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define的用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个性化推荐算法 开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1:12

1.简单的define定义
#define MAXTIME 1000 
一个简单的MAXTIME就定义好了,它代表1000,如果在程序里面写
if(i<MAXTIME){.........}
编译器在处理这个代码之前会对MAXTIME进行处理替换为1000。
这样的定义看起来类似于普通的常量定义CONST,但也有着不同,因为define的定义更像是简单的文本替换,而不是作为一个量来使用,这个问题在下面反映的尤为突出。


2.define的“函数定义”
define可以像函数那样接受一些参数,如下
#define max(x,y) (x)>(y)?(x):(y);
这个定义就将返回两个数中较大的那个,看到了吗?因为这个“函数”没有类型检查,就好像一个函数模板似的,当然,它绝对没有模板那么安全就是了。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模板来使用而已。
但是这样做的话存在隐患,例子如下:
#define Add(a,b) a+b;
在一般使用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遇到如:c * Add(a,b) * d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代数式的本意是a+b然后去和c,d相乘,但是因为使用了define(它只是一个简单的替换),所以式子实际上变成了
c*a + b*d
另外举一个例子:
#define pin (int*);
pin a,b;
本意是a和b都是int型指针,但是实际上变成int* a,b;
a是int型指针,而b是int型变量。
这是应该使用typedef来代替define,这样a和b就都是int型指针了。
所以我们在定义的时候,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建议所有的层次都要加括号。


3.宏的单行定义
#define A(x) T_##x
#define B(x)

#@x
#define C(x) #x
我们假设:x=1,则有:
A(1)------〉T_1
B(1)------〉’1’
C(1)------〉/"1/"
(这里参考了 hustli的文章)
4.define的多行定义
define可以替代多行的代码,例如MFC中的宏定义(非常的经典,虽然让人看了恶心)
#define MACRO(arg1, arg2) do { //
/* declarations */ //
stmt1; //
stmt2; //
/* ... */ //
} while(0) /* (no trailing ; ) */
关键是要在每一个换行的时候加上一个/"
///
摘抄自
http://www.blog.edu.cn/user1/16293/archives/2005/115370.shtml 修补了几个bug


5.在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特别是跨平台和系统的软件里,define最重要的功能是条件编译。
就是:
#ifdef WINDOWS
......
......
#endif
#ifdef LINUX
......
......
#endif
可以在编译的时候通过#define设置编译环境


6.如何定义宏、取消宏
//定义宏
#define [MacroName] [MacroValue]
//取消宏
#undef [MacroName]
普通宏
#define PI (3.1415926)
带参数的宏
#define max(a,b) ((a)>(b)? (a),(b))
关键是十分容易产生错误,包括机器和人理解上的差异等等。

 
7.条件编译
#ifdef XXX…(#else) …#endif
例如 #ifdef DV22_AUX_INPUT
#define AUX_MODE 3 
#else
#define AUY_MODE 3
#endif
#ifndef XXX … (#else) … #endif [Page]


8.头文件(.h)可以被头文件或C文件包含
重复包含(重复定义)
由于头文件包含可以嵌套,那么C文件就有可能包含多次同一个头文件,就可能出现重复定义的问题的。
通过条件编译开关来避免重复包含(重复定义)
例如
#ifndef __headerfileXXX__
#define __headerfileXXX__

文件内容

#endif
文章出处:飞诺网(

 

 

www.firnow.com):http://dev.firnow.com/course/3_program/c++/cppsl/200861/118742.html

9. [C/C++]#ifndef,#define用法

(1).文件中的#ifndef
头件的中的#ifndef,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东西。比如你有两个C文件,这两个C文件都include了同一个头文件。而编译时,这两个C文件要一同编译成一个可运行文件,于是问题来了,大量的声明冲突。
还是把头文件的内容都放在#ifndef和#endif中吧。不管你的头文件会不会被多个文件引用,你都要加上这个。一般格式是这样的:
#ifndef <标识>
#define <标识>
......
#endif
<标识>在理论上来说可以是自由命名的,但每个头文件的这个“标识”都应该是唯一的。标识的命名规则一般是头文件名全大写,前后加下划线,并把文件名中的“.”也变成下划线,如:stdio.h
#ifndef _STDIO_H_
#define _STDIO_H_
......
#endif


(2).在#ifndef中定义变量出现的问题(一般不定义在#ifndef中)。
#ifndef AAA
#define AAA

int i;
...
#endif
里面有一个变量定义
在vc中链接时就出现了i重复定义的错误,而在c中成功编译。


结论:
(a).当你第一个使用这个头的.cpp文件生成.obj的时候,int i 在里面定义了,当另外一个使用这个的.cpp再次[单独]生成.obj的时候,int i 又被定义,然后两个obj被另外一个.cpp也include 这个头文件的连接在一起,就会出现重复定义.


