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九宗罪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众筹项目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9:01

罪名一:生活腐化 


  罪名二:堕落傍款


  罪名三:玩物丧志


  罪名四:寄生依赖  


  罪名五:理性的侏儒


  罪名六:政治的冷漠与投机 


  罪名八:道德素质低下 


  罪名九:生理与心理缺憾 

  
  大学生垮了吗?

  大学生真的垮了吗?

  我们还有脸说自己是大学生吗?

  相关链接:


  罪名一:生活腐化  

  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外出上街,常坐出租车;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等。其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其绝对数不小,而对他人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在一些学生中,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

  罪名二:堕落傍款

  “傍大款”在今天的中国女大学生嘴里,说起来不再那么时髦了。时下全国高校的美女群就是绑款族,越是名牌大学越是公开,越是校花美女越有可能。“傍大款”也不再是社会女青年的特许,随着商品狂潮的冲击,女大学生也毫不逊色的投入这一新兴的“第三产业”,她们以自己年轻的肉体作为资本,参与绑大款的行业。

  罪名三:玩物丧志

  “一起床就开始玩《传奇》、半夜了宿舍楼还在激烈地打CS……”日前,以“cs”(“反恐精英”的简称)、“传奇”为代表的网络游戏在大学校园中十分盛行,一些大学生甚至沉溺于网络游戏中,荒废了学业。
                             
  罪名四:寄生依赖  

  大学生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收入,维持高消费无疑要依赖父母,有钱就花,花完就要,花得心安理得,全不顾父母的窘迫。在糟蹋父母的辛苦钱、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时,从未想过脱离寄生后的日子只能靠自己。

  罪名五:理性的侏儒

  当今中国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三大能力:辨别真假、是非的判断能力,辨别善恶、好坏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大学生不敢怀疑现实、尤其是权威,无条件相信报纸、电视、教科书,用所谓的“唯物辩证法”来对待现实中的经济混乱、政治腐败,以及一切污浊的社会现象。

  罪名六:政治的冷漠与投机 

  一方面,大学生们表示自己厌恶现行政治,但同时,他们又不可避免、不顾廉耻地投靠现行政治。他们既不理解又不相信共产主义,但同时,为了各种实际利益,他们又踊跃参加党课学习,主动申请入党。面对中国的腐败潮流,大学生们并不痛心疾首,而一旦他们有机会,则决不放弃腐败的机会。

  罪名七:学术精神的失落 

  他们睡懒觉、逃课、上网、打工、谈恋爱……但就是不肯认真读书。临到考试,他们便毫无羞耻地作弊,其作弊手段完全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至于学术论文,他们便四处剽窃、任意拼凑。他们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学术意识,一切为了混一个烫金毕业证,为了找一个出力不多、但报酬丰厚的工作,满足自己的高级物质生活享受。

  罪名八:道德素质低下 

  当今中国大学生中鲜有雅皮士,而更多的是嬉皮、泼皮。他们行为放荡,毫无基本的道德感。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同学,不尊重自身。教师上课,他们自顾聊天、吃巧克力、听随身听、化妆、呼呼大睡、半搂半抱着谈情说爱、打手机,旁若无人。

  罪名九:生理与心理缺憾 

  现在,大学里经常活动着的只有两种人:迷恋足球的男生,以及练健美操的女生。某校一位女生刚爬上八楼,就犯了心脏病,死在楼梯边,另一男生则死在运动会800米跑道上。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差,他们缺乏信仰,缺乏毅力,缺乏进取精神和承受力。稍有成绩,他们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遭遇挫折,他们便斗志全无,灰心丧气。即便是失恋这类生活小事,他们也无法承受,或凶残报复,或痛不欲生。颓唐、堕落、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

上海81名学生被集体劝退 学生究竟怎么了?

  12月中旬,上海大学决定,81名学习成绩不好、在几个学期内没有修完规定学分的大学生被学校集体劝退。有关老师透露,这是上海大学第一次有这么大规模的学生退学。

  老师:面对下跪的母亲,心在流泪

  上海交大教务处副处长马磊说,每当期末发出退学通知,一些高校教务处长、学工办主任的工作日就成了“家长接待日”。有位母亲,接到孩子被退学的通知,千里迢迢奔到学校,一次又一次跪在马磊的面前,苦苦请求“再给我儿一次机会吧”。马磊一次次俯身扶起这位心如刀割的母亲,却又一次次“狠下心”,说“不行”。他说,自己的心陪着孩子的母亲同样在流泪,但他很无奈。


