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碳减排的2个理想化实现办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大数据就是统计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9:44

指望人们主动减排将成为一个悖论:如果无法实现全社会的公平和共同减排,那么个人做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到了2个比较理想化的解决办法。
一、分配“个人排放额度”。
信息时代实现这一点倒也容易:给每位公民发放一张排放卡,无论是购物、旅行或吃饭时都要刷一下卡,看看自己用掉了多少的额度(这个额度必须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按人头平均分配)。相信一个又养车又成天出差的人额度是远远不够的,那么他的公司或他个人必须支付费用,向其他人(如用不完额度的穷人)购买排放额度。这个计划需要立法的支持,同时也要平衡好排放额度的价格——这个价格最好处在适度改善穷人生活,但对富人影响不会太大的位置,否则整个计划会演变成类似不切实际的理想国,进而被彻底抵制。
如此,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就体现在了平等的碳排放权利上。以碳的名义征税——这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足以影响大多数的高排放人群,除非他们愿意不断支付费用。假如他们愿意适当控制排放,地球的生态就会得到显著改善。“个人排放额度”果然是个好东西!

二、新技术救赎人类
假如上面所说的“个人碳排放额度”毫无可操作性,并且国际间的合作也流于扯皮,那么人类最好能够祈祷新的技术会来救赎我们…
这其中,太阳能、核能的应用尤为重要,对人类而言意味着取之不竭的能源。著名的哈勃、斯皮策、詹姆斯·韦布三代空间望远镜依赖的都是太阳能,动画片《Wall-E》中的小机器人,每天只需对着太阳充电几分钟就够折腾一天…这样的前景并不遥远。但是,目前太阳能热电或光伏发电的性价比都很低,这显然不是吝啬的人类愿意承受的,只有技术的进步才能改变这种矛盾。
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最近发表了新型光伏电池,以硅晶制成微粒子,并使用微电子和微形机电系统技术——这种雪花般形状的光伏电池比起传统太阳能电池,成本大概能低上100倍,把这种材料运用在帐棚或是衣服上面,露营者就可以直接为手机之类的设备充电了。
类似的能源革命还将发生在众多领域,造成我们现在还无法享受这些技术的很重要因素,就是地球所面临的危机还不够险恶。如果想找到低排放的优质能源,遍布世界的研究院和实验室至少能给出几百种方案。甚至荒凉如月球这样的地方,也促藏着大量氦-3——一种极好的核聚变燃料。
能源匮乏得以彻底解决之后,生态环境便会随之受益。用人工海藻来回收大气中CO2的工程将大有作为,这些藻类还能合成生物塑料,作为可再生材料投入市场。而受到工业污染的水体和土地,可以用生物和化学技术加以清洁,只要碳排放等一系列排污成为历史,类似的净化工程要不了人类太多时间,很快地球会变得跟300年前一样美丽,甚至还要好得多。
再往下,《食品公司》里那种忽略质量的“工业化生产”现象或将改变:更安全的转基因技术能培育出许多超优质的蔬菜水果,口感更佳营养更棒;畜牧业重归阳光明媚的草场;江河湖海也会恢复其应有的生态,让我们品尝到更多野生的鱼类。食品业巨头开始把一间间农产品市场开到社区中来,人们只需适当的使用一些排放额度便可以获得安全而丰富的食物。
由于生态和谐,能源充裕,农业发达…人类群体会迅速扩大到数百亿。除了传统的居住点,一些国家可能开发海洋来建造新的城市,大量迷你型高速潜艇连结着这些城市同陆地的往来,或许深海底下的高速通道也将贯通,陆地上的人早已有了地铁,海底居民也需要。
随后,人类终于得以抛开近百年来的种种束缚,将精力集中到太空探索中去。一个真正的月面基地会正式落成,随后是一个能容纳数万人的月面城市。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工程,用于检验彻底脱离地球支援后的外星移民计划。仅仅数年后,火星殖民计划也将启动,先是营造生态,然后是修建基础设施——人类追求这一切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向更高级的文明纪元挺进。
而在人类社会中,为了避免技术带来的不良效应,相应的法律必须既严格又健全。生物及基因领域的技术尽管能够彻底改变医疗与健康,但其应用依然要遵守伦理的底线。另外一类无比重要的法律体系是用以管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包括限制各种虚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