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关于学习的思考

来源:互联网 发布:mg动画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9 07:34

 

    上午考完了决策分析,5道计算题,应该说题目并不算难,但是能够完完整整的做出来的却没有几道,尤其是那道风险决策的问题,干脆就画了个决策树,期望值一个都没算,到了交卷的时间,想都没想就把卷子交上了,其余的硕士同学虽然没做完,但还赖在那里不停的算。我不是说他们时间到了还不交卷子的行为不好,相反,我是认为自己对考试的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很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养成了这种重视求解过程、忽视结果的坏习惯。我想如果对自己进行一个深刻的剖析的话,我把这个坏习惯归结为我的胆怯和懒惰:因为害怕算错而不算,因为眼高手低而不算。这样下去,可能造成的结果是知识的肤浅和思维能力的匮乏,更严重的则是自信心的缺失。

    中午看了一眼那本非常经典的程序员语录《我是IT小小鸟》,里面众多高手的自述也让我重新回忆了一下自己的学习历程,大一大二时还能比较安分的学习,可能是承接了高中时形成的优秀学习习惯,就算坐在长椅上等人,我也会拿出高数课本看几眼。让我记忆最深的一门课当属《工程制图B》,把一张很大的纸扑在木板上画什么三视图之类的,比较抽象,每天都要在这些零件图纸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我仍然乐此不疲,虽然之后这门课的相关知识从来没有用到一星半点,但我仍然不后悔学了这门课程,因为从这里面我训练了思维并保持了钻研的习惯。上大三后,配置了一台电脑,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除了赖床、游戏,就是无休止的发愣与迷茫,或许这跟当时的氛围有很直接的关系。虽然那时候是大学里最快乐的时光,甚至直到现在我仍然把星际、魔兽2V2CS当成是我在农大美好时光的标志,但是不管怎样,想起流逝的宝贵时间,总让人心疼不已,可能是现在感觉时间太宝贵了的原因吧。保研并不能证明我优秀,而只能证明我抱佛脚的本事比较高而已。

    越是感到时间紧张,就越是心疼以前流逝的时光,就越是贪多求快。贪多求快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样样通、样样松,彷佛什么都懂一点,但是又没有彻底的领悟,真正需要用的时候,还是要去翻书查资料。所以才说,如果你打算用一年成为高手,那么你五年也不会成功,如果你打算用五年成为高手,可能两三年就修成正果了。在这里,还是要用修行的道理来解释,企图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高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至少对我而言)。我记得以前在初中的时候,特别喜欢钻研问题,每天吃完晚饭,电视从来不看,而是跑回自己的房间去做题,几乎所有的数学练习册上的所有习题,统统都需要解答,有时候为了搞定一道思考题,往往要熬到深夜,但我永远也忘不了第二天去学校和几个臭味相投的同学讨论问题时的那种兴奋。为什么以前可以为了一道难题进行那么长时间的思考而现在只是泛泛而过?如果能保持这种钻研精神,修行能不成功吗?如果真的想要达到这种境界,唯有两个字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踏实”,而不是朝三暮四般的动摇不定。所以,就大的方面而言,程序设计、经济学、数学和英语是最重要的发力点,就目前所学的课程而言,无论是偏数学的还是偏计算机的,都应该扎实掌握,在此之前,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将极大的消耗有限的精力,而其倘若以后还要用到先前所学的知识的话,如果不够精通,恐怕就只能重新再学一遍,吃透一本好书的收获远远强于泛读两本好书。另外,目前有很多学生,尤其是外国的学生,对待课后习题都是一道不落的做完,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岳超源教授在其《决策分析理论与方法》中强调,书中所有课后习题必须全部、独立完成。学习,就要有踏实的作风,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就像应老师所说,只有把书中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后,人们才会焕发出自信的光彩。

    中国的高校对本科生的要求太低了,尤其是对学习社科和人文的学生,这里面有学校学风的问题,更多的则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造成的。这些日子复习决策分析时,遇到了多属性决策问题,忽然想起我在农大上《国际工商管理》课上做过的一个小组作业,内容是评价几个国家摩托车行业的投资环境,主要方法由我提出,当时觉得能用一套半定量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尽管我用了,却没有任何老师告诉我我用的到底是什么方法,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这个叫多属性决策。像这类基本问题,我们大学的教育是缺失的,要求是很低的。学生自己已经能够自发的想到这些问题的解法,但是老师却没有对其进行点拨,没有使这种自发的想法变成自觉的想法,乃至上升到理论层面,这是非常可惜的,也是让我觉得大学白白浪费掉了的最主要原因。我在做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提出一个“IT研发企业的密度指数”的概念,后来我的导师告诉我,这其实是区域科学中的“区位商”,这种点拨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很高兴,虽然这个概念不是我提出的,但至少我也是凭自己的脑袋思考出来的,用杨小凯教授的话说,这是“英雄所见略同”。这样的点拨,对于思考的正规性和信心的培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从另一方面讲,我们又不能对环境的不满抱怨太多,毕竟我们已经处于本校的氛围中,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看得高、看得远,当然,这是非常困难的,中科大的本科生很多都在考G出国,而我在本科时候从来就没有过出国的概念,如果有现在这种的境界,恐怕那个时候也会准备出国而不要在国内读博士了。人的视野是一点一点提高的,用现在的眼光看待过去是不公平的,十年后我再回过头来看看现在的境界,一定也觉得非常幼稚。但是,我们仍然要不断的提高视野,不能把思维局限在一个班级、一个学校或者一个研究所,应当通过文献、讲座等形式了解到更为前沿的内容,这样才能瞄准方向,才能知彼知己。

    今天写下这些文字,是对自己进行的深度剖析,也是给自己一点提醒,希望能在这些方面做的更好。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