  马磊告诉记者,那些大学生之所以会被退学,绝大多数是“玩物丧志”,而纠缠他们的便是网络游戏。

  学生:走错一步不能再错第二步

  “没想到学校态度这么坚决,说退学就退学了。”上大一名大一理科男生说,今后学习要更用心了,因为不努力而被学校退学,会后悔终身的。

  不过,每年也都有被退的同学幡然醒悟,再度考进大学让人感到欣慰。在今年考入上海交大的学子中,就有一个是两年前因玩电脑游戏荒废了学业被退学的。他向记者透露了心声:“说真的,我从没想过会接到退学通知。但那一天,通知真的出现在手上。我全身发抖,如同晴天霹雳。回家后,我和父母抱头痛哭了整整3天。而后双亲隐藏起无限的失望,鼓舞我从头再来。老师的话不断敲打着我的心———你走错了一步,但没有理由走错第二步!一个月后,我从床底下抱出了母亲收藏的高中教材。当我昂头再度走进校园时,突然发现自己收获的不仅仅是第二张入学通知,更是人生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据新闻晨报、新民晚报)

  上海大学81名大学生被集体劝退一事,近日在四川高校中引起震动。四川高校有无相关政策?他们对上海大学此举有何看法?本报记者近日对部分高校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他们表示,四川高校在实行中途淘汰时都非常谨慎,毕竟这些仅仅是学生的外部管理,要提高在校学生的学业修养,还要加强大学生的自律能力。

  点穴大学生要懂得把握机遇

  “很多同学可能都认为勤奋、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想要成功,就要懂得准确地把握机会。”昨日下午3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走进电子科大,和数百名成都学子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他回顾了自己人生中的6次重大机遇。“通过对这些机遇的把握,我才走到今天。这让我明白,最成功的人生境界实际上是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以及在当时的各种条件下能不能做成。”

  “我有三点建议要送给大家。”朱清时就怎样抓住机遇提出了建议,第一就是要有直觉和洞察力,“比如说选专业,就需要你的直觉判断你是否喜欢并能做好这个领域里的东西。”其次,他强调了勤奋和刻苦。“但我讲的勤奋是指能集中注意力的勤奋。”调查昨日,记者随机对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共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已经有很多大学生不敢玩潇洒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学表示,上海大学此举对他们震动很大。访谈就该执行“严出”!

  电子科大:每年近1%学生被退学

  “其实每个大学都有关于淘汰制的一些规定,根据各个学校自身的情况会有一些不同。”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主任俞永康说,如果严格按照制度来说,电子科大每年可能被退学的学生也有100多人。清华、北大也都有相应的淘汰比率,这是教学的正常手段。据称,电子科大目前每年被退学的学生接近1%。

  成都中医药大学:就要执行“严出”政策

  “学校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类似的‘严出’政策,但是执行得不是那么严格。”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处处长张勇说,最近的两三年中,大概有五六个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而被学校退学。他认为,如果高等教育要有质量保证,就需要严格执行“严出”的政策。是否不负责任?

  西南财大:不该把这么多学生推向社会

  “这么大规模的退学,不可思议。我认为不该把这么多学生推向社会。”听到上海大学一次让81名学生退学,西南财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江雪珍很吃惊。她介绍说,该校针对大学生学籍管理实行警示制度,以前确实也有个别学生因学分不够而退学,但数量非常少。

  川大:对集体劝退持保留态度

  “高校就应该严格管理。”四川大学教务处有关负责人说,该校也即将对学分制管理办法进行进一步完善。但对于81个学生同时退学,他仍持保留态度。“我个人认为,学校不仅是教学单位,还应该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

大学生年均消费超万元

  信报讯 (记者贺文华廖奇)昨天,全国学生联合会、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公布了《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诺基亚、联想、索尼、TOM、汇源、阿迪达斯等成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锋品牌。该报告是国内首个瞄准大学生群体消费的报告。

  虽然除了家庭供给外,多数大学生都没有直接的收入来源,但昨天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马旗戟说,不同于一般公众的认知,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每学期的平均收入为4919元,支出为4819元,而经常性负债消费的大学生比例超过10%。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至9000元之间。而将大学生在两个假期的支出计算在内,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已经在一万元以上。


  为此,不少高端消费品进入了大学生的消费图谱。其中,60%的人拥有手机;27%的人拥有电脑;20%的人拥有PDA;12%的人拥有MP3。

  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调查显示,首位是“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57.7%)”,其次就是“单纯追求流行、时髦与新奇的东西(30.4%)”。此次调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类先锋品牌中,非内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上,基本都是外国品牌的天下。在休闲运动消费方面,阿迪达斯与耐克的魅力不减,而李宁与安踏也在大学生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本次调查覆盖中国34个重点城市,126所高校、近1万名大学生,研究结论可推及34个城市的约一千万大学生。

