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枪》和《阿凡达》看中国电影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万能数据恢复大师5会员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6:13

《三枪拍案惊奇》在内地于12月10日上映,放映短短四天已抢了高达一亿票房,张艺谋挟自己多年来的名声炮制2010年重头贺岁片,莫论2010年会否比《满城尽带黄金甲》更“媚俗”,声望上就已先胜了一仗,而起用当红的二人转艺人如小沈阳、毛毛、程野等,加上赵本山客串,孙红雷与闫妮等明星助阵,与当年《黄金甲》的情况一样,能在一片谩骂声中大火大热。
《三枪》是一次张艺谋拍片心态的彻底改变,他的姿态转变对整个行业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如果说古装大片是张艺谋商业尝试的第一阶段,有票房,但心态依然端着,所以故事拧巴,但这依然开启了中国商业大片的风潮;那么《三枪》就是张艺谋商业尝试的第二阶段,改变心态,真正面对观众,这将如何影响已经在市场爆炸的内地电影,可以拭目以待。
《三枪拍案惊奇》在内地上映以来遭受两极评价,输了口碑却赢了回响与票房。老实说,张艺谋自《英雄》以来自有一套足以引起纷纭议论的“电影美学”,虽然《三枪》评价并不甚“惊奇”,只是令人疑惑这《三枪》到底击中了什么?
从大明星的人海战术,到当红艺人的知人善任,张艺谋的市场策略能够成功不无道理。韩寒评《三枪》只有一分,其中有半分是留给演员,说的固然是小沈阳等二人转演员,哪怕电影前半部分的打打闹闹有多荒唐、与电影有多格格不入,观众入场依然一为看他们半摔半跌的表演模式,二为出于他们当时得令的感召力,人气与话题“爆灯”,而电影是否忠于原著、其剧情为何成了其次。   
有不少观众认为《三枪》只是加长版的小品、或将小品意念集合而成的作品;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张艺谋还是打出“导演有权自由选择题材”的筹码,并且以巡回播映时观众笑得人仰马翻作为“电影好看”的力证,结果观众愈闹愈要看,情况跟《十面埋伏》、《黄金甲》异曲同工,当然,导演的腰包也实实在在的胀的更大了。
有了张艺谋,一半观众进来了。
有了小沈阳、毛毛、孙红雷、赵本山,另一半观众进来了。
与火热上映的贺岁大片相比,这个冬天的确有点冷。热闹热闹的电影院本是个再好不过的去处,可掏空腰包观看到的却是一部部让人看过一遍就不想再提起的“次品”电影,更是使人冷得犯胃疼。不少人这样评价《三枪拍案惊奇》。
   每次新片上映都能烧上“三把火”,不说剧情如何,单是那一抓一大把的明星就早帮影片吸引了众多眼球。此次张艺谋执导的《三枪拍案惊奇》虽然突破了以往“人海战术”、“广播体操”的风格,但从整体上而言依旧沿袭了“明星效应”的“枪法”。
  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每部电影都大腕云集,观众们掏腰包单是冲着去看明星也足以让电影制片方“闷声发大财”。   
  很多影迷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何年年出炉新电影却周而复始没好片,难道国产电影永远也突破不了质量的瓶颈吗?就以张艺谋为例,他作为国内的顶级电影导演,无论能力水准和技巧工艺当之无愧排在国内电影水平的前列,可即便以他的得意之作只要一走出国门难免就会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所谓的大片,只是自说自话而已,跟一些好莱坞大片相比无疑是“小巫见大巫”。成就了票房,却很难成就经典,画面效果或许无可挑剔,思想内涵却俨然空空如也。
 纵观近来国内的一些电影,在内涵上要么俗不可耐、难登大雅之堂,要么艰涩难懂、曲高和寡。 一部真正经典的电影应该是要具备雅俗共赏的特质,让每个观众都能收获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甚至参与其中进行价值理念的思索,而非导演或演员扮演“独角戏”自我陶醉,将观众的感受置之一旁。若在此方面不有所改观,也只能像《三枪》一样,票房虽然火了三把,留给观众的依然只是一声无奈的叹息。    
