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认知学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二维数组定义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22:50

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分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例如,“现在正在下雨”是一个事实判断,这种判断的正误取决于是否符合后验事实;而“下雨对缓解旱情很有利”就是一个价值判断,它的正误取决于是否与某种既定的价值观相符。

             ――《价值认知原理与金融市场价格操控》黄长征

 

花了很长时间阅读了这本认知学的书,感觉收益挺大的,是目前为止,读到的跨学科融合最多的书,解开了个人的一些困惑。

 

一、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

书中是基于“丑小鸭定理”(丑小鸭和白天鹅之间的区别和两只白天鹅之间的差别一样大)展开阐述认知学的,世界上不存在分类的客观标准,一切分类的标准都是主观的,丑小鸭定理的哲学支撑基础有两点:

 

1、同维异维原理:两个事物,总有相同的属性,也有不同的属性,从相同的属性去归类,两个事物可以归成同类,从不同的属性去归类,两个事物成异类。

2、量变质变原理:随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深度增加,人们对事物的分辨率也随之提高。即使是原本认为两个事物在某方面属性是相同的,但由于认知能力的提高(分辨率提高),也就能够分辨出两者不同之处。

 

在《活出自己》书中提到,人是宇宙的中心,而在《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中,老师也提到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当时个人就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希望寻找到理论依据。从认知理论角度来说,这是正确,因为每个人认识事物都是在“我的逻辑框架”下开始的,个人的存在实质是“我”意识的存在。由此,我找到“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的理论依据,或者说是科学根据。也许很多人不认可这个观点,但大家可以回忆你小时候(即使是现在)认知事物的过程,就不得不承认这个结论的意义。

 

进一步推理,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错和对,因为正确和错误都涉及到价值判断(除非是很明确的事实判断),而价值判断是有时效性和相对性的。

 

二、追求知识的完备性和一致性

书中有一个观点是说“所有的知识都是地方性知识”(地方性知识是相对普遍适用的真理而言,强调知识是具有适用范围的)。追求知识的完备和一致,有时是很难实现的。就目前为止,我个人一直在追求知识的完备性(因为这几年在个人的知识体系中不断加入经济、人文、心理和艺术等方面的元素,以求完备的知识融合,产生新的个人核心竞争力)。知识的一致性,强调逻辑的一致,广义延伸一下,可以认为是知识的专业性。

 

知识的广度(完备性)和知识的专业化(一致性),能否在某个点完美结合?自己个人在追求知识完备的过程中,倒是担心对专业性的无情冲击。

 

个人的一个美好憧憬,就是希望跨学科的学习,在将来能够为自己带来新的竞争力,而这种的学习是需要达到哪种深度才能够有“马太效应”出现,有时真是个人造化了――就是每个人的那一瞬间的顿悟啊!

 

推荐大家阅读该书,书中的《后记》写的是如何做学问做人,想必也会深深感动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