本行,但要用上SONY自家特制硬盘盒。
  买1394接口硬盘盒时不要忘了去看看你电脑IEEE1394接口是6针还是4针?普通的台式电脑和苹果机都是六针的,而笔记本都是4针的。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传输线缆有3种:6针对6针(1394AA)、4针对4针(1394BB)、6针对4针(1394AB),一般厂家标配的是6针对6针的传输线缆。如果你使用笔记本,记得向商家索取一根1394AB线缆;要么去另购一根,价格从10元到20元不等。

  若想兼顾两种接口优点,那么可以选择USB+IEEE1394双接口的移动硬盘盒。但这种盒子价格高昂,从二百多到四百多不等。

二、不能承受的感动——电源问题

  1.电源问题的症状及危害。买回盒子装上硬盘接进电脑,就在充满期待的这一刻,移动硬盘发出了让人心慌意乱的咯嗒咯嗒声,指示灯忽明忽灭,电脑无法找到该设备,这时我只好沉痛的告诉你 ——硬盘供电不足。还有其它几种情况虽然症状较轻,但性质一样:最常见的是复制小文件时一切正常,但复制大文件时则容易出现供电不足,此时电脑右下角会出现如下警告:集线器电涌超出设备限制。还有格式化时无法完成,硬盘经常丢失数据,大容量硬盘读写不稳定等现象。如果移动硬盘长期饱受缺电折磨,不堪忍受的它将提前走完一生,满腹的数据也将随之灰飞烟灭。

  2.电源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一般来说USB接口硬盘盒电源问题的产生有四方面的原因:
  ①通常供电不足与盒子无关,而是由主板USB端口供电能力不强引起的。供电不足现象在一些笔记本电脑上表现尤为明显,因为笔记本电脑在主板端口供电上比台式机有着更严格的限制。虽然说USB-IF规定USB端口提供的电源是5V/500mA,但目前不少外设所需电源超过此标准。针对这种情形,相当多的笔记本厂商超越USB-IF标准,提高USB端口供电能力,以适应能耗高的外设。可还有不少机型循规蹈矩严格按USB-IF标准设计USB端口供电能力,当此种机型和移动硬盘亲密接触时,就会出现尴尬的一幕——供电不足,因为大多数20G以上的硬盘耗电为700mA(如刚闪亮登场的三星2.5寸硬盘)或 1000mA(如日立2.5寸硬盘)。
  ②硬盘的能耗太高。如前所述目前的主流硬盘耗电大多是大于500mA,只有已是明日黄花的20G以下的小硬盘耗电量是500mA。严格而言,谈这点原因的意义不大,基本上可以忽略。
  ③硬盘盒电路设计不合理,或采用了高能耗的芯片等配件——往往芯片性能与能耗成正比的。这一点会导致症状较轻的供电不足。
  ④USB连接线过长或同时使用过多的USB设备。因为USB连接线起着数据传输和供电的双重作用,连线过长就会导致电阻增大和数据干扰从而产生供电不足。

  1394接口移动硬盘盒的电源问题和USB接口的不同。如前所述,IEEE1394接口有6针和4针两类。两种接口的区别在于能否通过连线向所连接的设备供电。6针接口中有4针是用于传输数据的信号线,另外2针是向所连接的设备供电的电源线。每口供电能力是7W。如果你的电脑是6针1394端口,同时主板供电正常那么就不会产生供电问题;如果你的电脑1394端口是4针的,那么有两种选择:一是需要外接电源适配器,二是用电源线从计算机中取电。

  为了防止出现供电不足现象,一般硬盘盒都会提供一根从计算机PS/2口或USB口取电的电源线或者提供USB Y形线,一个口传输数据,一个取电。建议卖配有从USB口取电电源线的盒子,因为PS/2口不支持即插即用,热插拔容易损坏硬件。此外现在的笔记本基本都不配PS/2口了,根本无法取电,除非你不嫌烦再买个PS/2转USB的接头。但在供电问题特别严重的情况下,譬如以上所说的供电不足原因你一不小心全撞上了,这时只靠取电线对移动硬盘供电,同时对移动硬盘进行长时间或大规模的读写操作,还是可能导致供电不足,硬盘夭折。这时候就要使用电源适配器,不过这个东东通 常不是厂家标配,只有一些高档硬盘盒才配。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此外如果连电源线、电源适配器都没有,还有没有办法解决供电不足?你可以用手机的充电器来碰碰运气,前提是你手机充电器接口要和硬盘盒的供电口相配(如诺基亚的往往可以,但西门子就不行),输出电压、电量和硬盘盒的要求相符。

三、痴心愿你知——USB2.0芯片、1394芯片

  移动硬盘盒的桥接控制芯片是整个盒子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决定着硬盘盒的性能表现。

  1.USB 2.0桥接控制芯片的品牌、型号及市场划分 移动硬盘盒所采用的USB 2.0桥接控制芯片(USB 2.0-to-ATA/ATAPI bridge chip)产商主要是来自台湾,其次是美国、日本。台湾主要的USB2.0桥接芯片产商呈三国鼎立之势:世纪民生(Myson),创惟科技(Genesys Logic),扬智科技(ALi)。美国的USB2.0桥接芯片产商有In-System Design公司(ISD),ISD公司后被Cypress半导体公司收购。日本的USB2.0桥接芯片产商主要是NEC。品牌、型号详见下表: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各种芯片的市场划分还是比较清晰的。属于中高端的有ISD300A1、CY7C68300A 、CY7C6830310、ALi M5621、ALi M5642、 NECμPD720130、μPD720133 、Myson CS8818G、GenesysGL811E。这些中高端芯片大多是2003年发布的。其中CY7C6830310是 2004 年7月年发布,NECμPD720133是2004年6月发布,高性能低功耗,目前大陆市场上不多见。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ALi M5621