大学生敢想敢干典当手提电脑“潇洒”过洋节

  “现在的大学生真是敢想敢干,为过个浪漫洋节,这一周来,光是学生们的手提电脑就收了八九台。”南京金瑞典当行老总张红强对记者大发感慨。

  这家典当行的张师傅说,某理工大学的一帅小伙,本月4日才买的一台值1.4万元的索尼笔记本电脑,拿来当20天,换走2000元。这名学生说:“要保证圣诞夜的浪漫氛围,身上可不能缺钱。10天后还钱,交个30元费用,就能物归原主了。”


  金陵典当行总经理刘晓放说,典当行12月生意特别好,大学生客户占了近一半。“圣诞节前,他们像是约好的一样,笔记本电脑当品占了9成多。”某高校视光专业学生来某,节前典当了奶奶给的戒指,他为自己解释道:“手机是通讯工具,MP3是用来享受的,只能当戒指了。”

  金瑞典当上周接待了某高校一男四女,该男生平时善用典当行“救急”,当从江北大老远跑到典当行时,因身份证等相关证件没带全,他在被几名女生骂了一通后,被罚请客吃饭,然后再跑一趟。金陵典当行的一位主顾摇着头对记者说:“这些大学生,真让人看不懂。”

女大学生泡吧只为有钱男友 被多人玩弄多次人流

  12月16日讯记者在海口几家大医院与一些私人诊所的调查表明,少女未婚先孕的现象时有发生,据医院的不完全统计,做人流手术人群中未婚少女占80%,其中有不少是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女孩子有这样的遭遇呢?  

  为找有钱男友付出太多


  在中国城的一酒吧里,记者见到了就读于海南某大学大四的女学生方某,她化着很浓的妆,高挑的身材配着一条黑色的紧身连衣裙,使她看起来非常的妖艳迷人。方某告诉记者,现在快毕业了,自己的工作都还没着落,她来自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城镇,毕业后不想回家乡,可是在海南又不认识什么人。班上几个长得不如自己的都去酒吧找到了有钱的男朋友,工作早早就有着落,自己比她们都漂亮,一定也可以找到一个有钱的男友,她以前从不到酒吧玩,为了工作也到酒吧来物色对象了。  

  可是有钱的男人并不是人人都可以钓到的,方某在酒吧遇到过几个有钱的男人,他们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花言巧语,直到把她骗到手后就翻脸不认人,他们还理直气壮地说大家都是玩玩嘛,别那么认真,不要破坏了游戏规则,为此方某付出了很多,包括去医院做人流。她说:“男人要的只是女人的身体。”

  网恋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就读于海口某中学高二的女学生李某满面泪痕地向记者讲述了她网恋被骗的经过,“我以前一直喜欢聊QQ,喜欢在网上交一些各地的朋友,但我从不搞网恋。有一次我和父母闹矛盾,心情不好就上网与朋友说,有个自称在北京工作的男子就来安慰我,我把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了他,他打电话与我父母谈话,我当时很感动。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网上恋人的关系,我们除了天天在网上聊天以外,他还天天打长途与我聊天,我们一聊就是几个小时,那时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有一个那么好的男朋友。大概过了一个月后,他来海口看我,他来的那天晚上我去宾馆看他,我当时很冲动,当晚没有回家,后来他又来海口几次,直到有一天发觉自己怀孕了,当时心里很害怕,就打电话告诉他问他怎么办,他当时沉默了一会,没说什么就把电话挂了,后来我再打电话找他,就找不到了,以前他用过的电话都已经全部停机,后来没办法,我就自己一个人瞒着父母去了医院把胎儿流产了。”她说在网上自己了解过做人流的知识,她觉得做人流是件小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只顾挣钱竟不惜一切

  在龙昆南路的中国茶道,记者见到了已在这里等候多时的黄小姐,她一边抽烟一边对记者说:“我在海口的某夜总会上班,至于上班的实际内容,不说你也明白,我是湖南人,今年才18岁。当时到海南是想找份正当的工作,加上我的花销太大,而我男朋友又没工作,所以上班的那点钱根本就不够用,后来我就去夜总会上班了,你知道做我们这一行的就是陪客人开心,为了能多挣点钱我什么都不顾了。在这期间,我怀过几次孕,但我都不知道我怀的孩子是我男朋友的还是别人的,但每次去医院做手术都是我男朋友陪我去的,我男朋友说我现在上班都是为了我们的将来,他以后一定会娶我,等结婚以后我就不必上班了。有好几次我也不想做这份工作了,但是一到没钱时也只好又回来上班,因为只有这份工作赚钱最快捷。”

  爱护自己的身体很重要

  海南省妇女儿童保健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告诉记者,说来医院做人流手术的许多都是没结婚的少女,大多都是20岁左右的女孩,她说女孩子太早怀孕对自己以后身体发育危害很大,特别是还不到22岁的女孩子,她奉劝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一位心理咨询医生对记者说,现在的年轻人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理发育的都比较早,很多不该知道的东西都过早地知道,但他们又不是完全的明白,这样就会促使她们去进一步地了解这些事情,从而酿成大错。

