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相关系数(1)——Pearson(皮尔逊)相关系数及MATLAB实现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并发编程实战豆瓣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18:11

统计相关系数简介

 

 

由于使用的统计相关系数比较频繁,所以这里就利用几篇文章简单介绍一下这些系数。

 

相关系数:考察两个事物(在数据里我们称之为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如果有两个变量:X、Y,最终计算出的相关系数的含义可以有如下理解:

(1)、当相关系数为0时,X和Y两变量无关系。

(2)、当X的值增大(减小),Y值增大(减小),两个变量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00与1.00之间。

(3)、当X的值增大(减小),Y值减小(增大),两个变量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在-1.00与0.00之间。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

通常情况下通过以下取值范围判断变量的相关强度:
相关系数     0.8-1.0     极强相关
                 0.6-0.8     强相关
                 0.4-0.6     中等程度相关
                 0.2-0.4     弱相关
                 0.0-0.2     极弱相关或无相关

 

 

Pearson(皮尔逊)相关系数

 

 

1、简介

 

皮尔逊相关也称为积差相关(或积矩相关)是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于20世纪提出的一种计算直线相关的方法。

假设有两个变量X、Y,那么两变量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公式一:

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公式二:

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公式三:

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公式四:

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以上列出的四个公式等价,其中E是数学期望,cov表示协方差,N表示变量取值的个数。

 

 

2、适用范围

 

当两个变量的标准差都不为零时,相关系数才有定义,皮尔逊相关系数适用于:

(1)、两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都是连续数据。

(2)、两个变量的总体是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的单峰分布。

(3)、两个变量的观测值是成对的,每对观测值之间相互独立。

 

 

3、Matlab实现

 

皮尔逊相关系数的Matlab实现(依据公式四实现):

 

也可以使用Matlab中已有的函数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

 

 

4、参考内容

 

http://zh.wikipedia.org/zh-cn/%E7%9B%B8%E5%85%B3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