今天,我们都在面对一个劫难性的文化事实,新年伊始,我们中国“被阿凡达”了。无疑,票房三天破亿已经在说明着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我们难以超越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票房的问题,绝大的票房差距背后所隐藏的,是我们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观和影视思维的一次国际性的洗礼,事实上这部影片尽管在北美地区也创造了一定的票房,但与中国的“追影”相比绝对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我们中国的百姓和文化名人以及影视人,都该在巨大的票房之后反思我们这次“被阿凡达事件”背后所折射的深层问题。

  就在前不久,《南京,南京》导演陆川发出了超雷人的言论,即这部《阿凡达》让中国影视文化界“应该羞愧”。如今看来,这句话是对这件事情最本质的揭示和阐释,他最后说,“这样的我们被击败,是活该的;因为只有这样的失败,才会让我们清醒”,一语中的;曾经陆川的胜利,一部《南京,南京》也曾经颠覆了很多电影人的思维,看来陆川在中国众多导演群中不算一道“硬菜”,但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觉醒者。曾经,中国电影从样板走向文艺,再从文艺憧憬和试探商业,但长时间的文化底蕴却像一根井绳,死死拉扯住中国影视人的思维不放,于是从张艺谋到陈凯歌,再到新锐贾樟柯,都出现了高肯定低票房的问题,后来第一个动中国文艺片奶酪的人出现,即张艺谋,他和张伟平创造了高票房同时也颠覆了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样的畸形影片的集大成者就是《三枪拍案惊奇》,直到我们遇到了《2012》,直到我们被《阿凡达》深深的刺痛。但,我认为也有转型成功的,如吴宇森的《赤壁》,陈可辛的《投名状》《十月围城》,以及冯小刚的《集结号》《唐山大地震》,而另一个问题又呈现在我们面前,感觉到我们这些导演们颇有小马过河的意思,还在徘徊在一种突破和怀疑的犹豫状态中,似乎还可以理解,似乎还可以期待。
  一部《阿凡达》“乱”了中国文化市场,绝不是偶然,更不是一件自惭形秽的坏事,只要我们觉醒了,就是好事。影片的胜利,除了大导演,大特技,我想还有大思维和大底蕴,正如大师级导演索德博格在看了《阿凡达》后说:“从此,电影的历史要以《阿凡达》之前和《阿凡达》之后来形容了。”陆川这样评价这部影片对于中国影视的洗礼,“《阿凡达》张开了想象,也张开了你内心的善意。导演对生命的敬意,在电影中流露无遗。阿凡达突然让我意识到,我们电影的情怀和简单的美好距离有多远;我们和清澈的纯真距离有多远;我们和炙热的梦想距离有多远;一直在扭曲阴暗扯淡的纠结的庸俗中奔走狂欢的我们,距离到真诚,还有多远。电影上映了,我坚信它会再次成为所有中国观众的宠儿。我相信它会击碎所有这块土地上关于电影所有真的假的制作的炒作的哄骗的哄抬的纪录;观众会用口碑来完成这个纪录。这是我们中国电影人要集体目睹的、集体服气的一次完败……因为绝大部分有可能发言有权利发言的我们,都自觉放弃了通往崇高的道路,而彻底拥抱了低俗。我们在虚高的票房中裸奔和狂欢的时候,我们彻底放弃了作为一个电影人、一个民族精神文化产品创作者应有的操守”,多么犀利,何等深刻。中国人像曾经接受《泰坦尼克号》一样再次接纳《阿凡达》就不足为奇了。
  据悉,中影集团发言人昨表示《阿》片上映3天已破亿,打破《赤壁》、《建国大业》 4天破亿的纪录,而资深电影人预测《阿》片可打破《2012末日预言》(2012)的4.7亿最高内地票房纪录,有望突破7亿人民币。 电影热爆,盗版亦猖獗。美国BT网站统计,《阿凡达》两日被下载万次,或成史上被盗版最严重的电影。而,站在喧嚣人群外的中国的影视文化人士却不该躁动,静静的沉思自己所谓的前途了,我想也包括我们的张艺谋张大导演,在技术和人文的融合上,还有很长的路啊。
  我没有否定中国的大导演,但我期待他们进入影院看一看《阿凡达》,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想一想。
   去看《阿凡达》,最先是冲着那3亿美元的投资,想真实比较一下和当年的《无极》烧3亿人民币的具体区别,同样是烧钱的事情,谁烧得比较精彩?事实证明,如果当初看《无极》是一个极端错误的决定,那么这次的《阿凡达》绝对可以弥补这许多年来所有电影的遗憾。那些溢美之词,想见各大媒体、论坛都已经铺天盖地,不用在此赘述,作为旁观者,很多人会思考为什么《阿凡达》会如此成功,为什么是被称为“快餐文化”的好莱坞产品?