“辛酸父亲”来信引发讨论 儿子进大学花钱无度

  11月1日下午,南京大学逸夫馆楼左前方的公告栏上出现了一封署名“一位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家信,这封信的内容引起师生大讨论。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强烈震撼。截至目前,全国超过15家媒体刊登了这封信或发表相关评论,网络上也出现不计其数的跟帖。一封普通的家书就这样迅速刺痛了整个社会。


  来信篇 给老爸来信要钱惜墨如金给女同学写信一写几十页

  11月1日下午,南京大学逸夫馆楼左前方的公告栏上不知何时被贴了两张A4纸,那是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给大学生儿子的信。信的内容如下: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惟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确实为你骄傲。虽然现今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这毕竟是你爸妈几十年的梦想。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咋样的,你知道吗?

  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在报纸上已看到这种事情。没想你也同时看到这则新闻,一时间相见恨晚,及时娴熟地运用这一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虽然,得知真相后我并没发作,但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备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一位辛酸的父亲

  【讨论篇】 少数大学生的寄生观使父亲辛酸

  是谁造成了一代“父亲”的辛酸?如何抚平“辛酸父亲”的心灵之痛?11月12日,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部分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和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对“辛酸父亲”现象进行热辩。

  部分大学生“寄生观”不改变,辛酸父亲将越来越多

  某研究生的父亲吴先生在研讨会上向专家们叙述了他为儿子所付出的艰辛。儿子上大学时每月给1000元,儿子还向家里伸手。去年,读研究生的儿子要买房,老吴给了他30万元,谁知今年儿子又开口向家里要15万元,欲望没满足,他竟跑回家大吵大闹,声称要踩死老吴,还要到电视台播广告声明脱离父子关系。儿子在家呆几天,老吴就在亲戚家躲几天,说到后来,老吴一度哽咽地说不下去了。老吴说,他真想不通为什么儿子越来越不体贴父母,变本加厉地向他们索取钱财?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省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张锡生教授认为,“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的‘寄生’心理,折射出高校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工作上的欠缺”。张教授表示,现在有少数大学生存在心理偏差,他们认为父母和社会都是欠他的,就他不欠别人的,这是一种寄生观,这种人生观不改变,“辛酸父亲”将越来越多。目前,首先要做的是帮助此类大学生从“寄生”转向自立。《“辛酸父亲”的信》实际上是督促学校去反思他们在德育工作上的不足。

  父母呵护过头,助长孩子“寄生”意识

  “种豆得豆,但家长们辛辛苦苦种下去的豆怎么就没好收成呢?”声称要好好骂骂“辛酸父亲”的葛雷旗先生(学生家长)认为,根子在于“辛酸父亲”缺乏一种爱的能力,他为了儿子一个劲地付出并承受所有的压力,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只知道给予物质,却忽视了心与心的交流。

  南京中医药大学老师、心理学博士吕航认为父母应该在早期教育阶段就引导孩子树立一个完整的价值观,遗憾的是中国家长的补偿心理太重,对孩子呵护过头,以至于助长了孩子的寄生意识。

  父子双方都想交流,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式

  表面看来,是家长无私的付出没有得到孩子一丁点的理解和回报,但是很少有家长会反思,他们给孩子的爱到底是不是孩子最需要的。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卢旭东部分认同了葛雷旗的说法后,也道出了他们这辈人的心声。

  小卢称,很多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完全按照家长的意思去做,没有一点民主。孩子并不是家长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也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家长没有权力为孩子规划好本该由他们自己探索和设计的人生。因为那样很容易让子女形成逆反心理,加深双方的代沟,而且父母们始终都不认为自己有错,而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

  南京农业大学一学生代表补充说,其实有时双方都想交流,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式,父母的辛酸也就是必然的了。但这也不能全怪家长,因为父母的成长环境和知识水平使他们没办法采用一种让孩子理解他们的教育方式。

  “难道神圣的大学给儿子带来的仅仅是虚荣和浮躁?”

  下岗后仅靠经营小生意为生的父亲王志翔在发言中说,他的儿子在中学时还十分体谅地帮他摆地摊,但上了大学后就再也没去过摆摊点,说是被同学看到会很丢面子。而且,儿子用钱变得大手大脚了。儿子的变化使王志翔感到很困惑,他质问难道神圣的大学给儿子带来的仅仅是虚荣和浮躁?研究生之父老吴也一直在寻求答案,“为何孩子的学历越高,越不讲道理,越不能接纳和体谅父母”?

  这两位家长的发言都将矛头指向了高校。南京财经大学宣传部部长张圣兵说,除了家庭疼爱“过火”外,学校引导不足、社会机制缺乏也是造成“辛酸父亲”现象的两大因素。目前,不少高校教学的比重大大超过了育人。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