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为何不提供你期待的就业服务?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 安装ssh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3:41

求学、择校不得不想的系列问题

大学为何不提供你期待的就业服务?

 

一、你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现实吗?

1、怵目惊心的就业现象:大学生就业难已是老调重弹,只是每每想起这些现象都怵目惊心: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人山人海、挤折胳膊,被迫提前结束;大学毕业生责问某国企人事经理:好不容易盼到毕业,800元月薪让我怎么对得起父母提供的学费?;大学毕业生质问教育部门官员:招聘农村教师都拒不给大专生机会,你们为何要设大专院校?大学毕业生5年找不到正式的工作,愤而焚烧毕业证书;大学毕业生屡屡求职失败导致精神间歇性失常,扬言要炸毁人才市场;大学毕业生生产流水线上连轴转,在富士康爆发13连跳楼……

2、不容忽视的就业数据: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相关就业数据为:1)受雇全职工作比例81.2%,连续3年下降;2)失业毕业生比例——“211院校8.8%,非“211 本科院校11.5%,高职高专院校14.4%,民办院校就业率最低;3)就业月薪虽略高于2008届,仍低于2007届水平;4)半年离职率——“211院校22%,非“211 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注:选自《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3、蚁族、啃老族的无奈:大学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比例连续3年下降,约1/3以上的就业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已称得上幸运儿。更有群居在城市边缘的“蚁族”时不时需要父母的接济,更有蜗居在家的“啃老族”蚕食着父母本不年轻的岁月!是的,社会可以引导这些大学毕业生走向边远地区和农村,甚至指责他们责任感不强。但是,谁不渴望幸福、尊严的生活?近82%的“蚁族”原本就来自普通城市家庭或农村,他们怀揣梦想涌向大学校园,为的是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父母的期待眼神凝视下,仅仅因害怕湮灭这希望,就迫使他们顽强地留居城市!

依你看,所有的大学都理解这无奈吗?所有的大学都能承载这希望吗?

 

二、你分析人才供给关系和矛盾吗?

1、国家赋予大学的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正因大学的重要地位,国家对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采取学费双轨制:拨款巨额教育经费给公办院校,核准公办院校收取学生学费;核准民办院校收取学生高额学费,其学费甚至是“一个大学生一年费用等于1个城市普通家庭或5个农民家庭一年纯收入”。

为的是什么呢?“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注:选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都期望大学提供人才保证,源源不断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

2、社会渴求人才的迫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未来5年、10年的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和“12项重大人才工程”,业已证明,国家不仅重视人才,更认识到目前人才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才不够用”!

社会更是求才若渴!也许,未被推向市场的少数单位还存在一些“裙带关系”、“照顾单位子女”等现象,影响了其人才的吸纳。但聘用约85%大学毕业生的企业呢(注:选自《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就业进入企业的比例分别为:211院校84%,非211院校83%,高职高专92%)?任何一家企业都明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人才才是竞争的核心!企业拥有人才,才能有承担“国税地税、人工成本、生产成本、经营成本……”的能力!

于是,招聘人才都是任何一家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发布招聘信息”、“筛选应聘简历”、“一面试、二面试、三面试”、“入职培训、岗前培训”、“试用期考核”,招聘程序的每项工作都需要企业付出成本,还需要“为不合格的、没产出的试用期员工买单”、“承担员工主动离职造成的损失”。粗略统计:企业招聘一名普通岗位员工的成本约5000元,招聘一名合格技术员工的成本约8000元,招聘一名合格管理人员的成本动辄上万、甚至是几十万。其中还不包括企业领导在招聘工作中付出的成本,以及企业人事经理的呕心沥血。

3、本可三赢的人才合作:企业——大学毕业生最大雇主的人才需求方,招聘人才难;大学——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人才供应方,毕业生就业难;人才供需双方完全可建立直接合作关系,却需“人才市场、人才报刊、人才网站、猎头公司、人才中介”介入;人才供需双方直接合作本可实现“企业、学生、大学”三赢,应聘/招聘双方的成本却越来越高。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一语道破了这令人费解的矛盾:当前人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之二是“不适用”,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

作为满怀希望、投入巨大的学生及家长,你们期待大学教育在国家改革政策的指导和干预下,做到以下几点吗?

1) 所有大学尊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地增、减系科和专业;

2) 所有大学尊重90%以上学生的就业意愿,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3) 所有大学培养“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职场实力”均合格的人才;

4) 所有大学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开展委托/定向培养、预订服务;

5) 所有大学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提高推荐可信度和应聘成功率;

6) 所有大学以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口碑取胜,而非面试策略技巧;

当然,大学教育改革需要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却能让国家、社会、学生及家长满意!

 

三、你分析大学提供的就业服务吗?

1、大学提供的就业服务:目前,大学提供给学生的就业服务大致可分为6类:大学组织的招聘会,发布招聘需求与薪资信息,职业发展规划,辅导求职策略,辅导简历写作,辅导面试技巧。各类大学毕业生没有接受任何求职服务的比例分别为:“211院校17%,非“21121%,高职高专24%。(注:选自《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当然,毕业生没有接受任何求职服务的比例仅仅只是参考,并不能说明就业服务的质量,更不能说明教育质量的优劣。因为,如果教学目标正确、教学质量好,培养的毕业生达到用人单位人才标准,则该毕业生已经不需要以上6类就业服务!就业服务的有效性和质量只能由毕业生评说。

2、学生评价其就业服务:各类大学毕业生不约而同地认为“大学组织的招聘会”是最有效的就业服务,但与2008届毕业生相比,大学招聘会的成功率大幅度下降,211院校下降9个百分点;非“211”本科院校下降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下降了10个百分点。各类大学毕业生普遍认为“职业发展规划,辅导求职策略,辅导简历写作,辅导面试技巧”的有效性差。高达1/3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提供的求职服务没有任何帮助。(注:选自《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调查的结论可想而知,当大学毕业生的实际综合能力远低于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时,职业发展规划已经失去基础,求职策略已经失去了执行力,越花哨的简历越让人置疑,越针对性的面试技巧越做作!于是,大学毕业生最有效的就业渠道大致可猜测到。

3、学生有效的就业渠道:2009届大学毕业生最有效的就业渠道分别是:“211院校是“大学组织的招聘会”,非“211院校、高职高专同是“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 。各类大学毕业生通过最有效就业渠道获得首份工作的比例分别是:“211院校30%,非“211院校20%,高职高专26%。各类大学毕业生通过“学校推荐、实习顶岗”获得首份工作的比例均很低。(注:选自《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调查数据说明:1)“211”院校毕业生的质量相对较符合用人单位的期望值,非“211”院校次之,高职高专院校最差;2)自有就业资源对非“211”院校、高职高专的学生极为重要。

普通家庭、农村家庭的学生相对来说缺少自有就业资源,应努力报考“211”院校!

 

所以,大学提供给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不应是策略和技巧,而应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并深化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上下足功夫!

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并“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同时,比较各类大学生就业,应比较就业率,更应比较就业质量;比较入职时薪酬,更应比较薪酬增长!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