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搜索引擎和门户看个性化和大众化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计算贫困率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0:21

      个性化和大众化是一个很含糊的提法,界限并不明确,直觉上讲如果一件衣服是大众化的,一定含有产量巨大,价格便宜,造型单一的含义,反之如果说是个性化的,可能包含有产量稀少,价格昂贵,量身定做的含义。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说,用户的需求是新闻,视频,听歌,论坛讨论等等。如果我们讲这些内容抽象成一个“信息点”,那么每次用户消费的就是一个个“信息点”,只不过互联网的信息点一般都是免费的。

 

      我们从听歌开始讲起,小时候物质是匮乏的,文化也是匮乏的,传播途径也是匮乏的,听歌的主要途径是新闻联播后的每周一歌,那个时候没有焦点访谈节目,记得那时听了一周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非常好听,但过了一周就再也听不到了,只能被迫听电视台推送的歌曲。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个性化,一个百货大楼什么都卖,电器,车,化妆品,锅碗瓢盆一应俱全。随着时代的发展,歌曲变多了,歌手也多了,行业大发展,传播渠道也多了,其中互联网立了大功,出现了CD随时听,MP3等传播介质,我们说80后是一个个性化开始萌芽的时代,要我说不是80后萌芽,而是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给了80后个性化萌芽的土壤和基础。小时候每个人的铅笔盒中拿出橡皮种类不会超过3种的时代过去了,我想现在的小朋友的铅笔盒要想找出两个相同的橡皮的概率是很低的。

      物质,文化,传播途径的大发展会带来什么呢?

      首先是快速的大量的知识需要,在大众化傻瓜照相机横行的年代,我们不需要什么照相知识,不需要论坛讨论,摄友也是极小的专业群体,但现在我们会看到相关的论坛在讨论各种数码相机的优劣,产品属性,参数,并乐此不疲,消费的理性越来越强,是因为他们都懂行了,他们的需要更细分了。个性化一方面是找到合适自己的,一方面是排除不喜欢的,因此只有快速的了解相关知识,成为一个辨识力强的人,才有个性化可言。

      其次是准确的信息需要,以前我们想知道孕妇是否很喝茶,可能是一个很复杂的事,这个要么询问有经验的人,要么咨询医生,但现在拿起搜索引擎就可以知道,搜索引擎在海量的数据中告诉了用户这个“个性化”信息点。由于是优选出来的,因此我想没有什么比搜索引擎更准确的方式了,而且搜索引擎也够快,够及时,非常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最后是交友的需要,大家可能觉得个性化和交友没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很大,我们以前交友都是地缘性质的,朋友都是邻居,同学,同事,在个性化的今天,我们的诉求都不同,在水木BBS有大龄青年版,有电脑技术版,各种不同的版块,看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在里面聊天,版聚,有些成为现实的朋友,甚至走进婚姻的殿堂,在我们有个性化,有兴趣点的时候,就出现了这种很投缘的圈子,志同道合也就有了可能。去年很火的开心网就是利用游戏的方式交友,共同的兴趣,共同偷菜于是成为了朋友,这也是个性化时代社交形式的重大变化。

     说了这么多,专注于互联网上的话,我们把门户和搜索引擎进行一个比较。我给出一个公式如果一个动作的选择项有N项,并假定每个选择项选择的人数在抽样上相当(这一点很重要),而用户选择了其中一项,我们认为他的个性化程度简单记为1/N。如果你要买一个宝石,只有1个可供选择,那么你的个性化为1/1=1;如果有10个宝石可选,你选择了其中一个,则这次选择的个性化为1/10=0.1,这意味着通过你的知识和喜好,排除了其中的9个。下面我们来对两种路径来进行一个判断:

      用户打开“sohu.com",(假定有10个不同的新闻门户,且每个新闻门户的访问量相当)

      用户打开“sports.sohu.com”(假定搜狐有100个不同的频道,且每个频道的访问量相当)

      用户打开“科比获得总冠军的新闻”(假定搜狐体育频道有30条新闻,且每条新闻的访问量相当)

      这个动作的个性化 = (1/10) * (1/100) * (1/30) = 1/30000。

      用户打开“baidu.com"(假定有4个不同的搜索引擎,且每个搜索引擎的访问量相当)

      用户提交关键词“科比 总冠军”(假定每天不同的搜索词有100,000,000,1亿次)

      用户点击“科比获得总冠军的新闻”(假定搜索引擎一次返回20条结果,每条结果的点击数相当)

      这个动作的个性化 = (1/4)*(1/1亿)*(1/20) = 1/80亿

      通过这种量化,我们可以感知搜索引擎的个性化是多么的强,对于门户,用户依次通过点击提交了"sohu.com","sports.sohu.com","url of kobe",对于搜索引擎,用户依次提交了“baidu.com”,“科比 总冠军”,"url of kobe",显然搜索引擎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个性化选择权利,因此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快速,准确的要求。

      注:为了便于理解,对于每种选择,做了访问量相当的假定,这是不合适的,假定sohu.com的访问量占到门户访问量的100%,那么选择sohu.com几乎无个性化,因为没得其他可选。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做出更好的量化,本文不纠缠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搜索引擎比较个性化,或者说个性化的程度很高,而门户提供的信息点个性化程度较低,只能通过分类的方式来提供较弱的个性化。那么就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门户怎么个性化,搜索引擎怎么个性化。

      首先说门户个性化

      用户显性提交的内容非常有限,但如果能记录用户更多的信息,例如在门户此前浏览的情况,用户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的信息,用户浏览的习惯等等,建立用户信息消费的有效模型,就能很好的预测用户的真实需求,进行点对点的信息推送,互联网从协议上是点对点的,是可以做个性化的,电视广播由于传播方式是广播的,所以永远做不了个性化,除非修改传播方式。个性化不仅仅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广告上的,出个性化强的广告能获得更好的推广收益。

      搜索引擎个性化

      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已经是个性化了,这方面改进的空间很小,除了给出搜索提示引导查询以外,更多的是在搜索结果上做个性化,大家常用的例子是如果一个果园老农搜索“苹果”,结果应该是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由于搜索引擎还是一个大众产品,排名需要一种公正性,可传播性,如果每个人的结果都不同,那么这个搜索引擎也就没人会信任了,其实不难理解,如果大学录取的排名不是按照总分排名,而是对于政治好的同学,给出的是政治分数排名,对数学好的人,给出数学好的排名,这显然就乱了,所以我个人认为将来搜索引擎如果搞个性化,程度有深浅,但如果做深,一定是一个个人搜索工具,在形式上已经内化成一个个人工具,而大众的标准排名还是不能变。比如可以有一个my.baidu.com和baidu.com,用my.baidu.com搜索的结果个性化强(甚至可以做一些关键词推荐,个性新闻推荐,导航推荐等等),而用baidu.com搜索的结果是通用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