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篇∞潮州工夫茶:究天人之际

来源:互联网 发布:频谱测试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1:21

  《周易.系辞下》载:“《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焉,有地焉,有人焉。”何谓“”?《周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说的是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这就是《易》,它阐明天、地、人的发展规律,启发人们效法宇宙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之理,本由抽象而绰中实指,兼备了规范与实用两个方面的功能。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称《易》为中华文化之“元典”。

 

  陆羽的《茶经》,正是一部属于”中国元典“之书,它构成中国原创性精神支柱。直到现代,这种元典精神通过今人的创造性转换,仍然生机央然地地提供指向未来、沟通世界的启示与灵感。是知《茶经》反映出来的茶之理,正以潮州工夫茶为载体,挈握虚实两端,晋合中之规,由实指而假寓抽象,同样兼备了规范与实用两个方面的功能。

 

  1、潮州工夫茶的美学思想基础是“天人合一”

 

  大自然变化规律的存在已无庸赘述。中国(潮州)工夫茶正是大自然人化的载体。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了茶艺术形式的规范化、程式化,就决不会有茶之美。

 

  翁辉东著《工夫茶》,不分卷,有自序,概说;茶之本质;取水;活火;茶具(依次详说茶壶、盖瓯、茶杯、茶洗、茶盘、茶垫、水瓶、水钵、龙缸、红泥火炉、砂铫、羽扇、铜箸、锡罐、茶巾、竹箸、茶桌、茶担);烹法(依次论述治器、纳茶、候汤、冲点、刮沫、淋罐、烫杯、洒茶、品茶)等。记述细致,眉目清晰。

 

  2、潮州工夫茶规范之美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周易.系辞》由封象的变化总结出“立象以尽意”的思想,强调了规范之美。人体本身就是“规范”之美的典型:其结构之稳定,让观者一眼便可辨清人或动物。人体规范之美即生命美,它是天生自然的,它契合了天自然。人体的这种“存在”,制约着人的生存意识,“”就是诸多生存意识的综合体现。因此,世“”都在力求最大限度地调节、利用自然力以为生命之美服务。形成于唐代的中国,究其实质,便是生命之美的一种延伸。中国(潮州)工夫茶之“七义一心”便是中国的规范之美,是“立七义一心以尽”。天动,茶也动。人类对和谐美好生活的追求绝不停息,因而个体内在心灵向自然复归之求善愿望也永无止境。“立象以心意”的延展,必定是“忘象以尽意”。那么,“立七义一心以尽”,终极当为“忘七义一心以尽”,这才算中国(潮州)工夫茶的“和”之最高境界。彼时,茶美与生命融为一体,茶规范变成行为规范,达于“百姓日用而不知”(《周易.系辞上》)之境界。此处所谓的“不知”,意指茶践履,处处契合自然,没有勉强,恰在此时似先天本能的流露。这种“行为自然”与“天自然”的贯通一致,实乃最高境界的“天人合一”,即最高境界之“和”,它是由鼎盛国势的活力孕育出来的具备中国早期恢闳气概之“和”。那才是中国(潮州)工夫茶的真、善、美。

 

  四、潮州工夫茶:升华了的全人类都能意会之世界语

周易.乾.彖》载:“乾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万国咸宁”。反映出《周易》推天以明人事的核心思想,是“炎黄子孙的幸福论”(邓球柏语)。这是《易》理,若要概括出中国的《》理,正可借用之:“茶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万国咸宁。”这几句话,观照出茶乃保持高度一致人事以明天的内涵,是“天”的圆形回证,属“幸福论”转化而成的行为领域。

 

  中国(潮州)工夫茶乃“人”之载体,显示了“系善成生,读德大业”的人原则,“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的凝聚力,积德行善的未来意识,它既具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个性”,又不乏类似全人类所共同向往的“共性”。中国(潮州)工夫茶,实质上已升华为一种全新的、全人类都能意会、理解、破译的语言。中国(潮州)工夫茶辐射之所及,已渐次形成独特而又统一的文化意识体系----茶文化。

 

  《礼记.礼运第九》云:“大之行也,天下为公”。未来之世界文化,必然是东西文化交融协调的未来文化。而中国(潮州)工夫茶正是建构世界未来文化之催化刘,也是建构世界未来文化之超前意识天使。

 

  五、为“工夫茶”正名

 

  “工夫茶”与“功夫茶”混称的情况,时下十分流行。其实,“工夫茶”不能称“功夫茶”。故特为之作文正名。

 

  1、“工”、“功”有别

 

  工,《说文解字》去:“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徐锴注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段玉裁注曰:“凡善其事曰工。”

 

  功,《说文解字》去:“功,以劳定国也,”《尔雅》云:“绩、勋:功也。”

 

  上述引文,说明了“工”、“功”的原始意义,区别一目了然,不可混用,如《论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句,“工”绝不能代之以“功”。

 

  2、“工夫”、“功夫”有别

 

  “工夫”、“功夫”虽不乏通用实例,但其区别仍然存在。混用必致概念不清晰。

 

  宋明理学家将“工夫”作为哲学范畴来使用,如《朱子语类.卷六九》去:“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朱熹尚有“穷理工夫”、“涵养工夫”说。王阳明《答友人问》云:“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这一个工夫,须着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黄绾《明篇.卷一》去:“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钱德洪《论学书》去:“见在工夫,......此即行著司察、实地格物之功也”(请注意黄、钱话中“工”、“功”联用的差别)。可见“工夫”范畴是对主体整个现实活动的哲学概括,显示更深家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之修养工夫。此类“工夫”,绝不能代之以“功夫”。

 

  以表现武打为主的故事片称为“功夫片”。此处的“功夫”特指武术,绝不可代之以“工夫”。

 

  3、“工夫茶”、“功夫茶”有别

 

  专指品饮之“工夫茶”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清代俞蛟《梦厂杂著.工夫茶》。其后寄泉《蝶阶外史》、徐珂《清稗类钞》等文献资料,多称“工夫茶”。

 

  清中期以后,“工夫茶”作为型种遗存,流行于潮州及其周边地区。而潮州地区的传统叫法是“工夫茶”。按潮州声韵分部,“工”属“江”韵,“功”属忠韵。

 

  潮州工夫茶中国工夫茶中国,实质上是三位一体。因而就潮州工夫茶

的“本体”(即存在的原始本质意义、规律、法则)而论,其存在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借用王阳明的话说,“合得本体是工夫,做得工夫是本体”(《传习录》)。“工夫”即“本体”。这意味着哲学的玄思离现实生活越近,其生命力也越强。

 

  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有览于上述的文字原义追溯,最早的文献记载,流行地区的传统叫法,潮州声韵的分部参照,工夫茶的突出特点,“工夫”即“本体”的哲学思考:我们应该还“潮州工夫茶”以正名,放弃容易发生歧义,缺乏概括能力的“功夫茶”称谓。

 

  木鱼石工夫茶壶:

 

  木鱼石是天然稀有珍品,储量有限,从《本草纲目》到现代科学均证明其奇特功效,对水具有保鲜、矿化、消毒等作用,并具有防癌,抗衰老,防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强免疫力,补充微量元素等神奇功效,是居家、办公保健使用及商务交流、馈赠亲友之不可多得的上乘佳品。

原创粉丝点击