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不能变成噱头

来源:互联网 发布:百度今日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20:42
在国内软件企业赶超美印思潮的引导下,CMM的旗帜效应越来越明显。近日,东软大连国际软件园通过CMM5级认证的消息成为软件行业中的一个热点。在CMM最高级别认证的光环的笼罩下,东软能一下子获得飞跃吗?东软总裁刘积仁表示,只有当CMM成为东软员工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东软内部沟通一种语言,成为东软的一种文化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CMM的精神,才能真正贯彻好CMM的过程。

  首先,我们自然不能否认东软在软件开发能力上的提高,东软通过实施CMM评估的确能提高来自于国外客户的认知度,增强在全球市场抢夺订单的核心竞争力,融进全球软件市场大的游戏规则中去。但是否所有企业,都能够借通过CMM5级认证,来实现软件开发能力上质的飞跃,还值得商榷。

  CMM不能变成噱头

  没有人能蔑视CMM认证于中国软件产业的重要性,更没有人对CMM发出一丝的质疑声音,在国内软件行业出口的浪潮波涛汹涌的关键时刻,CMM无疑更是国内软件企业争相拥抱的香饽饽,然而,通过CMM认证究竟意味着什么?CMM能主导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轨迹?CMM能转变中国特有的程序员的思维?

  CMM认证让中国软件企业的神经都紧张起来,而通过CMM相关级别认证的企业几乎要将其挂在脖项上进行标榜与炫耀,没有通过的企业则千方百计的为获取通行证而煞费苦心,表现出一副誓在必得模样,象虔诚的教徒面对上帝一样忠诚。

  对于国内的软件企业来说,CMM的概念盛行也只是这两年中完成的,作为衡量软件企业成熟度的模型,CMM在国际上是通行的标准,是对软件开发流程控制的最高境界,没有人对其怀疑过甚至发出一点抱怨之气,然而,仔细想想,在中国这片有特色发展模式的软件行业空间内,CMM又将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近日,记者接触到了各个层次的软件企业的程序员,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唯CMM马首是瞻的时代,国内的程序员们通常都带有抵触情绪,这不光是由于CMM是舶来品,也不简单的是因为水土不服的缘故,CMM在国内软件行业表面追捧的现象下,却隐藏着更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CMM成为一种信仰

  信仰的魔力是不能低估的,当一个人囿于信仰的观念下时,也等同于被神奇的力量所支配,从国内软件企业对CMM的态度来看,CMM的诱惑力绝对可以同信仰相媲美,不同的是对待CMM,国内软件企业往往是整体战略上重视,具体到开发过程中却忽视它,甚者,有人认为国内软件企业如果按照CMM的规定方式进行软件开发与流程控制的话,反应到最终产品上时将是一种倒退。

  对于该观点,一些企业的软件开发人员更心有所得,即使我们都在努力依照CMM的程序操作和安排开发进度,但最终的结果往往还不如依托既有的模式开发效率高,由于本土的程序员从教育与学习的开始就有特有的理念遵从,而编程习惯与方式的改变是很难的。

  刻意的模仿则欲速而不达,甚至许多程序因为与CMM标准不统一而推倒重来,显然这样做既耽误了进程,又影响了产品的技术创新性,特别是固定的模版式套用方式来试图接近CMM的规则的做法,让软件设计人员与软件工程师进退两难,把握CMM规则的精髓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整体团队的协调划一,哪怕理解上的稍微偏差都会影响整体效果的把握。

  因此,在国内CMM呼声渐强的情况下,程序员的难以转变角色很容易造成企业陷入为CMM而CMM的尴尬境地,对于所谓的CMM,国内一家软件企业的老总语气很是坚定,CMM就如同花瓶一样,通过CMM认证是为企业穿上漂亮的外衣而已,对于象国内企业规模偏小的企业来说,CMM很容易成为思维上的枷锁,导致产品开发创新无力,扼杀创新观念的细胞。而恰恰在国内规模小的企业占的比例要大的多。从这方面看,小企业是不适合以CMM标准来改善企业开发流程的。

  那么大的企业是否适合应用CMM开发模式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大的企业中同一个项目往往需要上百人协调起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CMM正好给我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框架。但企业适合应用CMM并不代表着上马CMM就能发挥出CMM应有的作用,这需要一个时间很长的磨合期,而这段时间对于企业来说是最为痛苦的。

  在一些软件企业中中,通过CMM认证往往在某阶段被指定为硬性的指标去执行,特别是最后的冲刺阶段,在心理上就带有敷衍了事、凑凑合合的态度,当CMM的评测专家莅临时,就拿出一套应急用的软件开发流程体系等框架性性的东西掩人耳目、蒙混过关,但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并没有依照CMM规定的模式去遵循。而这种情况在国内软件企业中已经是心照不宣的秘密。

  正视CMM认证

  CMM认证体系作为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证,成为众多国内软件厂商生存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CMM认证也演变成企业的终极理想,但纵观国内软件企业的研发环境和软件开发管理水平,的确不尽如人意,而盲目追求认证的一窝蜂势头却令人堪忧!

  CMM认证简称能力成熟度模型,是鉴定企业在开发流程化和质量管理上的国际通行标准,全球软件生产标准大都以此为基点,并都努力争取成为CMM认证队伍中的一分子,当然作为和国际软件业一脉相承的国内软件行业也概莫能外,但情绪化的激动不可避免会产生误解和感性上的崇拜,这种有悖于CMM认证理念的意念势必会伤害国内软件企业。

  不要为了通过CMM认证而拼,我们高攀其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由此带来的管理效益,和平衡国内在开发周期上的有效控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国内软件企业恰恰陷入了这样的不能自拔的怪圈,想象着如果自己能通过认证,就能飞黄腾达,就能摇身一变、超凡脱俗,就能凌驾于其他软件企业之上,心理上的阴影效应挥之不去的话,留下的余痛不仅伤害到肌肤,连业已建立起来的规范的质量控制体系也会无功而反。

  认识CMM认证需要擦亮眼睛,切勿在这一关键点上患上近视的弊病。其实CMM认证只是相对成熟的通用标准,对于国内一些还没有势力和规模通过CMM认证的企业来说,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坐以待毙,根据自己对软件开发流程管理的认识,建立起一套符合本企业的完善的控制体系,这才是当务之急。

  国内软件企业先学会走再跑

  国内软件企业的程序员质量与水平还很难恭维,对于刚刚蹒跚学步的软件开发人员来说一步踏入高级的程序开发管理流程中,必然会有所不适,国内的程序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还不具备上马CMM软件开发管理的基础,这中间包括缺乏团队精神和协作开发能力,没有形成习惯的规范研发流程文档,甚至于连规范化、标准化的代码编写习惯都还没有注意到。CMM不是一蹴而就拍脑门的事情。

  因此,我们更不能奢望程序员能有需求理解、分析能力,复用性和模块化思维,而这些必然是实施CMM开发流程管理中的不可或缺的铺垫,如果想一口吃个胖子的话,肯定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而国内软件企业目前的心态恰恰是这样,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准备跑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