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11: Handle assignment to self in operator=

来源:互联网 发布:hdtv直播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6 19:15

“自我赋值”发生在对象被赋值给自己时:

 

这看起来有点傻,但它合法,所以不要认定用户绝不会那么做。此外,赋值动作并不总是一眼就被认出来,例如:

 

如果i和j有相同的值,这便是个自我赋值。再看:

如果px和py恰巧指向同一个东西,这也是自我赋值。这些并不明显的自我赋值,是“别名(aliasing)”带来的后果:所谓“别名”就是“有一个以上的方法指称(指涉)某对象”。实际上两个对象只要来自同一个继承体系,它们甚至不需声明为相同类型就可能造成“别名”,因为一个base class的reference或pointer可以指向一个derived class对象:

 

如遵守条款13和条款14的忠告,你会用对象来管理资源,而且你可以确定所谓“资源管理对象”在copy发生时有正确的举措。这种情况下你的赋值操作符或许是“自我赋值安全的”(self-assignment-safe),不需要额外操心。然而如果你尝试自行管理资源(如果你打算写一个用于资源管理的class就得这样做),可能会掉进“在停止使用资源之前意外释放了它”的陷阱。假设你建立一个class用来保存一个指针指向一块动态分配的位图(bitmap):

 

下面是operator=实现代码,表面上看起来合理,但自我赋值出现时并不安全(它也不具备异常安全性,但我们稍后才讨论这个主题)。

 

这里的自我赋值问题是,operator=函数内*this(赋值的目的端)和rhs有可能是同一个对象。果真如此delete就不只是销毁当前对象的bitmap,它也销毁rhs的bitmap。在函数末尾,Widget——它原本不该被自我赋值动作改变的——发现自己持有一个指针指向一个已被对象!

 

      欲阻止这种错误,传统的做法是藉由operator=最前面的一个“认同测试(identity test)”达到“自我赋值”的检验目的:

 

这样做行得通。前一个版本operator=不仅不具备“自我赋值安全性”,也不具备“异常安全性”,这个新版本仍然存在异常方面的麻烦。更明确地说,如果“new Bitmap”导致异常(不论是因为分配时内存不中或因为Bitmap的copy构造函数抛出异常),Widget最终会持有一个指针指向一块被删除的Bitmap。这样的指针是有害。你无法安全地删除它们,甚至无法安全地读取它们。

 

怎么办呢?

看如下代码,只需注意在复制pb所指东西之前别删除pb:

 

现在,如果“newBitmap”抛出异常,pb(及其栖身的那个Widget)保持原状。

 

如果你很关心效率,可以把“认同测试(identity test)”再次放回函数起始处。然而这样做之前先问问自己,你估计“自我赋值”的发生频率有多高?因为这项测试也需要成本。它会使代码变大一些(包括源文件和目标文件)并导入一个新的控制流(control flow)分支。而两者都会降低执行速度。

 

还有一种copy and swap技术。

 

A variation on this theme takes advantage of the facts that (1)某class的copy assignment操作符可能被声明为“以by value方式接受实参”;(2)以by value方式传递东西会造成一份副本:

 

 

请记住:

1、确保当对象自我赋值时operator=有良好行为。其中技术包括比较“来源对象”和“目标对象”的地址、精心周到的语句顺序、以及copy-and-swap。

2、确定任何函数如果操作一个以上的对象,而其中多个对象是同一个对象时,其行为仍然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