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学习,论学习的“情”与“境”

来源:互联网 发布:电力cad制图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20:19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同学、同事说没有心情看书,没有心情做事情,这或许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情”。
然后又有时候有这样的说法,太吵了,我我看不进去,这或许便是“境”。

只有在合适的“情”与合适的“境”中,学习才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似乎符合建构主义的说法。
可是,我本来就很讨厌新名词,新概念,套用最古老的理论方法,师徒教学,在做中学,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知识自然而然的成为经验。
细细思量,确有其事。比如刚在球场挥汗如雨的同学不可能立即进行数学运算,在嘈杂的火车站候车厅进行算法研究是比较困难的,当然,也有少数场独立型特强的同学,他们不在此讨论之列。

合适的“情”说明了学习者主观意识上有了学习的需要、愿望,这是个很广泛的概念,暂时没有想到合适的术语去解释,或许可以理解为合适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为习惯。我个人理解,这也是一种短暂的“习惯”,一种情景的融入。比如,当你一个上午都在进行数学运算时,你对一些知识会思考的很深入,如果不会太疲劳,你会希望自己更加的深入下去。相反的,当你沉浸在一部电视剧或一本武侠小说中时,你的愿望是尽快的看完或读完它。在这种时候,如果突然让你去做另外一件事情,你排斥、甚至拒绝去做,便是这个道理。
这种道理可以迁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拿恋人而言,在初期两人因为一些说不清的东西相互吸引着,慢慢的随着接触的深入矛盾越来越多,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相互不能接受和改变,不能接受另一个习惯,有时是与自己的习惯相斥的习惯,也不愿意去改变自己的习惯。
拿这种情况应用到学习中而言,便是,在学习一门新知识时,尽量的让自己先进入那种知识的氛围,让自己在心理上先接受它,接受这门知识,教授这门知识的老师、教室等,只有进入了这种状态,学习才会变成你的主要关注点,否则你的精力很可能集中在教室太热了,为什么不换个有空调的教室呢;这个老师太沉闷了,就知道念课本等上面。
这在教学上或许称为情景导入,或许是课堂导入等等,应该是从教学的不同方式和教学的过程而言的。优秀的教师都是情景引入的高手,建议一些新手和学习者,在需要进行学习时先让自己进入学习的状态。

相对于“情”,“境”更多的在物理上阐释了易于学习的环境。比如安静的教室、静谧的图书馆、温馨的书房、严肃的办公室等等。
不同的环境适合传授不同的知识,这是我深信的。抛除个人的因素外,环境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孟母三迁的故事足以证明。“境”对于儿童的影响是绝对的,对于成人的影响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是是显著的。儿童就像个白板,可擦可写,看哪个部分的起着主导作用。选择良好的环境,比如在进行程序算法研究时,选择图书馆,安静,有很多的书籍可以参阅;愉悦身心时,半卧半躺之间,一几,一茶,一书;理论探讨、需要争鸣时,广阔的运动场,围坐的茶室都是不错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选择不同的场所,对减小学习者的压力,从心理上降低知识难度的作用。

情与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构成了人类学习的重要因素。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提升自我、快速适应。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