(b).把源程序文件扩展名改成.c后,VC按照C语言的语法对源程序进行编译,而不是C++。在C语言中,若是遇到多个int i,则自动认为其中一个是定义,其他的是声明。


(c).C语言和C++语言连接结果不同,可能(猜测)时在进行编译的时候,C++语言将全局
变量默认为强符号,所以连接出错。C语言则依照是否初始化进行强弱的判断的。(参考)


解决方法:


(a).把源程序文件扩展名改成.c。


(b).推荐解决方案:
.h中只声明 extern int i;在.cpp中定义
<x.h>
#ifndef __X_H__
#define __X_H__
extern int i;
#endif //__X_H__
<x.c>
int i;


注意问题:
变量一般不要定义在.h文件中。
一般情况下,源程序中所有的行都参加编译。但是有时希望对其中一部分内容只在满足一定条件才进行编译,也就是对一部分内容指定编译的条件,这就是“条件编译”。有时,希望当满足某条件时对一组语句进行编译,而当条件不满足时则编译另一组语句。
条件编译命令最常见的形式为:
    #ifdef 标识符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它的作用是:当标识符已经被定义过(一般是用#define命令定义),则对程序段1进行编译,否则编译程序段2。
    其中#else部分也可以没有,即:
    #ifdef
    程序段1
    #denif
    
    这里的“程序段”可以是语句组,也可以是命令行。这种条件编译可以提高C源程序的通用性。如果一个C源程序在不同计算机系统上运行,而不同的计算机又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我们有一个数据类型,在Windows平台中,应该使用long类型表示,而在其他平台应该使用float表示,这样往往需要对源程序作必要的修改,这就降低了程序的通用性。可以用以下的条件编译:
    #ifdef WINDOWS
    #define MYTYPE long
    #else
    #define MYTYPE float
    #endif
    
    如果在Windows上编译程序,则可以在程序的开始加上
    #define WINDOWS
    
    这样则编译下面的命令行:
    #define MYTYPE long
    
    如果在这组条件编译命令之前曾出现以下命令行:
    #define WINDOWS 0
    
    则预编译后程序中的MYTYPE都用float代替。这样,源程序可以不必作任何修改就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系统。当然以上介绍的只是一种简单的情况,可以根据此思路设其它的条件编译。
    例如,在调试程序时,常常希望输出一些所需的信息,而在调试完成后不再输出这些信息。可以在源程序中插入以下的条件编译段:
    #ifdef DEBUG
    print ("device_open(%p) ", file);
    #endif
    
    如果在它的前面有以下命令行:
    #define DEBUG
    
    则在程序运行时输出file指针的值,以便调试分析。调试完成后只需将这个define命令行删除即可。有人可能觉得不用条件编译也可达此目的,即在调试时加一批printf语句,调试后一一将printf语句删除去。的确,这是可以的。但是,当调试时加的printf语句比较多时,修改的工作量是很大的。用条件编译,则不必一一删改printf语句,只需删除前面的一条“#define DEBUG”命令即可,这时所有的用DEBUG作标识符的条件编译段都使其中的printf语句不起作用,即起统一控制的作用,如同一个“开关”一样。
    有时也采用下面的形式:
    #ifndef 标识符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只是第一行与第一种形式不同:将“ifdef”改为“ifndef”。它的作用是:若标识符未被定义则编译程序段1,否则编译程序段2。这种形式与第一种形式的作用相反。
    以上两种形式用法差不多,根据需要任选一种,视方便而定。
    还有一种形式,就是#if后面的是一个表达式,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标识符:
    #if 表达式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它的作用是:当指定的表达式值为真(非零)时就编译程序段1,否则编译程序段2。可以事先给定一定条件,使程序在不同的条件下执行不同的功能。
    作用范围就是当前文件,因为编译是以cpp或c文件位单位的。还以这个为例:
//正常代码
#ifdef _DEBUG
     TRACE("Some information");
#else
     //Now is release version, so do nothing
#endif
//正常代码
编译时是先把所有的预编译处理展开(比如宏)再编译,所以Debug模式下,编译时的代码是:
//正常代码
TRACE("Some information");
//正常代码
Release模式下的代码是:
//正常代码
//正常代码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ljinddlj/archive/2008/03/18/219378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