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分配模式:静态区、堆、栈

来源:互联网 发布:曼联和曼城球迷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23:16

静态区:保存自动全局变量和static变量(包括static全局和局部变量)。静态区的内容在总个程序的生命周期内都存在,由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分配。


:由malloc系列函数或new操作符分配的内存,其生命周期由free或delete决定。在没有释放之前一直存在,直到程序结束,其特点是使用灵活,空间比较大,但容易出错


:保存局部变量,栈上的内容只在函数的范围内存在,当函数运行结束,这些内容也会自动被销毁,其特点是效率高,但空间大小有限

例子;

Code:
  1. #include <stdio.h>   
  2. int a = 0;//全局初始化区    
  3. char *p1; //全局未初始化区    
  4. main()    
  5. {    
  6.     int b; //栈    
  7.     char s[] = "abc"//栈    
  8.     char *p2;// 栈    
  9.     char *p3 = "123456"//123456/0在常量区,p3在栈上。    
  10.     static int c =0;//全局(静态)初始化区    
  11.     p1 = (char *)malloc(10);    
  12.     p2 = (char *)malloc(20);    //分配得来得10和20字节的区域就在堆区。    
  13.     strcpy(p1, "123456"); //123456/0放在常量区,编译器可能会将它与p3所指向的"123456"优化成一个地方。    
  14. }    

再来看下各个生命周期:

外部变量=全局变量
作用域:从定义处到源文件结束
生命周期:从程序执行开始-程序执行结束

局部变量
作用域:函数(复合语句)内部
生命周期:从函数调用开始-函数调用结束

static局部变量
作用域:同局部变量
生命周期:同外部变量

static全局变量
作用域:被编译文件的剩余部分
生命周期:同全局变量

当一个源程序由多个源文件组成时,非静态的全局变量在各个源文件中都是有效的。 而静态全局变量则限制了其作用域, 即只在定义该变量的源文件内有效, 在同一源程序的其它源文件中不能使用它。



外部变量(extern)
在某个程序文件模块中定义,该变量可以在整个程序的所有文件模块中起作用。只是在其他模块中使用的时候,必须要把他声明称外部变量,即在前面加extern。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