  ISD300A1是ISD300的改进型,2001年7月发布,在高档的硬盘盒上较常见,性能好功耗高,2004年以来已逐渐停产。NECμPD720130则是以价格高速度快而闻名。

  大部分中档的移动硬盘盒采用的是ALi M5621芯片,口碑不错,表现稳定。但2004年下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档盒乃至高档盒开始纷纷采用Myson CS8818G,大有成为主流之势。

  而低端芯片基本是在2001——2002年间发布。其中被广泛采用的是Genesys GL811,价格低廉发热低。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Genesys GL811

  虽然这款产品在2002年1月获得USB-IF的认证,但是问题不少,尤其GL811-24以前的版本问题尤其明显。一是由于它兼容性差:在 nForce芯片组和via芯片组的主板上会有不兼容问题;二是在大数据流写入的情况下,经常会报“写入延缓出错”,硬盘在写入过程中和主机断开,主机找不到原来的盘符;三是性能低下,速度逊于其他芯片。面对这种情况创惟科技在2003年推出了改进版GL 811E,与GL811相比性能品质大有改观。

  其实判断控制芯片好坏有个最直观的方法:看芯片大小,往往越大越好,越小越次。

  2.1394桥接控制芯片的品牌、型号 1394桥接控制芯片(IEEE 1394 to IDE/ATAPI Bridge chip)产商就单一多了。在中国大陆市场英国牛津半导体公司(Oxford Semiconductor Ltd.)的产品占主导地位。Oxford的产品有OXFW911、OXFW911plus、 OXFW912、 OXUF922。价格上没优势,但性能口碑都不错。大部分1394移动硬盘盒采用的是针对1394a的OXFW911。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OXFW911

  OXFW912则是针对IEEE1394b的。至于OXUF922则是目前市面上顶级的芯片——整合了IEEE 1394b和USB 2.0,内建硬件加速器。这意味着采用该芯片的外置硬盘盒只要单颗控制器芯片就可以支持IEEE 1394b和USB 2.0接口模式。当然和其王者气派相对应的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价格。目前只用在3.5英寸硬盘盒上。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旺玖科技(PROLIFIC)的 PL-3507芯片和OXUF922相类似,也是用单芯片自动识别接口是USB还是IEEE 1394,但它支持的是1394a和.USB 2.0,目前已有2.5英寸硬盘盒采用了。

  也有一些1394硬盘盒采用美国Initio公司的芯片。适合1394a的型号是采用 128-pin LQFP方式封装的INIC-1420和INIC-1430,后者渐渐居于主流地位;适合1394b 的则是以144-pin LQFP或144-pin TFBGA形式封装的INIC-2430。

四、其它也不容忽视:PCB(印刷电路板)外壳

  1.PCB(印刷电路板) 硬盘盒内部的电路板(有些厂商说明书中称之为“介面卡”)分为大板和小板。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大板背面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大板正面

  大板不仅能充当硬盘托架,起到固定硬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电路设计上胜于小板,有些配有512 Kbit的缓存。这就决定了大板设计的盒子性能优越,能较好地保护硬盘,确保数据安全。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小板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安装了硬盘的小板

  但小板成本低廉,处于主流地位。只有高档硬盘盒和部分中档盒采用大板,价格通常在一百以上。若预算不是很紧张,建议购买大电路板的硬盘盒。好的电路板表面应该光洁而且色泽均匀,元件之间的焊点整齐,焊脚干净,布线合理。现在市面上有些低端大电路板硬盘盒的设计有些投机取巧,电路设计过于简化,实际上是把小电路板加长而已。要警惕这类产品。

  此外盒子的能耗、发热量和电路设计有关系,一些劣质硬盘盒在芯片电路设计上不过关会导致发热量剧增。

  2.外壳 一个好的盒子要内外兼修,不仅要心里美,也要对得起咱的眼睛和审美情趣。但外观是个主观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这里只谈外壳的物理性质这一方面。外壳的选择主要考虑做工。观察硬盘盒边角是否有毛刺,盒盖模具是否精准。闭合的时候应看不到有任何缝隙,倘若盒盖结合处缝合不够紧密,灰尘容易进入。把硬盘安装进去后把盒子稍微轻轻晃动,若能感觉到明显的摇晃,那么其做工无疑是粗糙的。

  其次考虑外壳材料的散热性。外壳用料有三种:塑料、铝合金、铝镁合金。一般而言铝镁合金好于铝合金,铝合金好于塑料。理论上塑料材质的盒子散热效果会差点,长时间运作,可能会出现主板不能识别设备、机子停滞、、数据损坏、死机等问题。但外壳材料的市场划分并不清晰。不少低档盒用铝镁合金的,而一些高档盒却采用塑料材质。目前市面上塑料材质的盒子不多,主流是铝合金的,其次是铝镁合金的。

  再次外壳最好有防滑设计,防止硬盘盒无意中从手中脱落;边角处理成圆角,这样手感好点。

                                                                                       

                                                                                                                                       创者:操岳军

                                                                                                                                       2009-11-21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