  影片中描绘了虚构的外星世界,整个世界都是导演想象出来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观众也带入奇特的空间,可见影片中很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想象力。对于艺术创造,想象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灵感来源,想象力一旦匮乏,艺术就失去颜色和光辉。
  为什么是好莱坞拥有如此惊艳的想象力?不妨换个角度:为什么不是中国电影?
  因为中国电影太靠谱了。中国有太悠久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巍巍中华立于民族之林,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电影永远不愁找不到素材,在万卷史书中轻扬一个拇指,就能挑出一个史话经典。于是中国电影乐此不疲的一次又一次地为人们重现一百年、一千年前的故事,像失了儿子的祥林嫂,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单看与《阿凡达》上映时间相差不远的《十月围城》以及即将上映的《孔子》,都是打的历史牌,用古人的故事赚现代人的钱。我们不否定经典,也不反对用电影更直观的形式来品读经典,但是,百转千回,重复同样的故事会扼杀我们对历史的想象力,我们会笃定地认为曹操就是一代奸雄,乾隆就只会风花雪月,是对历史的亵渎,也是对历史人物的不尊重。
 其实我觉得这观点也不全面,贺岁档里的《三枪》绝对没有翻拍中国经典,那是翻拍的《血迷宫》,和中国不搭边。由此看来,张导的确是国际大导演,以前拍了《红高粱》这些之后,就放眼国际,把中国的故事留给后起之秀来继续发挥。
  纵观中国的影视剧、动漫市场,我们很难想象中国的想象力已经匮乏到什么程度:以张纪中为代表,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到吴承恩的《西游记》一个没落下,但是往往除了技术上的进步,没有太多的突破。最近新版《水浒》因破坏湿地被叫停的事件更是让人扼腕,“除了打皇扫妃,劳民伤财,破坏环境,咱们的影视剧还有完没完”。

与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改编,不如天马行空、大胆放肆地创作。中国电影太靠谱,甚至每一部大制作的电影都有一个原型,我们守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坐吃山空。中国的电影,也一直在学习,越来越精湛的技术,不管是3D还是特技制作,我们都能从容应对,但那些精髓的东西——人性、文化、创造,我们却视而不见。如果说中国电影非得沦落到翻拍的地步,我希望能拍出中国版的《阿凡达》,不是技术上的登峰造极,仅仅是《阿凡达》里不靠谱的想象力,能得其一二,定有惊艳表现。
其实,张艺谋也在一直的挑战自己,扩大自己的想象力。
电影学者张阿利说:“张艺谋拍电影很少重复自己,从《红高粱》开始到现在,拍过20多部电影,对中国电影不断探索和挑战,是他一直的路子。有些探索是成功的,有些探索可能失掉了水准,比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但张艺谋的挑战,对中国电影艺术和商业可能性的挖掘,也让他成为中国电影的话题。这一次他选择古装、惊悚、搞笑色彩的电影,证明他还在转型,奥运会后回到了他追求变化的一贯作风上。我觉得他这次的转变也会有其他原因。 《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相对来说投资与产出比不是很理想,这一次拍摄《三枪拍案惊奇》,也可能是他与张伟平在理性投资下追求一种新的拍法,做一部剧情制胜的电影。 ”
面对《阿凡达》,我们差的是梦想!
面对《三枪》和《阿凡达》,我们也不必太着急探讨技术方面的差距如何补齐,不如踏踏实实、重新捡回来那些被市场的风吹散的关于电影的梦想。毕竟,有梦想,才会有奇迹。
       
尹导于2010年1月12日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