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改进日记之学习Scrum2010-9-3:关于质量和热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商城哥弟女装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3 21:21
散会后,PM、DPM、我、SQA MM习惯性留下来交换下意见(这已经成为惯例了,有时候老大也会凑着这个时候进来发表下他的疑问或者新的外部信息)
DPM悠悠得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最近的任务完成情况看起来不太可靠
我天,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怪怪的感觉,个别工程师表述任务完成情况潜意识的含糊了。
 
一、任务完成情况不可靠
看板的好处是透明,谁没有完成谁完成了一目了然,大家都希望晨会上自己的任务能够按时挪到Done区间内,有些任务暂时不能通过集成到软件中来验证,这时候,标准就变成自我判断了,可算可不算的就觉得还是算通过吧,慢慢的几次下来,不知不觉的对人对己的标准就降低了,尤其是新员工,有时候PM、DPM出于对工程师的鼓励,权当通过了,可能对新员工来说,也理解为标准可以降低。
另外一方面,有些要工程师开发Testbed的,Testbed是否足够验证也没有给予更多检查,这些都是需要弥补的漏洞。
考虑到这些情况,需要再强调些任务的确认机制。比如文档的公开评审、代码review、Testbed的评估,乃至测试更多的介入,关键要本着彼此信任的原则抛出话题,让大家来讨论。

二、惯性和惰性
我另外关注到的一个现象是有人开始迟到,并且这种迟到是错过整个会议的。
从8.13第一次晨会开始,到现在一共16次,但和锻炼身体一样,新鲜度降低后,惯性还没有养成,但惰性已然浮出来了。
老实说,我也觉得天天不能迟到的确是个高于公司的目标啊,我已经浪费了百多元用在打车上了,我们要的不是刻板的规则,而是源自内心的自主工作,所以,不能光强调规则,要想办法鼓励工程师自治,保鲜工作要费很多脑细胞。
昨天就这个和老大聊了下,还是有些灵感激发,
灵感一:最具助人为乐奖,在某个阶段完成后,让每个工程师列出对他帮助最多的两个战友名字,这样统计后,得票最高的人获得某个奖励,类似选举(这样的活动一定要突然袭击式的,而且不能变成惯例,否则就不灵了)
灵感二:小红花会,每天按时完成的贴一朵小红花,一周内攒的小红花最多的,奖励小玩意一个(这个还可以鼓励细分任务,我打算先在我儿子身上试验,哪天我把家里的看板贴出来共享
这些灵感我还是先存着,等这个Sprint完了再和PM说吧。
 
(2010-9-7补充:关于工程师自治的主张,今天看到篇文章,写很不错,《敏捷,把纪律留下》,其中关于纪律的定义说的很好,很多人喜欢这么干,比如SQA要求有扣分的权柄,我不认可从强迫到自律,这不是我喜欢的文化,我这里摘录下备查。

  一般来说,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1.纪律是指惩罚;2.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部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3.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这三层意思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从纪律的含义来看,达到自律是最终的目标,也是施加外部约束的目的所在)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