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就好像郭达和蔡明的相声似的,鱼呢,被天鹅吃了,天鹅呢,吃饱了飞了…………

来源:互联网 发布:电脑硬件检测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8:31

今天在公交车一没事,看了一篇文章,是关于中国的富豪又一次移民潮的相关文章,富豪的移民的主要原因是一、国内的投资环境不佳与财富仇富;二、子女的教育问题,不想让自己的子女接受国内的教育。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前几天一个朋友和我说的,中国的目前这种相状和中国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问题,他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但是时至今日,结果好像是整个社会只理解了小平同志的前一半,而忘记了后半句。

先说说那一部分富起来的人吧,有不少一部分是80年代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 经过自己的奋斗创下了那份基业,但是却要面对国内不良的投资环境,很高的税费。有很多好的投资行业想要进入却被政府被告知不可以进入。中国政府就会是这样,拿着纳税人的钱,办赶快想办的事,从事自己利益想从事的工作。听过身边有些钱的人是这样说的,宁可把钱直接捐给贫困人民,也不愿意交给政府。可见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是如何的。的确是这样的,假如我们也是身价上亿的人,也不愿意把钱交给那些贪污腐败拿着我们的钱,只说几句好话来忽悠群众却不为人民办实事的政府。真还不如我们自己将钱捐给贫困地区的人民,也让我们自己放心自己捐出去的钱,真的是用在了该用的地方。

再就是贫豪们也在恐慌,中国的让一部人也富起来的政策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会不会出现均分的现象。所以很多有钱的人和有才的人现在已经开始选择外国定居。或者自己不出国,已经将自己的下一代留在国外的决定。国内也兴起了很多,为此类人群提供服务的办理移民的公司。出现这状况的原因,政府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己的责任,为什么这么多的人选择了离开,如果国内的环境真的好的话,或者真的可以讲的过去,和想那么富豪未必会选择移民,去一个陌生的国度去生活工作的。毕竟不是人人都是英语通,即使是英语通,也并非是英语文化通,去了那样一个国度,即使有华人的生活圈,也不是很好的融入当地的生活。他们会去花着钱受这罪吗?他们不喜欢和国内自己熟悉的邻里街坊有事没事一起拉拉家常吗?

再说说这个子女教育的问题,前段时间也看到了一个数字,1980-1989年出生的人有关2亿多一些,我想了想应该占到了中国总人口的七分之一了吧。后来又一想,好像那个时代是在历史上再也不会出现了吧。中国的人口已经很多了,计划生育正在延续,怪不得80后这个字眼,在如今的社会会引起那么多的关注。有时在想,是不是可以这样理想,正是这个10年突增的人口群体,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从我们出生到我们从事的教育,再到我们毕业,就业,好像现在只能说到这。先说说教育吧,其他大家已经都知道的,我就不早提了,单说大学扩招这一项吧,不知当时是哪个昏庸的领导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打着大学扩招的旗号,是让如此多的人实现了大学梦,包括我在内,然后我们这一部分因大学扩招而得益的人,却是拿着整个大学的整体牺牲来的,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降至了贫民教育,生活中有人常常这样开玩笑,大学生上大街上一抓一大把,这句话,身为普通大学的我,听着真的感觉没什么,很朴实,有时我自己也这样说。但是如果让稍微好一些的大学里的学子听到,或者普通学校里的好的学子听到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大学是扩招了,但是质量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大学的师资没有太大的变化,突然多了那么多学生,教育质量能保证话。回答肯定是否定的。现在政府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是为什么还是在继续呢。记得09年的高考期间,很多新闻都在报导有关09年的高考人数已经明显承下降趋势,即使是抛开1987、1988、1989年那几年出生的人口最多,是一个顶峰,1990年以后是下降趋势的人口增长原因,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人放弃了高考,原因是看到了像我们这样的,大学毕业后仍然找不到工作,不仅花费了父母辛辛苦苦血汗钱,但得不到知识,更得不到社会认可的这种现状的一种反叛,还有一部分是很多已经选择参加国外的高考。我们不禁在想,中国的教育是不是出现问题了,政府有没有意识到,意识到了,又在做些什么。还记得那句笑话没,中国电视上最会忽悠人民的电视节目“《新闻联播》”,前10分钟,领导很忙,中间10分钟,人民很幸福,最后10分钟,外国很乱。这种表面的功夫,政府已经演的很好了,这的确是得到了当前全国人民的一至肯定,可以不用再演了。来点实际的就行了。

说到这个大学扩招,富了谁,穷了谁,苦了谁,又甜了谁呢。穷了老百姓,苦了供养我们的辛苦父母,富了那些某某人,给了我们三年或者说四年的“美好的”大学时光。

 除了大学统招,还有一个问题可能已经被很多人所忽略,其实那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那就是自考,很多为了追求学历的莘莘学子而去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可能有些人还不太了解这个情况,我大约介绍一下,自考各省不太一样,但大体应该差不多,我以山东青岛的为例,一年理论上有两次考试时间,但是每次考试完了还有两次补考时间,也就是说实际上有4次考试时间。正常考的两次报考科目可以比较多,最多四门,补考的两次,最多三门,但是因为时间上可能有重复的原因,比如,都是在星期天的上午,有两门,如果是在同一次考试中,那就只能是选择报一门了,所以最后来说,只能是一年报6次普通考,4次补考,普通考和补考效果一样,只要能过就行。所以有很多学子为了时间上能够早些拿出证来,也不在乎是否是普通考还是自考。普通考一门30元,补考40元(实际好像比这多几块,就拿整数来取吧),以青岛为例,2009年4月份,有40000多人报名,就以4万取整算吧,一人按5门普通考,3门补考算吧 那就是((5*30+3*40)*40000=10800000,把零头去掉就算是成本吧,那也有1000000,一千万)这些真正交到省教育局的根本不多。因为我曾经是被学校当作勤工俭学的被派到省会,参考自考的分数统计工作,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实际最后的结果是,这些近千成的资金,很少的一部分流入了国库,实际上政府对此也不怎么管,最后这些钱都分到自考办的人的口袋里了,记得那个自考报名时镜头,几个大妈级的人物,拿着一个鞋盒子在那收钱,很是张狂,没零钱,自己破,有不懂的问她们,自己看,政府的办事态度嘛,理直气壮。而且怎么收你钱,就怎么收你的。你一点脾气没有,你要是不排好队,不让你报你也没脾气。而且那个破鞋盒里,最后往往是满满的红色的毛爷爷。当时作为大二学生的我们去,省会的时候,共去了6人,坐的是动车组,住的是三星级宾馆,吃的那就不用说了。一共呆了5天,然后一人给我们150块钱,一天30。身为学生的我们当时还感觉很高兴。然后我们最后有一个同学看到了,他们分钱时,是一把一把的分,好像一把就有一万吧,每人都是两三把的分,这只是全年四次考试中的一次。剩下的我就不说了,大家应该也能想到了,然后结果就是,在那个自考办很破旧的办公楼的院子里,停满了各种轿车,有很多新闻上在放,全国每年因各类考试,例如四六级,自考等的上亿元的费用都跑哪去了,这会儿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还有前几天在北京一个信息产业部的一个司里下属的一个事业部去面试,就是做外省地市级政府网站或者地方和政府有关系的企业网站开发的公司。听那个面试官那么一说,我没太听明白,因为政府里的那些官位实在没搞懂,也不想搞懂,咱压根就是那不想当官的人,起码目前来说 是不想当目前这个党的官的人。这么说吧,大体意思就是受信息产业部的什么政策的影响,要搞一个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网络信息展会,政府以帮助某个企业为由,出资多少钱,帮你搞一个展会,假如成本只有6000吧,其中中央出2000(假设)块钱吧,那你地方肯定要出了,因为中央都出了,你地方能不出吗?地方再出2000,最后还有哪要出的,反正最后这家企业可能只要出600就可以了,然后等展会结束会,5400的资金又回到司里去了,反正我也没太听明白。最后就是5400元从国家那个大库到了司里的那个小库。这个结论还是面试的那个人和我说的,打死我也没那么聪明想到这些。还有,这只是一个司级的主任,他上面的领导咱就不好说了。还有年终或者季度考核的时候,领导会问他们工作做的怎么样,他们会和领导说,中央的意思已经传达到地方,反响还可以,至于口袋里入了多少钱,那就不会向领导汇报了,因为领导也有自己的,大家都明白。国家就是以这样的行业来响应政府官员不能入商业的号召的。真是汗啊!

 

说了这么多,不可否认有报怨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对那么流入他国的资金和高端人才的担忧与反思。国家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财富,培养出来的人才都为国外服务。我们能不担心吗?我们能不出来说几句吗?只是感觉这个社会现在矛盾有些太突出了,是不是会爆发,房价的上涨已经突破正常人所能够接受的价格的时候还会有什么发生呢,当一个又一个北京周边的农村因拆迁而产生百万千万富翁,当一群又一群大学生毕业没有工作,挤在几平米的房间里,每月挣那1000多元的时间,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再一次在我脑中想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